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闳正愁报国无门,一听曾纪泽之用意,不由大喜,当即表示愿意为曾纪泽效犬马之劳。并马上向曾纪泽鼓欢了他的流学计划,恳请曾纪泽能够向朝廷上书,立即着手实施这项救国救种的百年大计。
派幼童流学当然是曾纪泽计划之一,但而今局势,诸事必须为军事让步。何况这时的朝廷依然保守,即使是恭亲王这等较为开明的权力者,对幼童流学这等“前所未有之事”,只怕也报有怀疑态度。换句话说,曾纪泽此时的名望与地位,还并未达到推动这种富有争议性的计划。
而建厂造枪造炮则不同,其主要目的是为对平息太平天国的叛乱,这是目前北京朝廷虽迫切希望完成的事业,所以获得朝廷认可的把握就比较大了。
曾纪泽首先对容闳的教育计划基于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他将不遗余力的推动这项利国利民的计划。但眼下剿匪乃是第一要务,他需要容闳去一趟美国,为他和一个美国人商谈在华合资建场之事,并购买所需的机器设备与材料。
第四十八章 变夷为夏
曾纪泽让容闳寻访的这个美国人叫做克里斯多弗。斯宾赛,此人原是美国康纳迪格州夏普斯公司的一个机械师,他利用业余时间造出了第一把斯宾塞步枪。。南北战争开始后,此人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始生产销售斯宾赛步枪。
斯宾赛步枪解决了后膛枪漏气的问题,其金属弹壳同时也解决了弹药防潮的问题。此枪与恩菲尔德、斯普林菲尔等这些前装枪相比,不仅拥有高射速,而且还容易瞄准最快12秒可以打完7发弹,持续射速可达到14发/分。在后来的改进中,此枪还配发了一种新型弹药盒,内装10-13只装好弹的弹管。装填时不用一发发地装,换个弹管就行了,这时的持续射速可达21发/发。这即使是在当时的后装枪中,也是一个可怕的射速。
在美国的内战中,斯宾塞枪凭借其优良的性能,在双方士兵眼中成为了一种不可战胜的象征。据说在战争快要结束时,在里士满附近,三个北军撞上了一个掉队的南军,南方佬反应很快,迅带将从北军中缴获的斯宾塞树准了领头的北军士兵,这三个北军一看对方持有斯宾塞枪,马上决定投降。
不幸的是,林肯总统向海军要了两把斯宾塞枪试射。一把因为保养不善弹管生锈,卡壳了;另一把由于林肯的操作不当,送弹簧一次就往弹膛里塞了两发弹,也卡住了。基于这些偶然性的失败,林肯总统对斯宾塞的枪的印象并不佳,故而没有运用他的影响力推动美械部采购斯宾塞枪。直至内战要结束时,这种枪也只生产了不到1万支,但这并不影响南北两军士兵们对斯宾塞枪的高评价。
曾纪泽并不是林肯,他很清楚这种枪的实战价值,所在他决定抢先一步把斯宾塞挖到中国来,利于他的技术和自己的资金建立一座近代化的兵工厂,生产这种世界首创的优良步枪。
与那些洋务派的仿制所不同的是,曾纪泽的计划拥有很大的开创性,他并不想一味的跟随在西方发展的脚步一后,所以他想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任何可能的领域,保持与西方同步的发展水平。
那个时代的美国,对技术独占与封锁并不像现在这样的严格,曾纪泽相信如果能给斯宾塞以巨大的利益诱惑,并为他的枪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个美国的人一定会来华,变成他自强之计的一颗重要棋子。
容闳听明白了曾纪泽的意思,很显然,这位新崛起的地方大员同样不打算向朝廷推行幼童流学计划,至少短时间内不会。然而,曾纪泽对西方技术的渴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容闳的失望,他仿佛从这位年轻的巡抚身上看到了一线希望,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容闳深吸一口气,起身郑重回答:“曾大人是草民所见过最有远见的大员,请大人放心吧,草民定不辱使命,此番赴美,一定把那个斯宾塞带回大清。”
曾纪泽满意的笑着:“资金方面不成问题,但你要谨记,合资兵工厂,我方必须拥有多数股权,我们最需要的只是斯宾塞的技术。”
容闳点头道:“这点草民知道,请大人放心。”
曾纪泽放下了巡抚的架子,上前握住了容闳的手,诚挚的嘱咐道:“我大清强国之计就全在先生身上了,此番美利坚之行千里迢迢,先万千万要小心。”
曾纪泽一番拳拳之心感动了容闳,不由热泪盈眶。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有时候,对于这些有志之士,金钱上的诱惑远不及信任更具有鼓舞意义。
容闳带着曾纪泽的期望离去,曾纪泽又完成了一件关键之事,心头总算又可以枪一口气。
曾纪泽与容闳的对话,李鸿章从头到尾都听得清清楚楚。来到上海之后,亲眼目睹了西方世界的种种先进,本就具有开明之心的李鸿章,其实与曾纪泽一样,同样坚定了变夷为夏,师夷长技以自强之心。
最初曾国藩安排李鸿章来辅佐曾纪泽时,这位心高气傲的当世奇才还多多少少有些不服气的感觉。毕竟,当时的他早已声名雀起,而曾纪泽只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已,之所以能被委以重任,无非是仗着其父曾国藩的权威声名而已。
但自从跟随曾纪泽之后,他先进的治军之法,与洋人打交道里的熟练与灵活,他建兵工厂的计划,他极富远见的眼光,无一不体现着他的与众不同和领袖般的气质。李鸿章生自负才高,生平服气的人区指可数,他的恩师曾国藩是一位,而如今,年轻的曾纪泽似乎也已经走入了他挑剔的眼光。
就在容闳离开不久,李鸿章见四下无人,便道:“劼刚兄,看来你来沪之前就做好了变夷为夏的打算,这么做,真的能挽回大清的颓败之势吗?”
曾纪泽并不想挽救大清国灭亡的命运,这个腐朽落后野蛮的政权,没有比摧毁它更能大快人心的。
是救中国吗?何其高尚的理由。
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承担着莫大的责任,冒着成王败寇的风险去做一番大事,何如富甲一方,安然享受来得痛快。然而,作为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注定无法做一个平凡的土财主,他必须去面对这个变革的时代,面对国内外那些丑恶、愚昧、屈辱和阴谋。如果不去改变,他会感到很压抑,会有很多事让他不得安宁。所以,他必须去改变。
其实,他是在救自己而已。
“我们的国家正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古老华夏的文明已经跟不上世界的脚步,在和洋夷的战争中,咱们是屡战屡败,这不光是火器上的差距,还有很多方面,咱们不得不承认,洋夷都远远超越了我们。所以咱们唯有放下傲慢,韬光养晦,不断的学习洋人优秀的东西,师夷长技以自强,如此,则我中国有朝一日才能重振辉煌。”
曾纪泽的语调有点慷慨激昂,这是他穿越大清以来,头一次比较明显的袒露心声。换作别人,他是绝对不会说这番话,但眼前这人是李鸿章,他知道,这个人能够领会到他的一片赤诚之心。
李鸿章一言不发的听着他的陈词,但曾纪泽能从他变化不定的眼神中看出,自己的这番话确实是引起了内心强烈的共鸣。
沉默了许久,李鸿章忽然露出了笑容,这笑容,仿佛是在表明,两人间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
于是,曾纪泽也笑了。在这个古老的国度,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拥有知己的感觉。
———
似乎下个星期还可以在榜上呆半个星期,请喜欢的朋友在最后这点时间尽量多投点票吧,玉葬拜谢。
第四十九章 除夕,雪夜
就在曾纪泽安排好容闳出访美国的第二天,奉南、南汇方面也传来了得胜的战报。太平军郜永宽部败于刘铭传的三团,死700余人,伤1500余人。李容发部被淮军胡雪参部击败,死伤达两千之众。三战皆败,太平军进攻上海的计划严重受挫。三路败军畏于淮军炮火之利,不得再攻,陆续退回了苏杭之带。
太平军的短暂退兵给了淮军休整的机会,曾纪泽知道,李秀成对于上海这块宝地志在必得,他是绝对不会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不久之后,太平军一定会卷土重来。
在这短暂的停火间隙,曾纪泽迎来了他穿越之后的第一个旧历新年。为了给刚刚取得胜利的淮军鼓舞士气,曾纪泽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春节大礼。不但多发了一个月饷银,还命后勤部门采购了大量的鸡鸭鱼肉,他给为这些为他争光的淮军将士准备一顿上好的年夜饭。
当然,曾纪泽在欢度春节的时候也没忘记保持警戒性,他命令各团务必要安排严密的值班人员,并在当晚的年夜饭中,只允许喝少量的酒,各部若出现醉酒的情况,一律以军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