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植蛊鹄吹摹!
这里不比其他地方,异族人甚至连送孩子上学都不愿意,汉人倒是踊跃,可人口基数太少。所幸刘备和历史上完全不一样,他娶了张家的嫡女,生了个儿子名为刘勤,字焕然。
其实,廖立何尝不是在担忧?万一大家都去京城了,一个不测,全军覆没。哪怕简雍的才能只是中上,在一个外郡里面,和其他几位兄长辅佐少主还是没问题的。
荆州刺史徐璆,在平息黄巾的过程中,还是立下了大功的。可惜汝南的黄巾全部都涌到南阳,差点儿形成泛滥之势。
最后荀彧带着平定了豫州、兖州的得胜军马,从汝南入南阳,南边有江陵的豪强堵着,西边是汉中五斗米教的地盘,黄巾军逃无可逃,最后全部归降。
此后,荀彧和所有的军马消失得无影无踪,貌似就没有发生过他平叛的事情。
实则是赵云担心北方只有陈到,力量弱小。随着征服的异族越来越多,汉人的数量相对就少了,正需要人去充实。
鬼谷子的话让他不寒而栗,历史上的魔门无比强大,带着胡人掀起了血雨腥风。
要没有强力的人坐镇,即便鬼谷一脉不会全部转化成魔门,那也是相当可怕的。
陈到的武艺现在不错了,已经成了宗师。但是,武者的争斗毕竟还是占了小半部分,在大草原上,千军万马的骑兵,比起武者来说还要有作用得多。
徐璆也是够倒霉的,张忠就像阴魂不散,居然举报他不作为,导致黄巾越来越多。
那时候的刘宏尽管知道背后必然有隐情,可惜朝堂上谁会愿意冒着得罪董太后的风险帮一个八竿子打不到的人?
好在他那皇帝也没有糊涂到底,只是稍稍调整了一下,让徐璆平调到扬州继续当刺史。
其他地方都是州牧,毕竟,刘焉想要这个位置的原因,就是由于觉得刺史在处理叛乱和胡人、夷人的骚乱时,还得求爹爹告奶奶,去找品级比自己高的各个郡守。
交州歌舞升平,自然是没有州牧的。扬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形式一片大好。
最终,只是定下了荆州牧刘表、冀州牧皇甫嵩、幽州牧刘虞、凉州牧黄忠、并州牧丁原,这些人一下子成为比肩九卿的人物,关键人家手头还有兵权,就大不一样。
其他地方好说,荆州富庶之地,也仅仅在南阳一带的黄巾猖獗,宗族势力强大。
可惜,如今的荆州牧刘表可没有蔡家能够结亲,一个州牧虚有其表。
长沙的区星本来就是越国后裔,依然像原本历史上那般反了,孙坚本身就有平叛黄巾的功劳,两样叠加,这才艰难地成为长沙太守。
同样的,他也接到了赵云的信件,只不过是赵云途经长沙的时候,让人送去的,本人没时间停留,扬长而去。
然而孙坚并没有刘备那么多疑,他和赵云远日无怨近日无仇,自然是高高兴兴要去雒阳。
不久后,所有的刺史、州牧都接到了朝廷的诏书,到了雒阳才知道皇帝驾崩,可惜悔之晚矣。
赵云自领大将军,太尉袁绍、司徒丁宫、司空卢植,一下子就搭起了大的框架。
皇甫嵩位置没有挪动,但是加封了左车骑将军。张温算得不升不降,有一个太仆的身份。朱儁原以为自己会被架空,不曾想掌管御史台,右车骑将军。
太常刘虞,光禄勋荀攸,卫尉丁原兼并州牧,廷尉田丰,大鸿胪卿荀爽,宗正刘虞兼幽州牧,大司农崔钧,少府黄承彦。
九卿一下子全部到位,让人瞠目结舌。很显然,赵云一系的人马占了上风,袁绍得到三公之一的位置也很满足了。
崔烈的太尉位置没了,他儿子崔钧当一个大司农好像没什么的,人家在交州混得风生水起,粮食产量其他州的人听到后简直不敢相信,实地考察,才明白所言无虚。
黄承彦这少府也没人说啥,他和张温是连襟,再说人家造的蒸汽机现在不少世家喉咙里都急出了爪子想要拿到手,霹雳炮更成为军中固有的装置。
光禄勋荀攸本来就是黄门侍郎,现在掌管宫禁,谁敢说啥?
最显眼的是田丰,掌管刑狱,以前名不经传,虽然在交州军里威望不低,大家都在观望。
本来,赵云要给赵温一个三公之位的,老爷子死活不答应,觉得赵家显贵已极,不想让侄子担着叛逆的骂名,一个河南尹也不错。
赵谦老了,挂了一个平舆侯告老还乡,赵满补上,成为最年轻的太守,比钟钊、荀谌都小。
曹操加封卫将军征西大将军,终于让他得偿所愿。据说天使宣旨的那一刻,他哭得跟泪人似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云给各州刺史去信,就是为了给大家升官发财,更重要的是重新立法。(未完待续。)
第五章废孝廉开设科举
荆州牧刘表、冀州牧皇甫嵩、幽州牧刘虞、凉州牧黄忠、并州牧丁原,这些人的位置都没有动,原本位极人臣,下一步就是三公九卿。
几个小儿当了九卿,毕竟有人有想法,可惜又能如何?
袁隗挂着一个太傅,他是刘辩的师傅,理所当然卸掉了三公的位置。
袁逢也封了一个上蔡侯,县侯已经很不错了,告老还乡理所当然。
刘辩与何太后隔离开来,荀攸这么厉害的人,当一个光禄勋还是绰绰有余的。要是其还不能避免他们娘俩见面,那就说明不称职了。
没办法,所有的人都到了崇政殿里开朝会,毕竟京城里面大军云集。尚书贾诩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一举摧毁了董卓的势力,所有的凉州军一分为二,凉州牧与护羌校尉各分去一半。
“诸位,下面绍在此给大家道喜。”皇帝还没说话,袁绍抢先说了:“从今往后,新皇有新气象,皇上决定废除长期以来跪拜的礼仪。”
他这话一出,各地赶来的州牧们脸上各有异色,不是赵云占优吗?为何是他在讲话?
“太尉大人,”刘虞尽管封了一个宗正,并不领情:“祖宗之法不可废,此举不妥吧。”
“刘大人想要叩拜无妨,”审配如今也是尚书,阴阳怪气地说:“原本的辩皇子如今的皇上,年未及冠。从内心讲,谁愿意跪拜谁跪拜。”
刘虞差点一口气没噎死,尼玛德,赵云这小子太狡猾了,把自己藏在后面。
他心里有所怀疑,按说赵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袁家不可能是他的下属吧?
可惜,不管是袁绍还是赵云,眼观鼻鼻观心,两人都不说话,好像在看他笑话。
刘虞瞅了一眼同宗的刘焉,发现他居然心不在焉,麻痹,难怪你的名字叫焉。
“刘大人,此事不宜再辩。”太傅袁隗地位超然,还是出来解围:“祖宗之法好的自是不可变,有些陋习,变化一下也无妨。皇上如今都要本官来教习。”
言下之意,我这么大年龄了,每次给他上课按照你的意思我还要先跪拜?门儿都没有。
“既然大家没有意见,那就执行下去吧。”袁绍面有得色:“包括所有的下面州牧、郡守、县令,劳烦各位回去之后,一定不兴跪拜。”
“诸位!”赵云很不耐烦:“云也说句话,在家里面,下人们都不要跪拜了。大家都是平等的人,要是我们的祖先没有那么显赫,反过来他们的祖宗争气,是不是要跪拜他们?”
“这一跪,尽显奴才之气。我等熟读圣贤书,谁愿意当奴才的,绝不阻拦。”
大宗师的气势没有显露,不过说话的时候,声音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边上,嗡嗡声不绝。这时候刘焉还想说什么,才发现连嘴巴都有些不听使唤了,只好作罢。
“各位大人,你们都是各个州的领军人物。”卢植咳嗽了一声,凸显出了自己的存在:“但是,先皇给了有些州是州牧,另外一些州却是刺史,显然不公平。”
一个小黄门马上尖声尖气宣读圣旨:“新封青州牧赵风、兖州牧杨彪、豫州牧王允、扬州牧徐璆、徐州牧陶谦、交州牧荀谌、司隶校尉赵温,钦此!”
黄忠与丁原没啥表情,要知道,刘家人自己当州牧,原先有了三个。
幽州牧刘虞、益州牧刘焉,不管怎么说,以前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可特喵的荆州牧刘表是咋回事儿?莫名其妙,从一个解禁党锢之后直接到了这么大的官,也算是蝎子粑粑。
赵温老爷子有些意外,不过他资格在这里,眼看年岁已高,要不是怕侄子难做,就是三公也做的,倒觉得无所谓,稳如泰山。
赵风是赵云的兄长,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成为最年轻的州牧。杨彪是代替他叔叔杨秉去当兖州刺史的,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州牧。
刹那间,百感交集,想起了先父杨赐的举动,和赵子龙相交是杨家之福。
徐州牧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