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的这一性格本身并无特别之处,难得的是往往在逆境中凸现出来。
曹瞒传曰: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黙不起。张郃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
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兵败之际,毫无颓态,反而大笑,不愧为一代枭雄!可以想象,当时军心低落,
主帅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士兵能否振作起来。一声大笑,一番狂语,有如冰天雪地里的一堆篝火,不仅会给将士们带来温暖,还能够鼓舞士气,这才是优秀主帅的风范。
再有,官渡之战结束后,“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此事堪称中国权术史上的经典一幕,仔细想想,这一招实在是高明。
若追究下去,难免造成人心惶惶,对于大战方息的曹操军团来说,内耗无异于自取灭亡;若既往不咎,小可收买人心,大可稳定局面,一举两得。
可见他的头脑是很冷静的,狭隘之辈绝对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如此魄力从哪里来?还是要归功于他的豁达自信。
三国时期的军阀用人问题非常复杂,足够写一篇论文来探讨了,单就曹操而言,他充分做到了知人善任。
史言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
孙权谓操:“御将,自古少有。”
譬如对张辽的使用,简直就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史家对曹操的教令颇为赞赏,认为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
因此,操是善于用将的。
此外,曹操还能够因才授职。
建安元年,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兴办屯田,后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甚至还别出心裁,有一个摸金校尉。
至于象郭嘉、荀彧等这样的卓越文臣,曹操更是招用有术,不复赘言。
三分局面形成以后,曹操多有剪除异己、兔死狗烹之举,这是为子孙代汉做准备。譬如把周不疑那孩子给杀掉,封建统治者大都如此,对操也就不必苛求了。
曹魏人才云集,为三国时期之最,这与曹操的个人魅力有一定关系,包括领袖气质。
赵云心里一时间感慨万分,不由脱口而出:“天下眼看乱起,英雄辈出。云观其余皆土鸡瓦狗也,唯孟德与玄德也!”
孙权?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六章遇忽悠曹操醉乐
曹操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在大帅的心目当中,地位竟然有这么高。
大帐里本来就没有外人,他单膝跪地:“谢大帅,操必当尽心竭力,当得起大帅的称赞。其实以前对你并不如何看重,现在才明白,和你的胸襟相比,差得太远。”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赵云豪气地说:“中原方寸之地,杀来杀去,伤的都是我汉人的元气,徒给异族留机会,本帅不取。”
要说这家伙的运气真的很好,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竟然走运搭上了末班车,遇到了赵云这样的上司,把他给带出来,算是他的运气。
一名武者抑或将领最重要的是什么?实力?
不,贾诩告诉曹操,是运气,或者说是家族对他的看重。
作为一名立志成为大汉征西将军的人,在最恰当的时候,遇到最合适的部队和主帅,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很走运,但也很不幸。
曹操已经差不多而立之年,按照出名要趁早这个世家子弟的运行机制,他也没几年了,而且他现在的处境很尴尬,再往前挪动几步,他能进入大汉名将系列。
可如果就此收手,很容易泯然众人矣,毕竟新闻和名声这东西有时效性,甚至更不堪,过个一两年,所有的区域内都有了成熟的将领,留给曹操的只是这一两年的闪光而已。
要知道,为什么作为曹操一样的世家子,袁绍从来没有过闪光点,在北疆可以说是污点,可到了南征军中马上就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毕竟曹家和赵家交好,都有宦官背景。在用人的问题上,灵帝还不得不考虑下主帅的意见。汝南袁家身为世家的领军人物,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大周折。
甚至如果没在北疆摔一跤,他就有可能是南征军的主帅,完全有可能的。
因为袁绍在过继去的母亲和父亲袁成去世时候的表现,在汝南袁家的大力吹捧下,让所有世家和豪族都记住了他!
而曹操,需要在独立的操作上,在最优秀的对手面前,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毕竟此前他棒杀蹇图,都已经被人耳朵听得起了茧疤。
在讲究孝道的大汉,不畏权贵和孝顺相比,简直都不在一个层面上。
曹操很不幸,已经二十七岁,留给他的时间不多,甚至可能走错一步棋就会满盘皆输,他父亲天知道还能活多少岁?没老子在能撑起两个家族吗?
甚至从此以后,身上将会深深打上赵云部将的烙印,袁绍抽身,看起来实为不智。设若在零陵郡做出了顶点的成绩,加上汝南袁家的吹捧,又会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他还真有这种机会,零陵和武陵那边,很多五溪蛮人,那些人要的,不外乎就是耕地和粮食,就看袁绍怎么协调。
再说了,即便打起来他也不怕,不管是文武,在这个年代除开赵家,袁绍的郡兵和幕僚简直牛比得不像话,为一流配制。
一名世家子,走上了官场和军队,最可怕的敌人往往不是他面前的对手,而是他心里头那个,总喊着要放弃的自己。
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这是在还有意识前一天,双方交谈后,在简单的饯别宴席上,不知道是贾诩还是戏志才对曹操说的一番话,后来激动之下喝多,记忆比较模糊。
在过去的这几天里,曹操总是在跟夏侯渊商量西征的事情,毕竟在家族里面,两位家老说了不管小辈的事情,今后的路要他们自己去走。能商量的人,哪怕是程昱都不行。
真正到了交州,他才发现,原本抱着试试看的目的,有点儿被家族赶鸭子上架的味道。
曹操也知道,自己很走运,真的很走运。
就好像他的那个隔壁州的袁绍,年龄比自己要大一些。
两人从小出生在雒阳,在守孝的时候就比自己出色,前面也说过,百善孝为先。
这时是大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
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他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
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之后,又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
袁绍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
这两件事让袁本初赚了多大名声,也让曹操羡慕极了,自己出身宦官之家,士人不可能对曹家亲善。
父亲母亲健在,总不能等他们死了才去守孝吧,那样就水过三秋了。
但命运就是如此的不同,袁绍轻轻松松得到了士林的拥戴,而他却因为想要继续北部尉时的老路,继续扩大名声,被宦官和士子联手给整出了官场。
就在曹操开始怀疑自己,开始想要放弃,甚至打算做一个富家翁的时候,老天爷却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就因为一次偶然的帮衬。
赵云从遥远的雒阳,向丢官归家在谯国的曹操伸出了手。
从那以后,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完全不同了。
正如贾诩所说,曹操遇到了一支合适的部队,战无不胜,遇到了一名懂他的主帅,给了他充分的自主权,于是他在交州战场上有了一定的名气。
曹操也带领着了自己的堂兄弟们,成为了两个家族所有人骄傲和羡慕的对象。
终于知道军队打仗是怎么回事儿,他一直都在学习。
曹操却始终冷静而理智地对战功和俘虏这些战场上最基本的东西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兴趣,因为他知道,只要有丝毫的懈怠,所有的这一切都会离他远去。
他做梦都想要独自领军,目前看来这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以前的赵家谁知道,一两年名声大振,不管是真定公赵孟还是镇南将军赵云。
曹操也不敢想象去和鲜卑硬碰硬,自家知道自家事,上次对宋家就一筹莫展,这次在林邑都差点儿摔了个大跟头。
他品尝过失败的痛苦,所以,他无法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