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金难买!”小二嘿嘿一笑,听到掌柜在唤他,赶紧应声:“来啦!”
温良和叫戚兄的面面相觑,他微微叹道:“我族兄目前都在学云体!”
姓戚的没有说话,眉头微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东汉末年的建筑,土木结构占多数。
稍微像样的人家,都是雕梁画柱,极尽弯曲之能事。
燕赵风味不一样,都是石头砌成的房子,而且全部三层楼,只有洛阳是五层楼,在各地包括京城都是地标性建筑物。
要是约人见面,你说燕赵风味大家不一定都清楚,但你说最高的最白的建筑大家都晓得。
毕竟到这里吃饭,花费不是小数。
这个年代的食物种类匮乏,大都显得做工粗糙,一般都是炖菜里面撒点盐。
从两千年后来,赵子龙就算再宅男,吃过的东西几十上百种。
虽然有些菜因为辣椒等食材缺乏做不出来,那都不是东汉末年的人能比拟的。
故燕赵风味一开业,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尽管价格昂贵,还是门庭若市。
荀家包括陈群他们家都有钱有势,大家都还在上学,小辈的人平时也没闲钱到这种豪华地方来消费。
人们如今到燕赵风味来吃饭,讲的就是面子。
现在的物价还不贵,膏腴良田在一万钱也就是一金左右,而在这里一餐饭花费至少也就这个数。
像徐庶、戏志才、郭嘉这样的寒门士子,在学生时代是没有能力到这里消费的。
赵云深知一餐饭养恩人的道理,他邀请别人来吃饭的次数屈指可数。
和寒门的人一起吃饭,尽量避免豪门的人。
特别是这几个寒门的人,都是像上一辈子的赵子龙一样,有自卑心理反而显出自傲。
所以在邀请的时候,至少约两三个一起。
大浪淘沙,到如今他觉得也就眼前的几个人还有可能有交集。
今天情况特殊,也是三年以来赵云第一次把大家聚到一起。
至于郭嘉这个小屁孩儿,他还是第一次来这样的地方。
“云公子,一切照旧吗?”一个扮相清纯的女侍柔声问道。
“恩!”赵云微微点头,也不招呼大家点菜,反正这几个菜鸟都不熟悉菜式:“来一坛高粱酒吧。”
“一坛?”徐庶和戏志才是好酒之人,一直没说话的他们不由诧异。
“这可不是一般的酒酿,”赵云呵呵笑道:“估计文若、友若、长文他们不长喝酒的,一小杯都会醉。”
他不懂蒸馏酒,和家里师傅们尝试了一两年才弄出来,大概在三四十度,远比市面上形如醪糟的酒烈。
“兄长,你平时说话不这样的!”别人还没开口,郭嘉小声提醒。
言下之意,觉得他在吹牛。
赵家虽然没有底蕴,海盐以及其他一些划时代的产品,早就富甲天下。
酿酒需要粮食,本来这个年代产量低,大肆酿酒就会造成粮价上涨。
再说了,物以稀为贵,三年来子龙也是第一次请客喝高粱酒。
再说了,燕赵风味一般的客人都不知道有这款酒,除非像荀家陈家这样的豪门,掌柜才会推荐。
“小孩子不许喝酒!”赵云叫住了女侍:“给他来一杯果汁儿。”
恩,也是一种新产品,这个季节是杏子和李子汁儿吧。
荀家两兄弟和陈群讶然,但他们知道赵云的性格,从来都没有说话满的时候。
徐庶和戏志才对望一眼,什么话都没说。
只有郭嘉叽叽咕咕,听不清楚说啥,大概是因为不让他喝酒生闷气吧。
最先上来的是盐焗花生米,这个年代的人对食盐的偏爱让人十分讶异。
据调查,这道很简单的菜式在燕赵风味大受欢迎,其他酒楼或许也跟风,却舍不得放盐。
众人都用筷子夹着嘎嘣嘎嘣地嚼,郭嘉趁大家不注意,悄悄用手抓了好几颗。
“再来一盘吧!”赵云揭开酒坛,一股酒香沁人心脾,众人闻之一振。
他暗自一笑,把大家的茶杯拿过来,每人倒了大半杯。
郭嘉满脸不高兴,赌气似的把果汁儿一口喝完。
“啊!”他失声叫起来。
“怎么啦?”赵云刚把杯子一一递过去,正准备举杯。
“甜!”郭嘉砸吧着嘴唇:“实在是太甜了!”
“小诗,果汁儿给他管够!”赵云吩咐道。
女侍的名字叫小诗,还是他在来颍川的路上遇到逃难的人群收留的。
看到其他人好奇的眼神,赵云叹口气:“一人再上一杯果汁儿!”
怎么能不甜?蒸馏酒都能整出来,白糖自然也用蒸馏的原理提前问世。
当然,没有去宣传,毕竟酒楼的利润太大,比卖白糖的利润大得多。
再说赵家的人手有限,随着燕赵风味的铺开,人才简直有些枯竭。
白糖的来源,自然是交州的本家每年送过来的,后来几乎每月都有专人来往于交州真定之间。
“来来来,各位兄长,”赵云举起杯子,加了一句:“还有郭嘉兄弟,今天和大家相聚,我后天就要离开。”
“你要走?!”荀家的两兄弟和陈群忍不住惊呼,郭嘉更是嘴巴张得老大,他还刚刚认识这位兄长。
赵云含笑点点头。
第三章拜访荀爽
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以来,学子们学习的方向只有儒学着作。
真定赵家尽管以武立足,流传下来的书籍却不少。
这些年来,赵家人做生意不再以现金交易为主,粮食、书籍都能换到盐巴,甚至还能用来到燕赵风味消费。
除此以外,赵家在一些通商大埠建有客栈,都可以实物交易。
网络的建立,成为信息收集最主要的来源。
而赵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几乎全部的儒学着作,竟然还有一些孤本。
后世的赵子龙,学的是考古专业,古代文学可称大师级。
重生以后不断学习,颍川书院的老师们好多很是尴尬,他们发现在这个赵家麒麟儿已经教无可教。
回到这个年代,赵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耐着性子寻找人才,三年的停留是极限。
从这里走出去,他不再需要文学方面的充电,离开就是必然了。
践行宴差不多流产,众人哪怕不是酒鬼,端起高度白酒一饮而尽。
不仅果汁里,就是在白酒里,赵云也让人放了白糖。
尼玛,不喝醉才怪。
看到满桌子的醉汉,他不由苦笑连连,郭嘉都不知道啥时候偷喝了一杯酒,脸上红得跟猴子屁股似的,在椅子上打呼噜。
叫来几个小二,赵云也搭了把手,送众人到备用的客房里休息。
原始社会末期,大禹在今安徽蚌埠西郊的涂山和今浙江的会稽与夷夏诸部落首领会盟。
这次会盟,历史上称为涂山之盟,通常被学者看做是夏王朝的开始。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在首都阳翟钧台举行盛大的宴会来招待众多的氏族部落首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正式确立。
阳翟,即是今天的颍川郡郡邑。
此后,中国开始出现较完整的行政区划和赋税条律,国家的基本框架也大致形成。
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都是在禹州进行的。
这使得禹州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成为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史载,那时的颍川已相当繁华,辖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三,堪称全国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或许正是因为这里的繁华和富有吧,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悠久的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使这片土地成为孕育出无数优秀儿女的沃土。
这里形成了陈、赖、韩等姓氏,也走出了少典、许由、大禹、夏启、太康、仲康、少康、吕不韦、张良、晁错等名垂华夏历史的人物。
另一个时空,赵子龙听说某岛国内的孩子连骂架都很文明,当时付之一笑。
走在阳翟的大街上,连高声喧哗的都很少,即便有人生气了骂人,一声竖子已是极限。
其实,赵云不知道,别人都醉了,郭嘉是酒喝得最少的。哪怕因为年龄的关系不胜酒力,他只晕乎了一会儿就清醒了。
家族里有不少哥哥什么的,像郭图之类,从来没有得到刚刚认识的子龙大哥这样的感觉。
感觉他把自己鞋子脱掉,又褪下外套,被子盖在身上,还细心地掖掖被角。
听到门被轻声地合上,他悄悄睁开眼睛,房间布置得简约而不简单,处处都是值钱的东西。
被子不知道是什么做的,盖在身上暖烘烘的。身为郭氏家族支族,他家境贫寒。
从小都没有在这样的房间里睡过觉,或许酒力比较大,不一会儿也就睡着了。
荀爽,字慈明,也是荀彧叔父,是荀氏八龙中的第六位,若论才学,则数第一。
此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