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几年未见,此次难得有机会碰上,自是极为高兴。
“当然要打,不打咱们可咽不下这口气,夫子,您不知道在海上他们多嚣张,还设关卡收费,这么大的利润可不能由他们吞了。”说到这里,陆煊眼睛闪闪发亮,他在水师里混,出京时还算白的皮肤早就晒黑了,身材倒是锻炼得很是强悍,肌肉结实,气质昂然,站起来比顾青云还要高一点。
“那你觉得咱们的胜算大吗?”顾青云低声问。
“当然大,事实上,不管胜算如何,这一仗都是要打的。夫子,我和其他同僚读过你写的策论,觉得很有道理,陆地上的土地咱们已经扩张到极限,再扩张也难以管理,但海洋不同,这都是财富啊。”陆煊站起来,用力地挥挥手,神情激动,“就像您写的策论说得那样,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未来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占据优势,就能成为世界强国。”
“策论?”顾青云想起自己殿试上写的那篇文章,早就被礼部集结出版,但他没想到陆煊会找来看。
“嗯,我前几年突然好奇,就找来拜读了。”陆煊笑得露出一口白牙,“幸亏我看了,觉得很有道理,还推荐给我的同窗好友们,他们中有些人很感兴趣。”
顾青云一听,很是激动和喜悦,如果夏朝的军人真能这么想,以后往海军方面发展,他就不信这个国家的未来会和平行时空一样沉沦。
“还有,夫子,这次你们工部改造的火炮不错,命中率提高,比以前的好用多了。今天的测试您也看到了,我相信咱们肯定能打赢,只要能打赢,朝中那帮文,呃,官员就不会叽叽歪歪说每年花在咱们军队上的钱太多了。”陆煊俊美的脸上露出一丝煞气,随即想到自己夫子也是文官,就不好开口骂。
顾青云了然,文武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这十几年来,国泰民安,除了边疆偶有骚乱,军队已经很久不打仗了,于是户部这边自然想把军费减了又减,如此一来,肯定和兵部发生矛盾。这次战争,不单是利益的需求,也是军队推动的结果,他们需要以此来获得认同和功勋。
不打仗哪能升官发财,建功立业?又不是文官,只需按部就班,攒资历就有可能升官。武官攒资历的速度太慢了。
“这次的时间太紧了,其实火炮还可以再改进,我们正在组织人员研究。”顾青云解释,“还有炮手的培训时间不长,只怕在战场上不一定能发挥水平。”他隐约有个想法,觉得火炮还可以再改进,有助于提高发射的炮弹命中率,只是需要时间。
“到时船靠近一点命中率自然提高。”陆煊握紧拳头。
“可是靠近了危险就大,总之你这次出征一定要注意安全。”顾青云忍不住拍拍他的肩膀。
“夫子,您放心吧,我也是打过海盗的,不是第一次。而且这次能参加,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的是人来争,幸亏我平时表现出色。”陆煊自夸,笑嘻嘻地摸摸自己的脑袋,又道,“这次就麻烦夫子了。”
“应该的。”顾青云看着他年轻的脸,心里颇为忧虑和矛盾。陆煊要上战场,这是他的职责和机会,只是海上的危险性比陆地还大,心里还是忍不住担忧。
至于所谓的麻烦,就是顺便护送陆煊的妻儿回京城。
陆煊今年二十六岁,已经有两儿一女,以防万一,还是从这里回到京城更好。
“夫子,这里离越省很近,你还能回家吗?”陆煊又问道。
顾青云一愣,想到只有几天路程的老家,摇摇头。
第232章 爆发
闽省离越省林山县还是很近的; 顺风顺水的话,不用六天就到了。
自从知道自己要出京到泉州后; 顾青云就琢磨着是不是故技重施; 请个假回家探亲。只是和卢侍郎谈过后知道这事不能这么办,毕竟他是出公差,且这个差事极为重要; 不可因私忘公。
尤其现在是关键时刻,身边还有一帮下属跟着,更是不可能回去。
果然,陆煊听到后没露出什么奇怪之色,只安慰道:“家里还有小石头和小鱼儿在呢。”
顾青云点点头; 两人又说了好一会儿的话,见天色已晚; 他就赶紧让陆煊回去。
“夫子; 要不,我今晚和你一起睡?”陆煊试探性地提出,眼睛有着期待,“我还有很多话要和您说; 咱们几年未见。”
顾青云呼吸一窒,扶额道:“不可; 我不习惯; 你赶紧回去休息,有事明天再说也不迟。”此时风气就是如此,男人之间有时说事说晚了; 主人家就会留客,如果还想继续谈下去的话,甚至还会同居一室,彻夜长谈。不过更多的还是分开休息。
“好吧。”陆煊撇撇嘴,很是失望,又不甘地说道,“那我回去了,我们明天晚上再聚。”
顾青云颔首,他还要在泉州停留两天,取得更多的实验数据。他们的上一站是宁波,这次出京一共到了羊城、宁波、泉州三个地方,还顺便把跟随的炮手送回去。之前炮手们来京城接受培训,现在略有所成,当然得返回他们来的地方。
所以两天后,他们就可以返京了。
接下来的时间,顾青云白天忙正事,晚上除了和武官们讨论有关于战舰的事宜,剩下的空闲时间几乎都和陆煊在一起。
有陆煊的关系,事情进展得很是顺利。时间一到,顾青云等人就坐着官船回京,同船的还有陆煊的妻子宁氏和孩子们。宁氏和宁瑶是堂姐妹,即便有这层关系,顾青云等人还得避嫌,所幸他们乘坐的商船有三层,宁氏他们在最高层,轻易不下来,不过孩子倒是无妨。
“顾爷爷,我们什么时候再去钓鱼呀?”七岁的陆圻眨巴着大眼睛,搂着顾青云的手臂不断摇晃。
顾青云注意力还放在书本上,闻言就随口答道:“你的功课完成了?”受陆煊的委托,在回程时,他还得顺便帮忙看管陆圻。小家伙长得可爱无比,和陆煊小时候颇为相似,但性子完全不同,很是活泼,还不怕生,才几天的功夫,就敢和顾青云撒娇了。
宁氏还有四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小儿子需要照顾,陆圻腿脚灵活,跑上跑下,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
顾青云见他太过于好动,怕下人照看不周,干脆就把他拘在身边教他读书识字。
“阿圻已经能背诵了,不信我背给你听。”陆圻见状,顿时得意一笑,眼里闪着狡黠,他早就有准备了。
“好,你开始吧。”顾青云把书本放下,低头认真地看着他。
陆圻小胸脯一挺,小嘴张开。
“……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清脆的童声抑扬顿挫,一段《千字文》背得极为流畅。
顾青云看着正在摇头晃脑的小娃儿,忍不住点点头,嗯,小家伙的记忆力还是极好的,教过几次就记住了。
陆圻早在五岁就启蒙,《三字经》刚学完不久,没有意外的话,他以后依然会从武。之前陆煊不是很在意小孩的文化成绩,而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提高小孩的身体素质上,药浴、锻炼……加上陆煊一直处于事业上升期,事务繁忙,干脆就把识字读书的任务交给请来的夫子,他自己不大过问,所以小孩的进度就慢了点。
这次回京除了因为陆煊要出海打仗外,还是为了陆圻的学业问题。比起皇家书院,泉州这边的教育水平自然差一大截。再者,这也是陆泽的要求,毕竟陆圻是陆煊的嫡长子,没有意外的话,以后会是侯府的继承人,让他回京城比较好,还有陆泽在一旁照看呢。
等陆圻背完后,顾青云表扬一番,就信守承诺带着他去海钓。至于收获?重点不在于有没有鱼,而是享受那份“钓胜于鱼”的乐趣。
至于陆圻,顾青云认为他享受在甲板上来回跑动的畅快感,还有见到海鸟的惊喜。
感受着陆圻的活泼可爱,顾青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大孙子。之前他赶在顾永良回乡之前把孩子的大名定下来,名为顾传恪。恪,有谨慎而恭敬的意思。
自家的孙子应该过不久就能见面了,此时林溪村的家人一定很高兴吧?村口又会多出一块进士石碑,他们顾家的根基更加坚实。
不过,和陆圻混在一起的结果是,顾青云发现自己变得更黑了。
六月下旬,顾青云一行人总算回到京城,在汇报完工作后,接下来没有意外的话,他就可以留在京里不用再外出。如果是工程方面的,万一要出差,顾青云不一定需要亲自出马,主要是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