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教书先生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读书人,大多数都是随流民逃难至此,后来见我崂山乃世外桃源,反而都选择了留了下来做了教书先生。咱们崂山的教书先生不但活计轻松,薪水还丰厚,而且还深受崂山上下敬重。”朱文一脸自豪地解释道。

卫朔不是好大喜功之人,不会只听喜不让报忧,故三人说了一会儿闲话后,他很认真地看着二人道:“嗯,不错,不错,不过二位也不要自满,还须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啊!行了,好的一面我们也说了不少,你们也该自曝家丑了,看看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说出来我们一起商议一下。”

朱文、张大郎对视一眼道:“主公,我等还真有一件急事需主公帮忙想个办法,如今随着崂四周人口急剧扩张,不但给崂山带来巨大的负担,还让崂山存在一定的隐患。其中最大的隐患就是瘟疫,虽然有主公交代下来的消毒、防瘟疫办法,但该法只能预防,却不能诊治。”

“眼下整个崂山上聚集了数万人,可懂医术的大夫才寥寥十数人,而且大多数还是医术平庸之辈,有那么几个人虽然医术不错,可也不过是中人之姿。真正的级医者,我们崂山竟然一个没有。”

“前段时间,我崂山有人发了急症,山上全体大夫束手无策,最后还是大郎从不其县城内请了个医术高超的大夫才将人救了过来。”

卫朔闻言眉头一皱,医生短缺的确是个大问题。古代人并不十分重视医生,可卫朔来自现代,十分清楚医疗水平的高低,往往会影响到一个时代下,人口的繁衍以及全体人口的平均年龄。

“这确是个大问题,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我会吩咐祝其县那边加强对医者的招揽,你们这边也别放松,给我们外出人员交代一下,让他们多注意一下四周大夫的行踪。未来最好是能建造一座医学院,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正当卫朔三人闲谈的时候,外面匆匆进来一人,只见他手上捧着个请帖,道:“启禀大人,曹刺史邀请大人前往临淄一叙。”

果然,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卫朔接过请帖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曹嶷应该是卫朔来到此间后,即将面见的最为强大的一个敌人。不光是因曹嶷手握重兵,最重要的是青州本地世家怕是也会站在曹嶷一边。

曹嶷的十万大军固然可怕,可世家大族的封锁才更让他头疼。崂山四周土地贫瘠,若想养活崂山数万人口,就离不开青州其他地方的支持。若世家大族铁了心要封锁崂山,只靠一个小小的青岛港怕也无法满足未来崂山的发展需要。

“主公,看来曹嶷有些急不可待地想要解决我崂山了!”朱文拿过请帖观察了一番道,“主公打算如何处置?”

卫朔沉思了一会儿道:“曹嶷是个野心不大的人,主动脱离王弥自立名号,显得进取心十足,颇有一番明主气象。然夺了青州之后,曹嶷就变得犹豫不决、固步自封起来。这样的人很容易被满足,我想只要咱们愿意放弃一定的代价未必不能与之和平共处。”

“可我们要舍弃多大的利益,曹嶷才会满足?万一他胃口太大,难道我们也得打肿脸充胖子满足他吗?”闻言张大郎眉头紧皱道。

朱文气呼呼道!“哼!想得美!最终的利益分配,肯定不能任由对方决定,必须是我们双方协商定才行。我们崂山虽然实力不如对方,可也不会任由曹嶷拿捏。真要把我们逼急了,大不了一拍两散就是!”

卫朔双手虚按安慰了一下朱文,接着说:“曹嶷眼下最紧迫的事无非是修筑广固城,要重修青州治所,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我们能从这方面给曹刺史一点帮助,我想他会重新考虑与我崂山的关系。”

没错,卫朔打得就是水泥的主意!修筑城池,没有比水泥更好的建筑材料了。如果卫朔能以供应水泥作为交换条件,想必曹嶷看在修建广固城的面上,定会高看崂山一眼。到时再舍弃些青盐利益给曹嶷,起码能给崂山争取三到五年的和平时期。

若再过个三五年,哼!到时恐怕不是曹嶷不放过崂山,说不定该是卫朔席卷整个青徐二州了!

距离到临淄拜访曹嶷还有大半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卫朔在崂山上找几个烧制瓷器的匠人组建了一个水泥技术攻关小组,专门用来解决烧制水泥的难题。

被卫朔拉来的几个工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水泥,其实就是卫朔自己也不知道水泥是如何烧制的。他只是在几本穿越中看到过一些关于烧制水泥的记录,而且大多数还都言语不详。

如今他只能凭借着模糊的记忆,与工匠们一同奋战研究。好在卫朔记住了烧制水泥的几种关键原料与大致的配方,剩下的就是和工匠们改进窑体,试制不同配比的水泥。结果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大量的实践,工匠们终于制成了原始普通水泥。

虽然水泥的质量还无法跟后世相比,但也比古代使用糯米修筑城墙要强的多。有了水泥做为礼物,想来此次临淄之行,卫朔就不必担心曹嶷翻脸了。

这日,终于到了卫朔启程前往临淄的日子,见卫朔执意一人前往,朱文、张大郎二人拉着卫朔的胳膊劝道:“主公,此去临淄前途未卜,不如让我等代替主公前往?”

“哎,人家曹刺史大大方方邀请我去临淄做客,我卫某人岂能胆小怕事不敢前往?若被外人得知,会让天下人嗤笑卫某的!二位请放心,卫某自有主张,而且某料他曹嶷必不敢翻脸。你们不要忘了,我还是大晋朝廷的官员,南边的徐州刺史祖逖与我交情莫逆。那曹嶷若不想堵死日后归顺朝廷的道路,就绝不敢加害于我!”

尽管卫朔表现的信心十足,但朱文、张大郎二人仍然心事重重,只是卫朔主意已定,由不得他们更改。无奈之下,只好将崂山护卫队中挑选出最精锐的二百人,充当卫朔的此去临淄的护卫,负责保护他的安全。

第92章 终至临淄

几日后,卫朔一行顺利来至临淄。

一路上太平得很,每遇到一座城池,只要一看到车队中那杆随风飘扬的大旗,便给予卫朔一行各种热情接待,看来曹嶷真的很看重卫朔啊!

其实那杆大旗也无甚出奇之处,上面仅仅书写了四字:崂山卫朔!随着青盐生意越做越大,如今青州各方无有不知道崂山的,当然也会对崂山的主事者带有三分敬意!

再说崂山人打着给拜见刺史的名头,同样也打消了不少人的龌龊心思。更别提卫朔等人还是全副武装而来,带来的士兵都是护卫队中精锐中的精锐,如此大费周章防的就是那些心怀不轨者!

路上卫朔表现得十分愉快轻松,面对各地官府的争相巴结与奉承,他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之色,反而笑脸相迎,仿佛此行只是为了赴朋友聚会一般。直到临近临淄,卫朔才渐渐变得紧张起来,对于即将交锋青州刺史曹嶷充满了担忧。因他深知,他将面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比之真刀真枪的战场还要凶险几分,唯一可依靠的怕是只有自己的头脑与口舌。

到了城门口,卫朔上前与守卫城门的军官简单交谈了一番后,他们一行就顺利进入了临淄。与此同时,整支队伍中多了名叫徐丹的青州校尉军官。

临淄,原名营丘,西周时,是齐国的都城。

秦亡后,项羽以齐国故地立故齐王族人田都为齐王。

这座伟大的古城历经两周、两汉近千年,始终都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自古以来齐地就兴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十分兴盛。

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就连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对齐地的富庶也是艳羡不已,“关东之国无大于齐者;……天下膏腴地莫盛于齐者矣!”

可以说,临淄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晚期(姜太公封其建国之后),到东汉末年曹操除国,无论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工商业繁荣程度、市民文化质量,均一直雄踞全国各城市特别是工商业城市之首。

这里更是诞生了华夏历史上第一部手工业科技巨著《周礼·考工记》。

临淄城建筑于淄河西岸,西依时水,由大小两城巧相衔接而成,总面积达六十多平方公里。

虽汉末以来,此地曾多受战乱影响,但临淄城内仍是一片兴旺,人口众多,经济繁荣。

未进城前,远远看去,临淄城气象万千,城郭相连,周围城壕宽广,呈不规则的长方形,随地势河道弯拐有致,以南门为正,所有城门均有凸出的门阙和护城,大大增强了对城门的防守力,显得气势磅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