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相送下,带着曹宏登上了前往江东的船只。为了不引起其他麻烦,卫朔一行全都扮作一般的商贾,从祝其沿海出发,一直向南方航行。

没有身临其境,是不可能体会到古代海上行船所吃的苦头的。高达数丈的巨浪一次次地击打着船队,而水手们只能用绳索将身体困住,一步步在甲板上艰难地前进,一起控制海船不要偏离航线,至少不要被巨浪打翻。

最可怕的是黑夜,好在此时的造船技术还算可以,再加上有罗盘可定位,卫朔倒也不怕迷失了航向。不过,他总算明白了古代船只为何总是在近海航行了,原来是为了方便辨别方向。

随着在海上待得时间越来越长,卫朔内心却越来越烦躁不已,他两辈子都没有吃过这样的苦。而且又遭遇了风暴,连续几天,吃了吐,吐了吃,有时还根本吃不下。不光是他,除了那些经常出海的水手外,连曹宏同样也犯了晕船症。

之前雄姿英发的卫朔,气器宇轩昂的曹宏,最后都是一脸的灰白,软弱无力地卷着身子坐在船舱内。只能坐,不能躺,还得捆上绳索,固定身体,不然船一抖动,那就得像皮球一样四处滚动了。之前他们两个已经吃了一次亏,脑袋上不知道被撞了多少个包了。

“大……大人,没……没想……想到,坐船如此难……难受。”曹宏一脸苦色。

“呵呵,我也没想到会遇到一场风暴,看来咱俩还是缺乏训练啊,你看那些水手们怎么一点事都没有。如今我才知道海军建设不易,百年海军真不是说说而已!”卫朔蜷缩成一团,无力地指指甲板上的水手道。

“大人,六月将至,天气要热起来了,海上经常产生这样的飓风。大海上的,这样的小飓风说有就有,根本没法推算。幸好不是大飓风,否则咱们这一行人恐怕是凶多吉少啊!”

曹宏现在想起前几天遇到风暴时的情形还心有余悸,那场面实在是太骇人了,十几米的海浪像山一样压来。

好在接下来的航程很顺利,又过了几日,卫朔一行总算安全抵达了晋安郡侯官县,三国时,吴主孙权曾在此地设典船校尉,强迫刑徒造船。闻名天下的温麻船屯就位于侯官县下属的温麻镇境内。

后来晋统一天下后,太康年间,晋析建安郡置晋安郡,侯官县属晋安郡,但为了进一步管理该地的造船业,晋武帝下旨析温麻镇为温麻县属晋安郡。

如今侯官、温麻两地成了江东最大的造船基地,每年可造船只近千艘,但其中的海船却只占了不到十分之一,大多数都是适宜内河航行的楼船。而且随着北方局势日益紧张,司马睿急需大量水军看守长江防线,故再次缩减了海船的产量。

一进侯官县城,卫朔就带着曹宏雇了个本地人做向导。

“卫东家,今天你们想要去哪里?”向导弓着身子跟在卫朔、曹宏后面问道。

“嗯,知道本地的船坊在哪儿吗?我们想去船坊看看,你这里的船坊不是号称天下之最吗?若不亲眼看上一看,在下是不相信的。”再次站到了陆地上后,卫朔一下子又变得生龙活虎起来,他甚至有心情跟向导开个玩笑。

“那卫东家可得好好看看,咱们这里虽然比不上前朝时鼎盛,但比起其他地方还绰绰有余。侯官县内一共有近五十家船坊,其中光是官府经营的大型船坊就有超过十家,另外还有大量中小型私家船坞,卫东家都要去看看吗?”

向导显然非常熟悉本地,热情地为卫朔介绍着,但他显然不想陪着卫朔去太多地方。这么多船坊,若要一家一家的参观,每个十天八天根本看不完。

卫朔似乎看出了向导的心思,故笑道:“放心吧,只要你用心为我们办事,事成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走吧,咱们先去那家看看。”

说着卫朔向着不远处的一家小船坊。

“侯官何家船坊。”卫朔来到门口,看了看门前的招牌,轻轻念道,随后便走了进去。

“快,去通知你家东主,说有大主顾来了。”向导急忙招呼一个何家船坊的船工说道。

何家船坊的船工看到有卫朔一行衣着不凡,不敢怠慢,急忙遣一人朝后面跑去。其他人则带着讨好的神色看着卫朔一行,希望这位大主顾能多购买些他们船坊的船只。像他们这样的小船坊,平日里维持不易,很少遇到什么像卫朔这样的大主顾。

第79章 参观船坊

不一会儿,远处跑来一群人,打头的是个老汉,旁边跟着两个精壮汉子。

向导凑到卫朔身前指着来人介绍道:“前面那个就是船坊的东主何老头,也是附近有名的造船技师,后面那两个汉子是何老头的儿子们。

“哦?是吗?”卫朔眼中精光一闪,崂山的船坊最缺的就是技师人才,若能在此地招募几名熟练的技师前往崂山,那可就太好了。

“不知贵客来临,老汉有失远迎,失礼失礼呀!”何东主冲着卫朔连连拱手致歉。

卫朔微微一笑道:“何东主客气了,在下青州卫朔,添为崂山商社社长,想要买几艘海船回去,不知这何家船坊内是是否出售海船?”

“海船?”何东主闻言眉头一皱有些为难道:“其实别看我这何家船坊规模不大,几年前我这儿还能产一千料的海船,可最近以来官府只收购在江河行驶的船只,导致海船价格直线下跌。像我们这种小船坊,就只能砍掉生产海船的船坞。”

卫朔点点头非常理解对方的举动,如果换成他也会做出同样的决策。小船坊规模不大,资金不宽裕,受政策的影响最明显,一有风吹草动,必然随之做出调整。

“何东主,你这船坊内都生产些什么船?”

何东主一听这个来了兴头,只见他指着沿河分布的船坞介绍道,“要说这个,那我这何家船坊造的船可就多了,除了不能造大型楼船、蒙冲等战船外,像什么客舟、漕船一类的商用船只都能造。”

“不过,我家船坊主要还是造平底沙船,这类船适用于在内河或者近海行驶,还可以被改造成小型蒙冲战船。除了可以销售给一般商贾当作运输商船外,还能卖给官府充当战船,销路非常好,订单也多!”

“就在几天前,刚刚有个本地商贾在我这儿购买了三艘中型平底沙船,载重都在一千料左右,可载大米两千石,很多来往于南北两地的商贾都喜欢用买这种船。”

卫朔听到这话咋舌不已,想当初他在徐州本地见到的最大船只的载重才不过一千石,可两千石的船在江东本地才是中型船,真不敢想象当初东吴时江东造船业最鼎盛的时候,是何等景象!

“咱们江东别的不说,唯有造船这一行绝对称得上是天下之最,其实不光晋人来这儿买船,还有海外来的蛮夷商贾曾在这里买船。对那些海外蛮夷来说,咱们的船不但运载量大,且稳定性强、船速还快,非常的安全可靠。”

“哦?你这儿还有海外客商前来买船?”卫朔闻言一动,忙问道。

“有,怎么没有?那个,像什么林邑人呀、扶南人呀,还有叫什么来着……对,堂明人,自吴主孙权遣广州刺史吕岱占据交州后,先后多次派遣从事前往南海诸国,宣扬吴国声威后,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堂明(今泰国境内)诸王,纷纷各遣使奉贡。后来吴国与这些国家的海上交易就没断过,直到现在还有商贾来往两地。”

“在我小的时候,听长辈们说,吴黄武年间,还有来自波斯、大秦的大海船来江东贸易。当时有个叫秦什么的大秦商贾,坐着海船到了交趾,被交趾太守吴邈遣送建邺拜访吴主孙权,后来吴主还派遣使者刘咸护送该使者返回。”

“真……真的,假的?”卫朔有些不敢相信这事是真的,古代华夏称之为大秦的国家,一般都指的是古罗马或者近东一带的国家。他不敢相信在三国的时候,华夏就能在海上往来于罗马。

“东家,这事是真的,据吴人康泰撰写的《吴时外国传》记载,‘从加那调州,乘大海船,张七帆,时风一月余,乃入秦,大秦国也。’可见当时的确有海船来往于江东与大秦之间。”何东主还未说什么,旁边的曹宏却开口证实此事不假。

“看看,我说什么来着,在下怎敢欺瞒诸位呢?”说完何东主一副早知如此的样子。

“何东主,我能到你们船坊中参观一下吗?”

“可以呀!这又什么不能的?走吧,我陪卫东家走一遭。”说着何东主率先走向了船坞,卫朔等人紧随其后。

刚一进船坊,卫朔就看到四周堆满了木料,他扭头对何东主笑道:“何东主,没想到你这儿生意不错呀,竟然存了这么多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