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共就那么点儿人口,即便不发展工商业,全都以均田制为基础从事农业,也足以让卫朔建立的帝国稳定一二百年,创造像隋唐一样辉煌的历史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卫朔野心大啊,他老是担心随着人口增加,会出现历代都不可避免的土地问题。为了避免出现该问题,卫朔在推行均田制稳定民心的同时,又全力发展了工商业。
结果就出现了今天这样的问题,工商业的繁荣吸引了一大部分人口脱离了农业,导致从事农业的人口不足,出现了土地抛荒或者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均田制仅仅推行了十年就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崩溃’。
“对此牧府可想到什么解决办法?”
裴嶷、高瞻、莫含等人对视一眼后,由莫含站出来道:“主公,经过牧府讨论,找出了两条解决办法。其一便是以参照历代经验坚持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发展,将流动人口重新逼回土地上。”
莫含刚一说完就看到卫朔眉头紧皱,他心中顿时了然,知道此策不合主公心意。其实莫含本身也不同意推行此策,但面对强大的传统力量,莫含也无能为力。
“不行!此策乃重走历史老路,根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顶多也就保证王朝一二百年和平。随着时间推移,当人口越来越多时,土地与人口的矛盾将会越来越严重,到时肯定回再次爆发‘黄巾之乱’!”
“尔等皆是才智高绝之辈,讨论数日竟只提出这样一条办法,实在是太让我失望了!”
见卫朔毫无不犹豫拒绝了第一个解决方案,莫含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出身商贾自然不会像某些传统士族出身的人那样奉行重农抑商之策。
卫朔不管现场某些失意的人,他紧盯着莫含继续问道:“其一已说完,其二呢?”
“其二便是继续坚持辽东推行的农工商并举之策,但考虑到农工商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关系,牧府打算在原有政策上进行某些微调。”
“哦?都有哪些微调?”卫朔这才来了兴致,忍不住探身向前急问莫含。
“首先在政策上不再坚持均田制,允许百姓自由出售手中土地,以便为某些想进入工商业的人提供方便。同时这样做又会让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以此防止土地出现闲置。”
“这样不就又回到了太康年间的老路上?土地掌握在少数世家手中,如此难道不会危及辽东统治吗?”
面对卫朔的质问,莫含不慌不忙解释道:“请主公放心,臣等怎能任由少数世家掌控天下土地?根据新政策规定,一户名下最多只能购买五万亩土地,如此既防止了土地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又能不会让土地过多而成为负担。”
“根据农曹调查发现,在大量使用农业机械、牲畜、不请人帮忙的前提下,一个五口之家顶多可照料万亩左右的良田。再多的话,要么加大投资招募雇工,要么就得抛荒部分土地。”
卫朔脸上这才露出几丝满意之色,他闭着眼睛沉思了一会儿,又提出另一个疑问,“牧府打算在哪里推行农业新政策?”
“由于是新政策调整,再加上关中、坝上等地刚刚收复,当地工商业不发达,尚未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我等经过商议一致决定只在幽平并朔四州推行,等再过几年关中、坝州等地发展了起来,然后再根据推行的效果决定是否推广到其他地方。”
“嗯,牧府考虑的十分周全,其他人还有意见没?若是没有那就着手开始执行吧?”
就在这时计曹主事韩矫满脸疑问道:“主公,既然推行均田制分地没多久,而今又要鼓励土地集中,为何不在新收复的青州等地直接废除均田制,反而还要大力推广均田制,如此不嫌麻烦吗?”
在场不少人听到韩矫之言,脸上均露出不解之色。显然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卫朔为何要如此折腾,在大多数看来,既然时间证明了均田制不是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良方,那就彻底废除均田制好了。
卫朔扫视了在场众人一眼,站起来解释道:“我知道大家心中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认为辽东如此折腾,纯粹就是浪费精力、物力、人力!”
“尔等只是看到了均田制的坏处,却发现通过推行均田制,辽东彻底打破了当地原有利益阶层,进而将辽东影响力扩展到最基层。如果没有均田制,辽东的统治能如此深入到村乡一级吗?”
“推行均田制看似多此一举,其实这是在各地建立辽东统治的必经之路!哪怕因此有重复浪费之嫌,我们也要坚持在新收复的土地上推行均田制,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再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若不然,辽东与魏晋当权者有何区别?”
“原来如此,主公英明,臣等拜服!”听了卫朔这一番解释,众人纷纷恍然大悟。
“好了,别拍马屁了!”卫朔摆摆手继续提醒下面臣属道:“诸位,接下来可就看新政策的推行了,为了防止有人从中以权谋私,监察署务必做好监督工作。”
“若发现有人掌握的土地远远超出牧府规定的数额,哼!我不介意砍几个人的脑袋!”
“臣等绝不敢以身试法!”
在场众人闻言凛然,纷纷以一种畏惧的眼神打量着旁边执掌监察署的台产。自监察署成立,数年来,台产可是查处了一大批违纪乱法的官员,很快就在辽东赢得了‘铁面御史’的美称!
第501章 高僧佛图澄
与西罗马贸易的事终究没能瞒过东罗马,当然了辽东上下也没有刻意去隐瞒,而东罗马得知辽东并未向西罗马出售武器装备,也就默认了辽东与西罗马之间的正常贸易。
唯一的变化就是东罗马要求加大双方武器贸易的规模,种种迹象表明,李锡尼似乎正在抓紧时间做战备,罗马内战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爆发。
其实卫朔愿意支持东罗马自然是希望保持罗马内部分裂,为日后华夏谋取利益。
这日卫朔处理完政务难得有闲暇,他又想起多日不曾到街上体察民情,遂带上莫含、皇甫真,在陈安的保护下出了政事堂一路往街上而来。
“近来蓟城可有什么新鲜事没有?”卫朔边走边问身边的皇甫真、莫含。
皇甫真、莫含相视一眼,皇甫真笑道:“回主公,近日有位大德高僧在蓟城传扬佛法,吸引了不少人前往围观。”
“哦?大德高僧?弘扬佛法?”
卫朔闻言明显愣了一会儿神,虽然辽东没有明确禁止阐教以外的宗教在辽东传播,但大多数人并不傻,他们都知道阐教是大司马一手扶持、发展起来。
如此明显造成了阐教在辽东一家独大的局面,无论传统道教又或者外来佛教在辽东生存都极为艰难。其中传统道教大部分都被阐教收为己用,只有少数信仰坚定者,仍然选择固守在原有山门中。
而佛教为了挽回在辽东的颓势,一大批佛门高僧纷纷从华夏各地往蓟城集中,试图通过向辽东人展示佛法妙处,来达到宣扬佛法的目的。
“可知是从哪里来的大德高僧?”卫朔觉得反正眼下无所事事,不如去看看高僧讲法。
“据说是一位来自西域的高僧,名叫佛图澄,原来在中原传教,近来才北上蓟城。咦?主公也对那些和尚感兴趣?”
皇甫真满脸惊讶,他没想到卫朔会突然来了兴趣。要知道那些来蓟城的大德高僧混得十分凄惨,往往一场佛法讲下来,认真聆听者寥寥,更别说有影响力的人物参加了。
宗教若是没有高层支持,紧靠自身扩展影响力的话,效果不会太明显。眼下辽东高层全是阐教的信徒,自然不会对佛教感兴趣。
“什么叫我对和尚感兴趣了?”
卫朔嗔怪地看了皇甫真一眼,总觉得对方话中有歧义,他解释道:“尔要清楚眼下阐教在辽东一家独大,为了不助长其养成唯我独尊的心态,同时为了加强内部竞争,适当的扶持其他宗教发展是很必要的。”
“当然了,阐教在辽东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引入佛教只是为了促使阐教更好的发展!”
于是在卫朔的坚持下,众人一行直奔大德高僧宣讲佛法的所在地——即法华寺。
一路走来卫朔发现人迹寥寥,可见佛教在辽东被阐教压制的有多厉害。
卫朔一行人数众多,又有全副武装的侍卫随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来人身份不简单。
正在寺内宣讲佛法的佛图澄突然睁开双眼,对身边法华寺住持智远大师道:“今日有贵客临门,讲法到此结束。”
对于佛图澄‘预言’有贵客临门,智远大师没有一丝怀疑,知道对方不但佛法精湛,而且神通惊人,事实上法华寺众僧早已多次领略佛图澄大师的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