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河公主的出现让琅琊王眼前一亮,他一直想加强对辽东之间的联系,之前刘隗曾担此重任。可多次实践下来,刘隗并不合格。不管是之前向辽东贷款,又或者是此次强行插手海贸,最终结果都不理想。

司马睿一直想找人取代刘隗的作用,可始终没找到合适人选。而今清河公主突然冒了出来,让他想到了赐婚,就在这时太子司马绍的密信也到了建邺。

“诸位爱卿,最近外界疯传的那件事都听说了吧?”司马睿开门见山直接问道

“臣等均已知之!”刘隗、刁协、周顗、王导四人弯腰躬身齐声答道。

“大司马已上书朝廷,要求严惩所有参与私奴贩卖生意的世家,不然他将举兵勤王!”

听到‘举兵勤王’四个字时,刘隗等人并未感到一丝紧张,因为他们都清楚,辽东绝不可会在此时对江左举兵相向。

“陛下莫急,臣以为只要随便处罚几家次等士族,对大司马有个交代就行了。”

司马睿摆摆手不以为然道:“朕不是担心这个!最近太子写信回来说,羊皇后有意将清河公主嫁给大司马,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这是好事啊!”

王导、周顗四人闻言无不欢欣鼓舞,历史上东晋一朝就是完全靠笼络朝野上下的‘名士’、‘有才之士’才勉强维持其统治,诸如王敦、桓温等大量名垂青史的豪杰拜倒在晋室石榴裙下。

“嗯,看来诸位爱卿与朕想法一样!那清河公主乃朕之侄女儿,嫁给大司马这样的当世豪杰也算是良配。日后朕与大司马也算是一家人,有什么事大家就可商量着来。”

“朕这就下旨改封清河公主为临海长公主,食邑五千户,择选良辰吉日尚大司马卫朔!”

“陛下英明!”

所有人都忽略了卫朔已有了正妻这个事实,不是众人故意忽视裴颖儿,不管怎么说裴颖儿都是河东裴氏出身,其堂叔又是辽东重臣,最重要的是其又为卫朔诞下了麟儿,朝廷再怎么着也不可能让卫朔弃之再娶。

幸好晋朝武帝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当时贾充先娶李婉,后因李家出事,李婉被判罪流放而离异,再娶郭槐。

不久以后,李婉遇赦,武帝特许贾充娶两个正妻,称为“左右夫人”。

虽然后来贾充妻子郭槐听说后深感不满,认为自己才是辅佐贾充成就事业的人,李婉不应和她平起平坐。贾充也因畏惧郭槐,最终辞让了准置两夫人的诏书,导致‘平妻’没有真正实现。

但这件事为司马睿解决清河公主尚卫朔一事提供了一个很好蓝本,在诏书中,他依武帝处置贾充之例,明确封司马嫣、裴颖儿两人为左右夫人,均为卫朔正妻!

“四位爱卿,这……这个……这朕还有一件事与大家商议。”

司马睿犹豫了一下说:“朕意召大司马回建邺,以便正式诏授册封和尚亲。只是恐大司马因之前不愉快经历,而误会朝廷好心,所以诸位可有什么办法打消大司马疑虑?”

王导、刁协、周顗、刘隗四人一听顿时眉头紧皱,司马睿交代的事可不好办。卫朔第一次到建邺时,曾受到刺杀。虽然当时将一切罪责都推到了胡人头上,但当事人双方均心知肚明。

眼下辽东刚刚揭了江左世家的短处,这边朝廷就下旨征召其到建邺,恐怕是个人都会怀疑其中有诈。先别说卫朔会不会答应,单单是辽东上下都不会答应。

而今可不是几年前,那时辽东弱小,卫朔名义上还是琅琊王下属,肯定不敢轻易拒绝江左要求。而且琅琊王还需卫朔在北地牵制胡族,故而虽然当时卫朔受到刺杀,但总体而言是有惊无险。

如今辽东实力大增,完全有实力对朝廷说不!

再者胡族势力极度衰落,再也无法威胁到晋室存亡,卫朔的存在对江左来说已不再有利,反而成了尾大不掉的威胁。

“陛下不用白忙活了,就算说的再天花乱坠,大司马也不会到建邺来!”

……

事情果如王导四人预料的那样,当密探将天子欲召卫朔前往建邺的完婚的消息送到蓟城后,辽东上下没有一人同意卫朔前往建邺。

当时卫朔正带着莫含、裴嶷前往辽东郡视察,这是自建兴三年六月移镇蓟城后,他再次踏上辽东大地。辽东是卫朔命运转折之所,让他对辽东怀有特殊感情。可以这么说,全取辽东奠定了卫朔逐鹿天下的根基。

路上,卫朔、莫含、裴嶷三人看完从蓟城转来密函后,随意丢在一边。

而莫含则公然嘲讽道:“反正公主身在蓟城,就算朝廷想反悔也没用!”

作为当年建邺之行的亲历者,他可是对江左世家没有任何好感,在莫含看来,这又是江左世家想要暗害卫朔而设置的阴谋。

“主公,朝廷的目的应该很明确,就是想通过在建邺册封向天下宣扬新皇恩德,可惜辽东不稀罕。”

裴嶷虽然没说什么难听的话,可话中意思同样不赞同卫朔前往建邺。

卫朔闻着空气中传来的麦香味儿,不禁感慨道:“辽东不愧是发展了六年的老根基治所,繁华程度远远超过了雍并两州。”

“这都是主公当年的功劳,自主公入主辽东后,大力推行均田制,同时整饬吏治,打击地方豪强,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不过几年光景就使得整个辽东郡面目一新。”

“哈哈哈,文冀过誉了,治理辽东可少不了你的功劳,到现在我都记着当得知文冀前来投靠时,心情是多么激动。”

“眼下辽东郡可以说是水利设施最为完备的郡县,再加上农场遍布,使得辽东农业极为发达,是目前牧府最大的粮食产地。”

三人视察了一会儿,卫朔抬头看看天色,见日头渐渐升起,不禁感到几分疲劳,就指着前头建议道:“二位先生,眼看晌午渐至,不如到前面那片草地上休息一下,吃点儿东西喝口水再走吧!”

很快陈安带着侍卫们简单布置好了休息场所,卫朔三人接过侍卫递过来的水囊喝了起来。三人聊了一会儿闲话之后,再次扯到了建邺身上。莫含、裴嶷担心卫朔脑子一热决定前往建邺,就再三劝了起来。

莫含很是直白道:“江左这帮人就知道胡闹,而今关中初定人心不稳,再加上外有强敌环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功亏一篑。主公哪里有时间跑到建邺去接亲?”

看着莫含、裴嶷担忧的样子,卫朔忙保证道:“怎么?二位先生担心我会去建邺?这怎么可能?打死我也不会逞强去建邺!”

裴嶷、莫含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笑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虽然他们都知道卫朔不会去建邺,但不得到卫朔亲口保证,二人心中总是没底。

第443章 视察辽东

卫朔一行沿着蓟城至襄平的水泥马路一路往东视察,最后一站便是襄平城。

自永嘉六年从崔毖手中夺得襄平,此后数年间襄平城一直处于辽东军控制之中。

过多年大兴土木扩建之后,襄平已是平州一带最大的城市。

扩建襄平是辽东第一次改造城市,但城内并不缺少各种基础设施,就算与号称设施最完善的蓟城相比,也不遑多让。

而且由于襄平地处辽东,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现在城内卫朔还保留着一座府邸,就是想着日后天下太平了还想回襄平居住。

其他文武幕僚见卫朔没有卖掉府邸,自然也不敢轻易出手,纷纷保留着襄平住所。而今襄平地位虽然下降了不少,但因是卫朔起家之地,其在辽东依然有着不一般地位。

太兴元年,九月中旬,卫朔、莫含、裴嶷三人刚到襄平就先去了当地埋葬辽东军将士阵亡遗体的陵园内参观祭拜。

看着一排排整齐的陵墓,卫朔感慨万千,辽东能有今日之局面,都是千千万万个辽东军将士用命换来的。

在祭台前,卫朔打头,侧后站着莫含、裴嶷以及陈安等众侍卫,所有人面色肃穆手持燃香隆重行礼祭拜。

祭拜完烈士后,众人登上高台远眺,只见远处陵墓山丘整整齐齐沐浴在西斜的阳光中,笔直宽阔的陵道和四周寂静的山林,为整座陵园平添了几分庄严肃穆。

“这里埋葬的都是华夏勇士,没有他们的牺牲,或许华夏早已亡国灭种!永远都不要忘记勇士们的英雄事迹,作为幸运儿,我们要学习勇士们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在陵园祭拜过阵亡将士之后,卫朔一行前往平州大学堂参观。平州大学堂是辽东首座大学,多年来为辽东培养了大批人才,而首届毕业的学子更是在科考中一举打响了平州大学堂的名声。

皇甫真、阳裕、封裕、裴开四人已成为无数后进学子们争相效仿的榜样,凡考入平州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