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作者看起来有很强的实力,她对各种细节的描写都非常细腻!”
“故言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作者,我相信其他类型的文章,她也绝对能够轻松驾驭!”
他们把故言的文章放在了所有文章的第一篇,在排版结束,全部校对完毕后,然后最终定稿被送去了印刷厂。由于《青芽》是半月刊,印刷厂正在快速赶工。
顾因的第一篇投稿文章终于在国内著名刊物上发表了。
当《青芽》印刷结束,装上卡车,卡车开往全国各地,杂志被分送到了各大书店和杂志摊。这一本以顾因的《故约》为开篇文章的杂志最终在各地同时开始出售!
希明高中是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升学压力很大,每个高三生都在拼命复习,为明年的高考做最后的拼搏。
高压之下,越需要有一个可以释放的出口。不然日益剧增的压力,很容易将那些高三生压垮。
唐晓悦是希明高中的一名高三生,她是老师和家长口中的好学生。可是别人的期望就像压在她身上的大石,时间越久,越喘不过气。
高压导致在高中的最后一年里,她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想法,但是她一直不敢和父母说出。
父母给她的零花钱很多,但是前提都是让她来买参考书,复习试卷。每个孩子都有那么一个时期,别人越是想让你做到的事情,你越是会去反抗。
唐晓悦明面上象征性地买了几本的复习资料,剩下的钱全部让她用来一些闲书,杂七杂八的,她都不知道自己买了些什么。
这些书都被她秘密地藏在床底,就像是对父母的无声抗争。其中有一本青年杂志《青芽》在高三生中非常流行,唐晓悦偶尔会去翻一下。
这次《青芽》的半月刊上架了,喜欢收藏书的唐晓悦也立即在放学后,去学校附近的书店里买了《青芽》。
《青芽》放在门口架子上的第一列,唐晓悦将杂志拿了下来,她没有立刻回家。因为一回家,父母一定会监督她做那些堆积成山的试卷。
为了逃避一些做作业的时间,她特地和父母打了电话,说她要在书店里多停留一会。看到自家女儿热爱学习,她的父母非常开心地答应了。
书店里早已亮起了灯,唐晓悦借着光亮,翻开了《青芽》。
青芽第一篇的名字叫做《故约》,讲的是一个约定的故事。
唐晓悦就站在书架前,看完了这篇文章。刚开始她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但是她就是这么一直看了下去。
约定虽是誓言,却始终游离不定。作者以一个小小的约定为线索,将整篇文章铺叙开,虽然平凡,却直触人心。
当文章翻到最后一面,唐晓悦还不死心地将《故约》翻看了很多遍,她最后甚至记住了作者的名字——故言。
《故约》讲的虽然是一个约定的故事,但是唐晓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高考就像是她与老师,与父母做的一个约定。
尽管她希望冲着这个约定努力,但在这过程中,仍旧会碰到任何能让她失约的阻碍。
但是,这同样是她和自己做的约定,她难道会因为现在的焦虑,从此止步不前,继续对她的父母隐瞒着内心的苦闷吗?
看了《故约》这篇文章后,唐晓悦豁然开朗,她准备一回去就立马和她父母摊牌,把前段时间困扰她的所有问题都倾诉出来。
只要她能够正视她的内心,她也会有履约的一天。
回到家后,唐晓悦对父母告知真相,她以为会受到父母的责骂,但结果却恰恰相反。
她内心最恐惧的事情并不是她想的那样,父母最最在意的只是她心里的感受。
说开一切后,父母依旧还是非常关心她,但同时放轻施加在她身上的束缚。之后的唐晓悦却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学习状态。
她将买下来的《青芽》带到了教室,同学们都私下传阅了《故约》。
看过《故约》这篇文章的同学,原本浮躁的心情都平静了下来,他们都开始一齐为自己的约定努力。
这期《青芽》半月刊发售后,很快就销售一空。很多人都在书店询问是否还有最新一期的《青芽》。
青芽接到了全国各地的书店打电话过来咨询存货的事情,青芽头一回为了读者要求加印。
最新加印的期刊紧急印刷出册,送往各大书店,不到几天,又一次售罄。
过来几天,青芽再次碰到了难题,从全国各地寄给青芽总部的信件放不下了!
而大部分的信件上面都指明了要寄给故言。
青芽只能立即联系了故言,知道了顾因的详细地址,将所有信件都寄给了顾因。
顾因收到几大箱信件的时候,愣住了,她不知道寄给她的信居然会这么多!她必须腾出了一个房间来放置。
而唐晓悦就是其中一个写信的人,她在高三繁忙的学业中还是抽出了时间,故言算是改变了她应对高三的心态,完全扭转之后的人生。
故言这个作者算是在国内小红起来了。
***
季远是微博影评公众号的创始人,是最知名的影评人之一,在微博上有几百万粉丝,粉丝们都很相信季远对电影的评价。
每当季远在微博上发了对哪部电影的影评,总会引起粉丝们的激烈讨论,提高电影的话题度。
季远是从豆瓣起家的,那时候在豆瓣上写影评的人不多,他是最早在豆瓣写影评的一批人。
由于季远对电影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影评总能触动大家的心。慢慢的,季远有了一些名气,也拥有了一批粉丝。后来季远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干脆离开豆瓣,创立了微博影评公众号。
后来影评公众号有了大批固定的粉丝,季远也接了一些电影的推广。因为季远对电影的评价一直是很客观的,只要他对这部电影有正面的评价,总会带动很多粉丝去观看这部电影。
由于季远对电影强大的号召力,很多电影主动找季远来写影评,他们希望通过季远来增大电影的知名度。
但是季远不会违背自己的本心,去推广一些圈钱的电影,他要对粉丝们负责。
季远创立影评公众号的初衷是给大家推荐好电影。他本身热爱电影,并不愿意那些好电影被湮灭。有时候,一些好电影被人发现只是缺少一个契机。
这么多年,季远的初衷从未变过,他就这么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同时,季远很欣赏那些会认真分析电影的人。这样的人可以真正体会到电影的精髓,深入挖掘电影的深刻思想。
这样的人写出的影评才够真实,才更能发现质量好的电影。人才就和好的电影一样稀少,所以如果发现了精彩的影评,季远很乐意在微博上推荐。
季远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豆瓣翻找影评。前几天,他在豆瓣上发现了一条电影孤岛的影评。
初看时,季远就觉得作者文笔特别流畅,越往下看时,越觉得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电影的画面。
孤独是每个人的本性,它肆意居住在每个人的体内,无法抵抗。电影里面人人孤独,但又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在作者的笔下娓娓道来,让人愈发有看下去的**。
看完后,季远还沉浸在作者所构建的世界中,被那苍凉但又无奈的情绪深深感染。
季远看了一下作者,时因。
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名字,一个影评圈的透明新人。
季远忽然对孤岛这部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第二天就去电影院看了。看完后季远只觉得意犹未尽,他觉得孤岛真是一部好电影,这样的电影确实不能被埋没。
季远再一次感慨那条影评,把电影想要表述的东西,完美传达了出来,也完全说出了他的心声。
季远再次搜出了那条影评,他的视线停留在了作者的名字上,时因。
他隐隐感觉到这个名字以后会在影评圈内爆红。
第二天,“季远看电影”影评公众号在微博上推荐了豆瓣时因的影评,并称,电影孤岛值得大家一看,是今年他看过最感人的电影。
季远的粉丝都炸了,季远这次居然推荐了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电影,而且这个影评人他们也是第一次见。
时因,究竟是谁?
23。金马奖出名
听到时因这个名字的时候; 每个人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时因是谁?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她。
而且季远鲜少夸赞别人; 那么这次他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