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理麦虽然猜出了谜语,但他没有声张,他要等吴总和其他领导猜出来才有效果。
也许景区领导们思考的是大事。也许是景区领导们从小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对那谜底不敏感,虽然杨错进行了提示,但仍然没有人猜出来,当然也许有人已经猜出来了,但都跟田理麦一样的心理活动也有可能。
杨错等了一会儿,又提示道:“各位领导,这个谜底不是吃的东西,是一个物件!“
“哦,我想起来了,我们家养的小狗狗的那鸭嘴舌,有时候它瞎叫的时候把它戴上鸭嘴舌,它连叫都叫不出来了,就别说吃东西了,真还有点象,如果给它戴上了要吃的话真的拿走,象,这谜语象!”吴总终于猜了出来。
“其实,吴总,我说的这个谜语,是说的我们农村农户家里的牛嘴笼和羊嘴笼,牛、羊在赶上山去放的路上一般都要戴上牛嘴笼、羊嘴笼,不然它们在半途会去吃庄稼,到了山里后,才取下来。牛、羊的那嘴笼一般却是竹子编织的。不过,现在城市里的宠物使用的如鸭嘴舌之类的也挺象的。”杨错说道。
吴总笑了笑说道:“小杨,谜语我们已经猜出来了,你该唱你的《伙计歌》了!”
杨错的这个谜语让吴总的情绪进入到了一个**,听了吴总话,杨错说道:“这《伴计歌》是一人领唱,众人和,我唱一个‘伙计’之后,请领导们也和一声‘伙计’。”
“好,小杨,你开始吧!?”吴总兴致浓浓,看来吴总是喜欢上了杨错这个“鬼机灵”。
“好,吴总,不过,还有一点要说明一下,我这是新版《伙计欹》!”杨错又笑了笑。
于是,杨错开口唱道:“幺妹妹长得乖呀,伙计!”
杨错的“伙计”一出口,除了田理麦和蒋雯雯跟着和了声“伙计”外,其他人都没有和唱。
杨错笑了笑说道:“请领导跟着和唱,声音大一点才好!好,我重新来。”
于是,杨错重新唱道:“幺妹妹长得乖呀,伙计!”
“伙计!”这一下全都跟着和唱起来。
“我出门去接她呀,伙计!”杨错唱道。
“伙计。”众人和唱。
“背时那个鸡老公,指着我腿杆子啄,给杂,我扯起就是一呀扑爬(扑爬:就是向前摔倒。——笔者注。),伙计,伙计!”
“伙计,伙计——”
众人哈哈大笑,包括吴总。
气氛完全达到了**。
这《伙计歌》原来不是这样的,经过杨错那样一弄,又有了另外一种情调。
吴总见《伙计歌》就那么几句,意犹未尽,问道:“小杨,就完了?”
“吴总,就这么几句,其实,谁都可以学唱,又短,调子又好学!”杨错说道。
“哦,来,我们一起将这个《伙计歌》学会!”,接着吴总就对杨错说道:“小杨,你教唱,我们都来学!”
杨错也没有推辞,便教唱了起来,《伙计歌》的调子真的简单,杨错教唱了一次,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唱了。
雷倩倩看了看时间,提醒吴总道:“吴总,时间已经不早了!”
此时,吴总也看了看时间:“哟,真的,把时间忘了,雷部长,让小杨和小汪接着讲吧!”
“蒋部长,让杨错和汪银娥接着讲解,他们俩谁先讲?”雷倩倩问道。
“杨错。”蒋雯雯说道。蒋雯雯随即便向杨错发出了指令:“杨错,开始!”
杨错一点犹豫也没有,便开始讲道:“尊敬的吴总,尊敬的各位领导,我的亲们,感谢你们在即将临近中午吃饭的时候还给我这个讲解的机会,我想,我就不需要自我介绍了。先前田讲解员也已经对黑洞景区自然部分作为全面而详细的介绍,所以,对于整体部分,我也就不再赘述,我就接着田讲解员没有讲完的继续往下讲,这样既可以节育时间,又可以不至于让各位领异感到没有新鲜感!“
杨错的开场白,讲得既贴切,又实在,没有一点华而不实的东西,可以说,他的这个开场白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他给人的那种“鬼机灵”不足的地方。
蒋雯雯仍然在最前面带路,她见杨错的开场白的一完,便带着往前面走。
走了大约五十米远,便看见有许多的灶台沿着洞的两边错落有致地搭建着。田理麦在坛子洞里,听大伯田木壮介绍过,这是“熬硝”的灶台,大约是从元朝时候开始的。
只见杨错掏出卡片来看了一眼之后讲道:“尊敬的各位领导,下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许多的灶台,那么,我要问问大家,这些灶台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又建造在了这么深的溶洞里?”
吴总笑了,雷倩倩和蒋雯雯笑了,吴小珺和田理麦互相对视了一眼,也笑了。
“这些灶台是做饭用的吗?做饭用的灶台建造在这么深的溶洞里,那恐怕是我们远古的祖先干的事情,因为,只有我们那时候的祖先才生活在这样的溶洞里。那么,到底是不是呢?如果不是,这些灶台是做什么的?”杨错接着引导性地说道。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
第二0六章 《腊月十天望郎》(二)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田理麦明明知道这些灶台是过去“熬硝”用的,但杨错这种引导性语言,让田理麦不觉也浮想连翩,是啊,这溶洞的确适合于人类居住,因为它冬暖夏凉,冬干夏湿,夏季洞内潮湿了可以到洞外面去,而冬天外面太寒冷,正好可以到洞内避寒。
田理麦也不得不佩服杨错的机灵,可以说,田理麦自己也明白,他缺少的正是杨错身上的这份机灵劲,也许从小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他缺少了这方面的基因。
杨错的引导,不光田理麦,连吴总包括所有的人似乎都在重新审视这些石头和着泥巴建造的灶台,有的还用手去触摸那些灶台。
杨错见自己的引导性语言起了作用,悄悄地抡了田理麦一眼,仿佛是在说道:“大大,怎么样?杀猪杀屁二,各有各的刀路呢!”
田理麦笑了笑,笑得很开心的样子,他向杨错伸出了大拇指。
杨错见自己的引导性悟言起了作用,他笑着继续讲解:“各位领导,其实这些灶台并不是用来做饭的,它们也不是我们远古的祖先们遗留下来的,这些灶台的作用就是两个字:熬硝。
“我们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其中火药是之一,这熬硝实际就是生产火药。火药的发明结束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冷兵器时代,中国从元代开始,就大量地将火药使用于战争,蒙古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之一。从那个年代开始,蒙古人对我们西南地区就实行‘以夷制夷’的土司制度管理。我们黑洞周边就有金峒、唐崖、龙潭、散毛、容美等诸土司,为了筹积火药用于战争,元朝政府每年给每家土司都下达了生产火药的任务,黑洞边上的金峒土司府,由于有黑洞这个熬硝基地。年年都给朝庭奉上了大量的火药,也得到了朝庭的大量赏赐,因此,黑洞边上的金峒土司府得到了周边土司府的称谓‘银土司’。
“各位领导。综合我上述讲的,可以总结出四句话:四大发明在中国,火药遗址在黑洞。”
杨错刚刚讲完这句话,吴总立即说道:“小杨,你停下来!”
杨错立即停了下来。
“小杨。刚才那两句话你再说一遍。”吴总说道。
“四大发明在中国,火药遗址在黑洞。”杨错又说了一遍。
“好,这两句话作为黑洞景区的又一宣传口号。”吴总说道,之后他又转身对吴小珺说道:“小珺,拿笔记上。”
吴小珺从包里拿出笔来记上了。
“小杨,你是怎么想到这两句话的?”吴总又问杨错。
“吴总,我也是兴致所至,突然就讲了出来。”杨错回答说。
田理麦知道,杨错讲解的那些知识,有的是讲解词上有的。有的是吴小珺给的那资料上的,那“四大发明在中国,火药遗址在黑洞”两句话,无论是解说词,还是那资料上还真的没有,真的是杨错兴致所至讲出来的。
“好,小杨,我当场宣布,你被破格录用了,另外。奖励你三千元钱,作为你对景区的一次重要贡献奖。”吴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