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钢琴都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声音。从音色上说,施坦威的声音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感觉是一种雍容华贵,极具帝王气质的声音。每当人们第一次听到施坦威的声音,无不为其高贵的气质所折服。施坦威的钢琴低音浑厚无比,中音温暖而宽厚,高音明亮而华丽。但是就中音来说,施坦威是最出众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不过程晓羽认为最有杀伤力的还是施坦威那种天生的帝王气质。
蓓森朵夫采用和施坦威不同的标准,因此,音色侧重上也有所不同。蓓森朵夫的声音含蓄,但是极具底蕴。可以很明显地听出是德奥系的声音。蓓森朵夫最有特点的地方在于低音区域,其在低音区音色清晰而圆润,而且不失浑厚。可以营造一种奇特的音色氛围。不少钢琴家称其为“意境深沉,含蓄不发”。感觉大有“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意思。
关于施坦威和蓓森朵夫琴声的差异,美国产施坦威和欧洲产还是有区别的,前者的音质明亮一些,后者则甜美些。大多数钢琴家都说它的钢琴能适应多方面的要求,音质纯净而音域宽广,高音明亮,低音饱满丰富。
很多钢琴家不认为蓓森朵夫琴比得上施坦威琴那么面面俱到,但它的低音至中音部分声音丰满,高音部音色甜美而绝不带金属声,这些都可与施坦威相比。蓓森朵夫琴也是演奏莫扎特和舒伯特那些优雅的维也纳风格作品的理想乐器。钢琴家巴克豪斯在一篇著名的谈话中提到,他发现蓓森朵夫琴具有自己独特的弹奏效果,它对钢琴家在声音和触键方面的任何意图都完全顺从顺。
而贝希斯坦和上两者比较有更均衡的感觉,而且贝希斯坦三角琴的每个琴弦弯折处的前后音高一定差纯八度,最可怕的是弯折处还不用铅,制造技术令人生畏。贝希斯坦钢琴的木板是一定要风干5年以上才能装配。这样能保证声音的通透性。而且不仅这一方面,每个零件的细节要求都很可怕。所以才会有独一无二的音色去满足各种变态钢琴家的需要。贝希斯坦钢琴从高到低每一处音都很均衡的感觉,踏板也不浑,非常适合音乐处理很精致的人。
施坦威与贝希斯坦比较更注重个性化,低音区一定是手有多大劲琴就有多么响。说的更准确点,贝希斯坦就是声音非常圆润平滑,感觉高音似乎少了一点,其实未必是少了。施坦威的高音带有非常明显的一种特殊的金属声,显得声音很开扬。如果以人声来比喻,一个是壮年人发出的声音,一个是青年人发出的声音。
从表现音乐来说,斯坦威的音色对于巴洛克来说相当不合适。所以不少使用现代钢琴演奏巴赫,斯卡拉蒂,拉莫和库普兰的大师们都对它各种嫌弃,必须改造了才用。斯坦威是个性张扬的钢琴,内敛的人很难与它合拍。德奥的作品用贝希斯坦的琴很好听,而很多现代作品用施坦威更合适,他的表现力更适合。所以,贝希斯坦只有高音的金属声不可比施坦威。
法籍越南钢琴家邓太松弹奏蓓森朵夫,琴声异常靓美,华夏没有钢琴家可以发出这种靓声。旅美钢琴家许斐平身前就坚决拒绝用贝森朵夫录音。
但说到底,用什么琴都看个人偏好。欧洲琴都有个大特点,就是感觉很沉重,弹奏时间长了显得很吃力。蓓森朵夫和贝希斯坦的琴也是这样,比较沉,很多人弹不动。
但程晓羽喜欢贝希斯坦那种对细节近乎变态的追求,所以最后选择了李斯特的钟爱。而且他还记得,他喜欢的《海上钢琴家》电影里出现的那一款花俏的平台钢琴应该就是贝希斯坦。
所以其实他的内心早就有了选择,贝希斯坦。
1900没有下船,但是他会下,为了他爱的人。
第五十五章 屋顶的独奏者
(这两章的内容或许有些无趣,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并不是无意义的灌水,而是对程晓羽性格的铺垫,做为一个穿越者,他并不想走上抄歌卖钱把妹**的不归路。他是在怀着热忱的心的做音乐,而不仅仅是做着明星梦。马上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程晓羽更多姿多彩的生活即将展开,在这里更祝福所有的观众老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钢琴到的那天,程晓羽也很是兴奋了一会,最终乔三替他买来了贝希斯坦价值两百万,最好的228大型音乐会演奏钢琴。
当然你不能拿这个和价值两千多万的贝希斯坦路易十五7尺黄金三角相比。有228这样程度的钢琴弹奏,在绝大部分钢琴学生看来,已经是梦寐以求了。
对弹了无数天的珠江的程晓羽来说,这简直是兰博基尼和奇瑞的区别。兴奋的程晓羽一夜没有睡好,一早上就醒来等着钢琴运过来,当然今天不止是钢琴,还有不少的录音室设备要安装。
等到九点多钟,带着钢琴的卡车开进别墅,程晓羽立马下了楼。
也幸好程晓羽的琴房在一楼,这样就省的用吊车吊起来。等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贝希斯坦被专业搬运钢琴的工人搬进琴房,拆掉保护塑料和泡沫组装起来以后,贝希斯坦派来的专业的钢琴调律师就开始工作。
程晓羽看着泛着黑色光亮的贝希斯坦,满心都是喜爱,恨不得马上就能弹上一曲。
程晓羽的新琴房虽然比苏虞兮的琴房小,但是也还是颇为宽敞,靠外也是三层的真空隔音玻璃,里面为了现代感,装的并不是窗帘,而是竖排的银色金属宽页电动百叶窗帘。四周、屋顶包括橡木白实木地板下面都由专业的装修公司做了隔音处理。墙面和天花板都贴有深灰纯色的墙纸,呈现一种科技感的肃穆。放钢琴的那一小块地板上面铺了天蓝色的波斯地毯,陪着银色漆皮的沙发坐凳,给整个琴房增添了一抹优雅的亮色。
整个琴房包括隔壁的录音室和音乐工作室的图纸都是在程晓羽的要求下完成的。色调、装修、家具全都是程晓羽一手选择的。装修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暗黑科技风格,这一点和周姨的审美很是符合,在装修完成以后很是夸奖了程晓羽有品位。
贝希斯坦派来的调律师是个穿着黑色工作围裙的清瘦中年男子,显然他也很是欣赏这样富有个人气质的精美装修,对程晓羽夸奖了一番。程晓羽一边和叫范建国调律师瞎扯,一边看着他准备调律。范建国给了程晓羽名片,说以后钢琴保养、调律都可以打电话找他。
很多人以为这样的工作叫“调琴师”,对其印象,大部分源于美国作家梅森的这本小说《调琴师》。事实上,与其被称为“调琴师”,这种职业该被称为“调律师”更加准确。
范建国打开随身带的比公文包还大出一圈的棕色皮箱,扳手、螺丝刀、榔头……让程晓羽有点恍惚,调律这么细致优雅的事情,倒像是不怎么高贵的“体力活儿”。
范建国仿佛看懂了程晓羽的疑问,笑着说道“真的是体力活,这个工具箱,平时工作总得拎着,十多公斤呢。”
程晓羽也笑了说道“弹钢琴何尝不也是体力活。”
范建国见程晓羽对调律很有兴趣,就打开了话匣子跟程晓羽说道“一台钢琴有8000多个零部件,220多根琴弦,88个琴键。只有根据12平均律,才能调出钢琴每个琴键精准的声音。”这个看似清瘦的中年男子,边说边熟练地打开琴盖,拆下厚厚的“上门板”,取下琴键盖。
“调琴是一个精细的过程,首先将a调成一个震动频率440hz的国际标准音高。根据一个音分出一个基本音组(12个音即12平均律),以此为基准往下调八度,把低音调完后再往上调。最后用扳手调整拉弦进行调音——钢琴每个音有三根弦,必须保持三根弦的音准一样,不然就会有很难听的杂音。”范建国一边说一边跟旁边饶有兴致的程晓羽解说道。
程晓羽看了一会,觉得有些无聊,便走去录音室了。其实调律师的职业并不若书中写的那样文艺气息十足,甚至透出了几分单调、机械和枯燥——调律工作要求绝对的安静,长达2个多小时的调律过程中,范建国大部分时间都在沉默的对着那架钢琴忙碌,只有试音时,响起的音符,才会让程晓羽知道,琴房中有人正在工作。
录音室里三组监听音响都已经安装好了,包括录音棚里的耳机分配器,话筒放大器,还有五个监听耳机也都有序的在各个位置。
只有最关键的调音台要下午才送过来。
调音台是一种具有多路输入(每路可调均衡)、多路输出的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