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籍里就可以看的出来。
这样的记载就能永远的流传下去,也将仇恨厌恶和恐惧流传了下来,简直是时代根深蒂固的保留成民族的记忆。
当然相似的就是朝鲜人对倭人入侵的记载和流传下来的仇恨和厌恶,直到千百年后,两国之间也是厌恶居多。
相反的就是印第安人和其他地区的土著人由于没有形成自家的文字语言或是组织形态,只能口口相传这种愤怒和憎恨,但是并没有有力的文字证据流传下来,甚至最后他们要使用敌人的语言记录,简直是最大的悲哀。
第二,当时结束倭国的战国时代没多久,倭国形成了特殊的武士制度,也保有较强的战力,例证就是文禄庆长之战,倭国大军同朝鲜和明朝在朝鲜相持数年不落下风,因此整个国内都是自视极高,民族主义初成的时候,突然被明人打入尘埃,这种落差让人痛侧心扉。
第三,就是以后的数百年间,汉人利用赔款压制倭国,又分化倭人的统治,将左渡岛、一岐岛等各处掠夺过去,同时将九州同日本分隔开来,成为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国家,九州天主,将日本从北西南三面围困起来,同亚洲大陆隔离开来。
同时不断插手倭国的内政,扶植各地大名让日本出于分裂和内斗中不可自拔,直到几百年后,倭国才重归一统,但是失去的太多良机,倭国较汉人落后太多,就是汉人的跟班朝鲜的生活也是不如。
这种失去国土,陷入内战的哀痛影响了整个倭国以及数百年间无数的倭人。
第四,汉人从来没有象西方人那样正式对殖民行为道歉。
因为汉人认为他们没有有计划的灭绝倭人,也没有在倭国境内殖民,他们的行径同西方人有意识有目的灭绝印第安人决然不同。
再者在这次倭人所谓的宽永大劫难之前百余年,是倭人不断袭扰大明的海疆,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杀伤数十万明人,接着文禄庆长之战,是倭人主动侵略朝鲜,其罪囚丰臣秀吉更是喊出了占据朝鲜窥伺大明的狂妄口号,大明被迫派军反击,死伤数万人耗费了数百万两银子后才击败倭人,这间接造成了明王朝的财政崩溃,无力对抗北部和东北部的北虏和建奴,也无力赈济灾民,民乱处处,间接造成了千万明人的死亡,这笔血债如何算。
如果不是武神赵烈扭转乾坤力挽狂澜,汉人就要步入万劫不复之险境。
而赵烈的反击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是对倭人烧杀抢掠的复仇罢了,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最好注释,如果道歉,岂不是对武神赵烈和数万远征军的亵渎,这绝不可能。
用武神赵烈流传千古的话讲,彼之仇寇、我之英雄,如此而已。
因此中朝和倭国纠缠千年,恩怨无休止,倭国甚至在血寺之战所在地建立了大屠杀纪念馆,一个是纪念被逼着相互残杀丧生的万余倭人,再者也是收录了明人烧杀抢掠的一些所谓证据。
三家如此纠缠不休,世界上其他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都是采取了中立,当然由于帝国的强盛,站在帝国一边说话的国家当然比倭国多的多,但是倭国也有一直同帝国争夺世界领导权的米国的支持,因此在国际上这三家也是争吵不断,互相拆台。
可见宽永之征对后世的深刻影响,可以说影响了东亚数百年。
第511章忙载而归
乘坐李绩号离开济州返回石岛的赵烈全然没有意识到此番攻伐倭国,在两国间将会造成影响千百年的仇恨和隔阂。
赵烈就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在他看来,另一个时空那么大的怨恨也没有改变两国是近邻的事实,这个世界还是照常存在下去,邻国相处好的在这个世界上几乎就是不存在。
当然,赵烈如果知道一定会为自己逆转了这个历史的走向而极为的自豪,对于倭人的眼泪和控诉赵烈是极为乐意看到的。
他不会为倭人的苦难流一点眼泪,因为他所做的不及另一世倭人所做的万一,完全没有可比性,他这是正常的战争行为,为了胜利有些不折手段罢了,而那个时空的倭人见识就是杀人狂魔,彻底的兽军。
几十艘盖伦战舰和商船在石岛依次停靠,赵烈还是老规矩最后下船,军兵经过长途航行都是极为的辛苦,作为军将,赵烈的航行居住条件要好多了。
军将相让军兵上岸时必须的,赵烈也不列外,这是他指定的规矩。
当第二天赵烈登岸的时候,赵海明、赵秦氏、亚历山德拉、赵猛、赵娥、唐显文等全部来到码头迎接。
当赵烈步下李绩号时,赵存仁和赵嫣蹦跳着跑向赵烈,伸出双手喊着爹爹。
赵烈一把将他们抱起使劲的亲了亲,两个孩子则是用手使劲的推着赵烈的脸颊,他们奶声奶气的嘟囔着,嫌弃赵烈的胡子扎人,让赵烈哈哈大笑。
虽说昨日在船上清洗了一下,但是赵烈还是怕不彻底感染到孩子,他尽快将两个孩子放了下来。
亚历山德拉笑着上前,用葡萄牙人的礼节紧紧的拥抱和贴吻了赵烈。
赵烈也用热烈的拥抱加以回应,这一次也是走的长了,赵烈略略有些歉疚,亚历山德拉同他婚后,分别的次数太多了,关键是每次还都是晓得他是出门征战的。
这就是担惊害怕煎熬的日子,此番家里人是晓得破虏军远征倭国的,这几个月来肯定是万分担心。
赵海明、赵秦氏、赵猛和他的夫人笑眯眯的看着两人的亲热,他们如今也习惯这个弗朗机儿媳妇的习惯,不再惊诧。
唐显文则是知趣的看向一旁,这个场景他是不能目视了。
待两人分开,赵烈向前几步,跪下给爹娘请安。
“我儿起来吧。”赵海明上前扶起赵烈,细细的看看,“烈儿,此番远征倭国我军可是战胜了。”
这也是赵海明关心的,同赵秦氏等女眷关心赵烈的平安不同,赵海明不但记挂赵烈的安危,同时也是惦记远征倭国战事是否顺利,毕竟破虏军的人数不是太多,走的就是精兵之路,如果折损太多,将会大大削弱赵烈的实力。
那会对鼎革中原和抵御建奴极为的不利,说白了赵海明不是太同意破虏军征伐倭国,他也看不出倭国的重要位置。
但是如今破虏军的统领是赵烈,赵烈的决断决定了破虏军的战刀的指向,赵海明已经让出了家主的位置,就只能让孩子去闯。
好在赵烈几年的征战,证明赵烈见识长远,敢于任人任事,胆略极为过人吧,老赵也就放下心来。
但是倭国的武力毕竟不俗,老赵心里也是没底,此番见面当然有此一问。
“爹爹放心,我军兵临倭国大将军镇城,三战三胜,大败倭人,如今倭人已经战败称臣了,具体事宜,待孩儿回去后即刻禀报。”
赵烈略略压低了声音道。
赵海明眼中泛起神采,心里欣喜不已,他点点头拍拍赵烈的肩膀,很是欣慰。
赵秦氏上来端详了赵烈一番,笑道:“此番不错,我儿没有瘦的太多。”
赵烈笑嘻嘻的回应。
“对了,李霖已经有孕还有月余就要临盆了,所以没有前来。”
赵秦氏悄悄道。
赵烈一愣,继而欣喜,方才他没有看到李霖就极为的纳闷,但是在亚历山德拉面前也不好多问,原来李霖也是怀孕了,这当然是大好事。
赵娥颇有点矜持的走过来给赵烈行礼问安,如今赵娥可是个二十的大姑娘了,但是还没有结亲。
因为赵烈以及破虏军的敏感性,赵娥的婚事实在不好掌控,一些外面的官员和军将为子侄提亲的不少,但是赵家全部推脱了,毕竟如果将来有一天兵戎相见,让赵娥如何自处,因此赵娥的婚事拖宕下来。
为此赵烈颇有些内疚,这个岁数可说在大明大部分都已经结亲,甚至孩子都满地走了。
好在赵娥颇为看得开,也不愿早早结亲,赵家的气氛宽松,赵娥极为的自在,一想到嫁到别处,处处受制,赵娥当然不是太乐意,在后世看来赵娥是有些婚姻恐惧症了。
赵烈在家人和护卫的簇拥下返回赵府,回返赵府后,赵烈的第一要务还是沐浴更衣,这是长途航海后必需。
待赵烈沐浴更衣,穿上亚历山德拉准备好的衣物后来到大堂。
只见众人围坐一起谈笑着,家里的气氛极为的热烈,三个孩子则是在一旁搭伴玩着。
李霖也在其中,只是胖了不少,肚子鼓鼓的,看到赵烈进来,她急忙起身,赵烈笑着抓住她的手臂拍了拍,安慰了一下,毕竟人多而李霖又同亚历山德拉不同,面嫩,不好多说什么。
就是轻轻拍拍,李霖的脸色也是一红,颇有点不自在,没法子,中外女子这方面不是太一样,在这个年月就有些差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