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8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高张瞠目结舌,让鲍牧不明所以,让王孙胜记忆犹新的一幕发生了。战局正酣时,临淄的国人纷纷从家里拿出农具、武器,倒向陈、鲍及诸大夫一边,他们全民皆兵,集结了整整万余人,半个临淄都喧嚣起来,这已经不是四个家族的争权夺利,而是齐人用手里的武器投出的选票。

于是高、国仅剩的那点族兵寡不敌众,连连败退,一直从西市败到了东市。自己这边人越战越少,敌人却得到了越来越多临淄国人的拥护,变得势不可挡起来。

“输了,吾等输了,得国人者,得齐国。”高张不用想就知道大势已去,若在临淄他都打不赢,出了临淄,面对实力完好的陈氏,国、高更是有败无胜!

“走!”高张调转车头,对一脸呆滞的国书吼道:“我走南门,你走东门,我从夹谷入鲁请求庇护,你去穆陵关找晏圉!吾等需要他手下的南军!”

……

“犁司马,看到了么?这就是水可载舟,水可覆舟……”陈乞听完手下汇报外面的情况后有感而发,这句话是从曹国的政变中听来的,端木赐在陶丘做的一切给他很好地上了一课,陈氏一直在贴本养士,讨好临淄民众,为的就是这一天!

那些避战,勾结利益相同的上层,是阴谋,可施利给民众,获得他们的支持,就是阳谋。

阴阳谋并用,以正合,以奇胜,陈乞在谋国上,俨然有了族弟孙武的精髓,哪怕在国、高实力犹存的时候,也抵不过汹汹国人。

这场内斗的胜负,早在三十年前陈无宇开始大斗借小斗收时,便已经注定了!只可惜,他自己没能看到这一幕奇景。

随着高张和国书的分别败退,随着他侄子陈逆带着五千人进入临淄弹压不服者,所有人都知道,大势已定。亲近高张的大夫之家或奔或逃,其他各家则忙不迭地加入陈氏一边,唯恐落后,被当成异己打压了。

犁弥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没有再做更多的反抗,乖乖让开了寝宫的道路,陈乞和随后到达的鲍牧双双进去对着齐侯杵臼的尸体哭丧,让跪在旁边的公子寿站也不是,跪也不是,尴尬不已。

就在这时,先君夫人燕姬再度出现,她带来了齐侯杵臼生前最疼爱的儿子公子荼,陈乞和鲍牧也炮制了一份加盖了国君大印的“遗诏”来,俨然以驱逐奸臣,扭转乾坤的顾命大臣自居,将少年公子按在先君灵寝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随后,伪太子公子寿也被利剑逼着,对他的小弟三稽首表示臣服。

他这几天的经历,就像是一场梦,而这场梦,随着数日后的一盏断肠鸩酒宣告终结。齐侯的其他几个儿子不想落得这一下场,纷纷外逃,或逃向最近的杞国,或是东南沿海的莒国,但更多的选择鲁国,选择赵氏,如今中原诸侯卿大夫里,仅剩的大腿……

……

与此同时,就在临淄之乱接近尾声时,毅然抱病出征的赵氏家主鞅也终于抵达了轵关……

第781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上)

远远望去,在太行山脉与盆地交界的位置,一条斗折蛇行的道路刚好在两座山峰中间,两山高耸入云,四面陡峭,崖壁几乎呈直立状,飞鸟方能越过。在山中间是一片方圆数十亩大小的平地,平地上用山石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关隘,是为轵关。

早在轵关刚刚设置的时候,齐桓公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这里是他的终点,至于再往西的地方,一代霸主却只能感慨一番后退走。

一百年后,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借栾盈之乱倾齐国之兵讨伐晋国,同样也是登太行山,封少水,这里也是他的终点,之后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越过轵关。

因为轵关的存在,任何来自东方的敌人都无法越过太行山,对晋国造成更大的威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从西面攻来的人也一视同仁,但相比太行东麓,知军行进的道路更加平缓,也更容易布置军队发动进攻。

数个日夜过去了,战斗断断续续发生在轵关。

西方一里远处,是一处山间的盆地,知氏的营地忙碌不堪,无数篝火升起根根烟柱如树木枝桠般伸向夏末碧蓝的天空。他们沿森林和山丘边缘搭起帐篷,到处都是人和车马器械。

通过狭长的轵道来进攻关隘,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光靠轵关自己的地利,就能把这些人挡在外面。可如今韩虎作为败军之将,却没有这种自信,每一次敌军推着冲车和橹车前进,他都胆战心惊。石头的城墙不是那么容易被摧毁的,可木制的门不一定,只要顶着弓箭和石块的攻击抵达门下,用手里的斧钺将木门摧毁是做得到的。

出于军事机密,赵氏没有将守城利器投石机和弩砲泄露给韩氏,于是韩虎见传统的法子不凑效,便用了一招釜底抽薪的招数,他让人将木门内堆满石头,堵死了整个门洞!

于是知氏开始改变策略,森林里时不时传来一声巨响,一棵棵千年古树轰然倒下,卷起漫天尘土和针叶,他们仍未气馁,在制造器械。知氏人多,若一拥而上,很有机会靠着木梯挤上城墙,知瑶也不乏耐心派人去寻找其他出路,太行沟壑纵横,总有小道通向关隘后方,虽然无法容纳大军绕路,可派一支前锋绕到轵关背后夹击,还是很行得通的。

双方统帅都清楚,一旦短兵相接,韩兵们完全没有勇气进行抵抗。

这也意味着,敌人先登之时,便是轵关陷落之日!

韩虎就这样在绝望下坚持,一直坚持到段规宣称的援军终于踏入轵关!

……

赵鞅抵达这里后,受到了如潮水般的欢呼,意志薄弱,差一点就弃城投降的韩氏残部也仿佛找到了主心骨,如同拜见自家主君般,纷纷匍匐在他脚下抽泣。

赵氏抛弃韩氏的谣言,也随着赵卿的抵达不攻自破,那些降知派讷讷地退到人群后面,跟着众人一起对赵鞅顶礼膜拜。

“舅父,你总算到了。”韩虎双目垂泪,这些日子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不单有关外的知军,还有堡垒内部形形色色的声音。“你若为家主,须得多倾听臣下谏言。”祖父曾如此教训他,可现在韩虎却一个字都不想听。

“哭哭啼啼像什么君子?未来的韩氏家主可不是这样的。”赵鞅将含着眼泪,仿佛看到了救星的韩虎扶起来,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擦去脸上的污迹眼泪,也是一个堂堂美男子,他暗自嗟叹若是家里的那个韩氏媳妇空有一身好外表,若性情也与其弟一样通情达理便好了。

这轵关虽然一夫当万夫莫开,可也要看是什么样的人在防守。在被知瑶的大军攻打了数日,加上去年被泥石流冲垮了小段城墙尚未完全修缮,这座关隘已经摇摇欲坠,赵鞅的到来,仿佛堵住了它的缺口,凝聚了人心。

尽管有医扁鹊一路照料,赵鞅腿脚还是刺痛不已,但他强忍着不适,眼睛扫过所有人,无人敢与他对视,但他却能将他们的胆怯、懦弱、没担当记在心里。

韩氏众人的心安定了下来,接着便要继续共御外敌了,韩虎邀请赵鞅登上城头,恰好见到对面军阵也有人在观看城池形势,还对这边指指点点,大概已发现援军抵达这一事实。

赵鞅观望了一会,心中暗道对面知瑶的营帐扎得毫无破绽,此子虽然年轻,却已经是个娴熟战阵的军将了,而且尤其擅长山地作战,军队中还有不少仇由人。

于是他派了个使者过去传话:“我与知伯同辈,知氏之孙亦鞅之孙也,见长辈却不来卸甲拜见,是否太过无礼?”

……

从赵氏玄鸟大旗重新竖起在轵关城头时起,知瑶便知道乘机攻克此关恐怕是没戏了。仿佛勇气在胸间膨胀,本来在城头缩头缩脑的韩氏兵卒竟也敢冒出头来与敌人直视。

而赵鞅派人送来的话,更是让知瑶手下的众人暴跳如雷。

“赵孟这个老不修,他是在占君子的便宜啊!”

知瑶也皱起了眉,若他承认赵鞅为祖父辈,那赵无恤岂不是他父辈了,这种赤裸裸的折辱,是对他巨大的挑衅。

若换了几年前,知瑶定会受不住激,下令强攻轵关。可如今他已经成年,性情也没那么冲动了,反倒在勇之余有了几分智,赵军抵达后,轵关守军剧增一倍,光靠他这不到两万人,是决然攻不下来的。

但这场对话涉及士气,涉及两家脸面,他也不能示弱,于是便让使者将话送了回去:“知氏曾与赵氏有姻亲,如今两家构难,交战于太行,但知氏诚意仍在,只是军将之女恐怕不能做家兄之妻,仅能为小子侍婢了……”

看着使者渐渐远去后,他露出了一丝冷笑,调转了车头:“传令下去,准备拔营撤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