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房医-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啊,这些商人对这位设计的房子可是情有独钟。
只是随着年纪渐长,应老已经很少出手设计,他手底下倒是有几个徒弟,只是都没有将他的本事学个十成十。
所以算散财万两黄金他们都欢欢喜喜双手奉,只是即使这样,也很难将他请到。
“各位老板,咱们进去说,看看大人有何吩咐。”
“是是是,应老您先请。”几人恭恭敬敬等应老进去自后,才一应跟。
片刻之后,府衙大厅,几张圆桌子围满了被应邀进来之人,下人端着茶水一应共商,只是主角还没到来。
这让在座的人心里直突突,更有几个大胆的围在应老身边询问。
应老但笑不语,活了这么大岁数,虽然不知道所为何事,但他也不会应承什么要求,只是细细品尝翠绿色的茶水。
终于,今日的主角姗姗来迟,以傅志凉和梅汉生为首的一众官员到来。
“参见大人。”商人们起身行礼,拱手作揖。
“各位老板不必客气,本官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圣下旨派来凌江省的钦差大臣傅大人。”
“傅大人好!”
“嗯,今日请大家来,主要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啊,咱们凌江省十七县发生大规模地震,死伤人数数不胜数,损失难以估量。
圣为此殚精竭虑,派本官前来主持救灾事宜,可在这个时候,一个小村子的姑娘,主动献出建造房子之策,可以保证地震房子不倒塌不损坏。。。。。。”
“这位柳姑娘和杨举人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献出所有家产帮助救灾事宜,短短时日取得良好效果,至今实行一个月以来,效果显著,灾后重建已经完成大半。”
“不管诸位如何感想,本官十分感动,小小年纪有如此胸襟。。。。。。”
随着傅志凉的讲述,这些商人一个个低下高贵的头颅,面感惭愧,他们从来没有捐钱的心思,说起来真惭愧啊。
可商人是商人,古往今来都是市侩著称,虽说百姓疾苦,可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一个个低头,是不愿意主动说出捐献的话,此时也都明白梅汉生请他们来的目的,不是想找冤大头吗?
要知道地震受灾百姓千千万万,如果捐钱那多少是个头啊?三五千两根本不起什么作用,可是多了。。。。。。
那是在割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啊。
这样的情况傅志凉见多了,在京城之时,这种募捐的事情他们户部没少做,商人图什么?说到底是一个利字,这种干掏钱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乐意?
只是其一人在听傅志凉讲解的时候面色有所改变,紧接着露出十分感兴趣的样子。
时不时点头称赞,对于傅志凉所说,他有所耳闻,也曾经谈听过,此时,突然有见一见这两位年轻人的冲动。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距离傅志凉等人最近的应老,老人淡定如常的面孔第一次出现狂喜的表情。
再看看下面这些人,应老活了大半辈子,自然明白他们的心思。
正准备说话的时候,傅志凉接着道:“本官回京之后,定当将柳姑娘和杨举人的壮举禀报圣。”
突然人们眼珠子活了,这什么意思?圣可能会知道?
那。。。。。。如果名字能在圣耳边出现,即使记不住,有那么一点印象,可不。。。。。。
为商为商,挣再多钱有什么用?还不是抵不过官家的一句话?如若圣都知道他们的名字,那以后怕什么?
说真的,他们拼死拼活做生意挣钱,有一大半都用来打通关系,进了别人腰包。
可是捐多少钱合适?多了舍不得,少了这么多人,傅大人能提到所有人的名字吗?
他们久久不能做决定,等着第一个人开口。
应老环顾四周,缓缓站直身体:“傅大人,现场我年纪最大,我先说两句。”
傅志凉点头认同,应老慢慢开口:“柳姑娘和杨举人的壮举,老夫十分佩服,枉顾我活了大半辈子,还不如小姑娘小少年做得好,老夫惭愧惭愧啊。”
他低下头,愧疚感油然而生:“在这里,当着众位大人的面,我做个保证,为了受苦受难的百姓,我带个头,捐献白银十万两,粮食千担。”
他的话音一落,满座皆惊,不止傅志凉为首的官员,还有刘老板李老板等商人。

 第二百七十九章 前辈

    应老放出这句话,十万两白银,几乎相当于他大半个身家。

    毕竟作为设计和作为商人的收入不能比,虽说应老的设计价值万金,但一个好的设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这其中不仅仅考虑居住的舒适性,还要考虑院落与院落的布局安排,风水的讲究,选址的要求,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包括花草树木种类,都有严格的设计要求。

    因此往往一座三进的宅院,应老一人就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更别说那种规模更为宏大的园林式建筑。

    甚至有时候一座园林式建筑,王老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或许这就是泰斗和普通人之间的区别,对于自己的作品,出手时必定达到自己满意,而这期间,很多时候小细节的修改也要花费很长时间。

    加之应老年纪渐长,他的重心渐渐转移到培养晚辈上,接连好几年都没在出手。

    因此现在的凌江省,如若谁家的府邸是由应老设计,不单单自己住着舒服,子孙兴旺前途光明,只是说出来就很骄傲。

    这也是一种富贵身份地位的象征。

    因此应老一出口十万两白银,可是惊呆了一种商人,精于算计的他们怎么可能像应老一样,拿出一半的身家用于救灾。

    别说一半了,就是一成他们都舍不得。

    可是。。。。。。

    应老都开口了,加上傅志凉这位钦差大臣亲自开口,他们都明白,如果这次不放点血,恐怕事情不能简单了了。

    只见刚才那位话最多的李老板率先站起:“应老深明大义,我等晚辈佩服至极,积威大人,李某和应老一样,同样十万两白银,粮食千担。”

    这位圆圆润润的市侩商人追随应老的数目,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捐赠。

    原因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应老这位大设计师的身家和自己不能比,可太多他们舍不得,太少拿不出手。

    那么什么数目合适呢?自然就是十万两,应老这位老前辈在,他们也不能高太多。

    因此,李老板选择和应老一样。

    头花白眼睛清明的应老微微点头,算是赞许李老板的做法。

    这个李老板很有眼力见儿,不当第一个,因为枪打出头鸟,往往倒霉的就是第一个人。

    但是他积极做第二个,不仅肯定了应老的所作所为,也支持几位朝廷命官的灾后重建工作。

    捐赠的数目恰如其分,不多不少,一没有得罪应老,二让傅志凉和梅汉生比较满意,三没有故意抬高价格,在场的各位身家丰厚,十万两的数目可接受。

    至于应老当第一个?他这个数目就是供这些人参考的。

    有了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就容易多了,大家一看这钱必须的出了,并且见前几个都是同样数目,就相当于给后面的人规定了一个准则。

    只是大家都没有点名,只是登记的时候选择和应老李老板一样。

    再后来的人,看到前面人这么做,立刻推挤着上前,恨不得立刻将捐赠写上。

    为什么呢?因为对于势在必行的钱财损失,为什么不主动点让大人高兴满意呢?

    如果表现的不情不愿,最后钱还是要出,反而落个不好的印象。

    好比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部分人,明明做了很多事情,但由于表达方式不合意,或者是行为举止表现出不满。

    那么即使做得再好,上司看到的只是你不耐烦的工作态度,而不是你完成的很好的工作。

    这就是考验一个人情商智商的时候,在场的全是精明的商人,怎么可能让自己的钱财落空,漂亮话一句一句冒出来。

    “大人如此为百姓着想,是凌江省受苦受难的百姓之福。”

    “圣上英明,是西月国之福啊!”

    官场上的人,说起这种歌功颂德的话,就是手到擒来。

    傅志凉只是笑笑,也不会当真,这种话他听多了。

    一上午的时间,和这下商人周旋,饶是他身体强壮,也有些受不了。

    这些个人一个赛一个精,非要在他这儿拿到相应的保证,才乖乖把银粮送来,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傅志凉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就怕不小心被人挖坑。

    最后的名单统计完毕,账房将账目拿来让他过目,傅志凉大概翻看两页,扫了两眼,心里已经有大概估计。

    只见他庄重的将账本放到托盘里,冲在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