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来这儿,这里离四平市区太近了。来的是警卫营和侦察团的部队。
警卫营,由于不是一直跟在任来风旁边,因此,又有新面孔加入队伍,任来风本人竟然都没见过。问喜子,喜子倒是对营里的士兵比较了解,那几个新人他一口就能说出背景来历。
有了警卫营、有了侦察营,这就差不多有近千号人了。任来风又给各参战部队挨个发了一遍电报,要求各部队加速行军、注意隐蔽,尽量的靠近西安县,随时等候战斗命令。
电报发给各部队,从每一支部队都收到了回电之后,任来风带着侦察营、警卫营的近千号人出发了。一百五十里、七十公里。坐汽车的话两个小时之内绝对能够到达,要是换用两条腿走路,走个两三天也不是啥稀罕事。
车辆,基本上都集中到飞虎营了。现在飞虎营还没来,任来风就算再不愿一夜之后带着战士们用两条腿走完这七十公里路了。
按照每小时五公里的速度计算,一天走七个小时,两天就能走到西安县。任来风这次率领的是上千人的部队行军,速度比五公里应该能快一点儿,大概可以达到六到七公里。第一天,走了有将近九十里,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天刚亮的时候就吃过了早饭开始上路了。等到天色黑下来的时候,据前面的侦察兵报告,西安县已经到了!
任来风在城外又住了一晚,第二天他就近了西安县城。找了家旅社定好了房间,梳洗已毕吃完了早餐,带着人去看西安城郊的俘虏营。
远远地能看见高高的栅栏、箭楼、日本兵。只是看不见那些栅栏墙里面的盟军俘虏。围着战俘营外围转一圈差不多就用了一天时间,这战俘营可真大,估计占地都得有上万平方米了,也不知道里头到底关押了多少盟军战俘。一两百?还是一两千?或者是好几千?反正这么大地方,关的人不会少了!
围着外围转一圈,这一天就算过去了。晚上回到西安县城之后,众人围在一起议论这次战斗该怎么开展。愣怔提议,还是先找到突破口比较合理。至于突破口嘛,既然敌人把战俘营建设到了县城外头,那他们在县城里面肯定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咱就从县城里面着手。不信找不到突破口!
愣怔搞这个在行,任来风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侦查团长。
第四十二章 战俘跟班
西安县王记油坊,今天一大早就来了贵客。三位操着关内口音的客人年纪都不大,油坊掌柜王老好也算是见多识广,年轻时候曾经在奉天城混过事的主,他却愣是看不出来这三位到底是干哪一行的。只是觉得这三位气质不俗,绝对不是普通的贩夫走卒。
三位客人一进门就先定了五十斤上好的大豆油,这可是笔大买卖,由不得王老好不忙前忙后的亲自接待。店里的存油算算大概只有三十几斤,王老好一边吩咐伙计赶紧榨油,一边泡茶、陪着贵客闲聊。
“王掌柜,你说还得给城外军营里送油?那买卖做得可是不小。军营里怎么不得有几百人吧,每天用油估计就得有几十斤吧?怎么我买五十斤豆油你这店里都没有,还得现榨?”三个人当中的愣怔做出闲聊的模样,漫不经心的向油坊掌柜套话
“每天几十斤?嘿嘿,哪有那么多?他那哪是军营?别说几十斤了,十斤都是一关!”王老好悻悻的摇了摇头,“上百口人一天连十斤油都吃不了,每人每天只吃一两多油。”那时候一斤等于十六两,上百口人十斤油,每个人就是一两多。
“那么大个军营只有上百口人?我在远处的时候可是看见了,那么老大一片,估计得住几千人吧?王掌柜,我看是人家人口太多,用的油也多,你这儿榨不出来这么多油,他们到好几家油坊一起榨的吧?”
“好几家油坊?数遍整个西安县,榨油的作坊也就我王记油坊和南康门里的孟小嘴家,别处,都是村子里的小作坊,一天能榨个十斤二十斤的油。就凭他们,还供应俘虏营里的日本人?嗤。”被人怀疑了油坊的规模,王老好心有不甘,摆事实讲道理的为自家油坊争名誉。
愣怔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从王老号这儿打听清楚了情况,带上买的五十斤鲜榨豆油,回了旅店。见到任来风之后,愣怔把他在王记油坊打听到的情况一说,任来风一琢磨,这倒是个可以动脑筋的地方。
“愣怔,你问他是怎么给俘虏营送油的没有?”送油的方式很关键,任来风要知道详细情况。
“问了。王老好说俘虏营有个采购官,每隔三天来他这儿那三十斤油。一起来的还有个大鼻子的外国人。不过那外国人瘦得像鬼、穿的也破烂,王老好说他是俘虏。”
鬼子出门采购还带着盟军战俘当跟班?这道挺有意思的。任来风本来想着要是王老好能进俘虏营给鬼子送油,他就派个人跟着混进去,第一是看看战俘营的情况,第二是想办法通知战俘们做好里应外合的准备!现在看来计划要改变了,没办法派人跟着王老好进战俘营,那就想办法从战俘跟班身上下手。
任来风脑子一转,心里有了个主意,试着一说,众人一起叫好。这固然有给总司令捧场的意思,但不可否认,任来风想出的真是个好主意。
第二天就是日本采购官来王记油坊买油的日子。这一天上午,愣怔带了个人又来到了王记油坊。
“哟,凌掌柜您来了?怎么,五十斤油已经用完了,今天还要?”突然看见昨天的大主顾,王掌柜喜出望外。这要是一天能卖五十斤、十天能卖五百斤,要不了两年他可就发大财了!
“没有!”愣怔赶紧摇头表示否认。你以为我真的是后勤处长呀?专门采购食用油?不过,任来风带过来的两个营一千人,愣怔昨天买的那五十斤油还真的只是勉强够一天用的。从王老好这儿再买五十斤,甚至是再买一百斤、两百斤都没问题。
“我是有别的事情,从你这门口经过,顺便近来和你说会儿话。来,抽支香烟。”愣怔拿出一包老刀牌香烟递给王掌柜一支。
别看王老好开着榨油坊,属于老板一列的,其实他平常抽的也都是旱烟,抽纸烟的时候很少。接过香烟点上猛吸一口,吐出烟雾的同时他惬意的笑了。“不错不错,这烟抽着真香。”
烟也抽上了,关系也拉近了,愣怔就开始充分发挥出其嘴皮子的功夫,天南海北的和王老好吹上了。当中间抽机会他还不忘了向王老好许空头人情:这几天找机会就给他联系一个两百斤豆油的买卖。
王老号也会接这话头,“你要是真能给我联系来这么大的买卖,我请你喝酒!到县城最大的馆子里喝酒!”
不管是真是假吧,反正这都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两个人共同畅想了美好的未来,自然就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了。愣怔带过来的跟班时不时的插句嘴显示自己存在的同时,也不忘了警惕地观察着油坊外面的街道。他们在等,等鬼子采购官和战俘跟班。
将近十点半的时候,油坊门口的街道上来了个俩人一头驴。走在前头的是个穿军装的鬼子,走在后面的是黄头发、大鼻子的瘦高个。这人瘦的呀,说是皮包骨头那是一点儿不夸张。要不是外面还有层皮包着,搞不好骨头都得洒一地!颧骨高耸、眼窝深陷。白种人的眼窝本来就深,这位的眼窝深得就好像俩窟窿,看着就吓人。
鬼子走在前面,战俘牵驴跟在后面。来到王老好的油坊,鬼子看见油坊里有客人不由得多看了两眼。愣怔笑了笑,鬼子也没理他。王老好的油坊兼卖油盐酱醋等副食品,鬼子在货架上翻看着各种副食品和调料,盟军战俘就在油坊门口看着驴。
愣怔和王老好打了个招呼走出油坊,从战俘身边经过的时候突然眨了一下右眼,用右手食指虚画了“sos ”的国际救援信号,紧跟着一个小小的纸团被弹了出去,弹到战俘身上又落到了地下。
战俘顿时紧张了起来,本来就白的脸现在几乎变得和白纸一样了。还好,在犹豫了一下之后,战俘终究是还是装作系鞋带捡起了纸团。
第四十三章 俘虏营的转变
西安战俘营,也叫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二分所,这里面关押着在太平洋战场俘虏的盟军各国战俘一千五百人。其实这个数字应该超过两千人,盟军官兵在奉天战俘营的死亡率是三分之一。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没等到胜利获释。
这天中午,战俘们像往常一样集中在大食堂里吃午饭。一碗玉米面咸汤,一个孩子手掌大的高粱面饼子就是战俘们的午饭。饭菜虽然简单,享受这么一顿午饭却是战俘们一天当中难得的愉快时光。
早饭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