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举措对中华军的影响十分强烈,以至于在后来的战斗之中中华军的士兵们大多表现的特别勇敢,甚至出现了几个极端的例子,比如在敌众我寡的时候,士兵没呢不愿意撤离,表示愿意与城池共存亡,最后导致了重大的伤亡,这都是项玉所没有想到的。

台中城北夺回来了之后,城池将面临重新修整,将原来城市受损的位置进行修补,并且增派了兵力,驻军由之前的五百人增加到了一千人,并且为了防止再一次遭遇敌方的偷袭,台中城外修建了五处烽火遂,用以警戒和告警,以防止敌军对台中发动突袭。

而实际上因为清军对解决士兵水土不服的问题显得毫无办法,再加上其陆军多是绿营士兵无论是士兵的武器装备还是战斗意志,都远远的低于中华军,所以在付出了沉痛的损失之后施琅放弃了他原来的依托台中然后两头拒和打的策略,决定挥军直击台南。

清军在十二月初开始为大军出击做准备,其中最新一批仿制中华军的火炮这个时候已经试制出来了,这是一种按照中华军的基隆一型火炮全比例仿制的一种火炮,因为清军自己的冶炼技术比较差,所以火炮的材质还是青铜制造的,因此重量在原型炮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一改过去明军火炮短粗短粗的特点,完全模仿中华军火炮的外形设计,将身管延长,炮口变细了不少,这样使得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能够在炮管内蓄气,减少了气体的流失,使得火炮的射程大幅度的提高。

这种仿制的火炮的射程能够达到五六里远,有效射程超过四里,比原来的火炮提高了三四倍,甚至能够媲美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的那一批红衣大炮了。

这种火炮和红衣大炮相比自然是有诸多的不足,最主要的是炮身铸造的比较粗糙,上面有比较明显的气孔,气密性不佳,而且在试验的过程之中存在着清军自己铸造的火炮的一个症结,那就是容易炸膛,所以装填火药的时候还是不能多装,以免误伤士兵。

但是这种火炮的生产至少解决了这个时候清军舰队上面的火力的问题,在以往的时候他们因为舰船上面的红衣火炮的数量有限,有些小船甚至根本就没有装备红衣火炮,所以在海战之中难以发挥出自己人多势众的优势,甚至在远距离交战上面比不上中华军的火力强度。

施琅在台中之战之后愈发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这段时间不停的催促金门岛上的工匠们加快铸炮的速度,但是一门火炮从开模到铸成,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最快也要等到一个月之后才能大批量的制造,但是清军显然不能等这么久了,清军已经在澎湖岛上驻扎了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了,施琅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现在就和当年松锦大战的时候洪承畴的处境一样,不断的面临来自朝廷的催促、皇帝的怀疑,最后不得不提前出兵然后一败涂地。

施琅这个时候知道自己再不出兵恐怕是没有好果子吃了,因此不断的催促金门岛上的工匠们,最后将众人逼急了,最后一名工匠突发奇想在泥模的基础之上想出了使用铁模替代,因为泥模是一次性的,所以效率很低,消耗很大,但是铁模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可以重复使用,所以他的这个设想得到了众人的肯定。

最后一干匠人一起努力,硬是将一百八十多年之后由龚振麟在鸦片战争期间发明的铁模铸炮给弄出来了,这一下子铸炮的手续和时间大大降低,所需时间也降低到了只要二十余天,工匠们大批量的铸造了大量的铁模,然后快速的按照施琅的要求大规模的铸造火炮,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就生产了超过六百余门火炮,这才解决了清军舰队的火力上面的需求,大海战所需的条件已然具备。

第两百三十九章北方的神秘战舰

就在台海一带战争的阴云密布的时候,清廷东部沿海一带接连遭到一艘不明身份船只的袭击。

遭到袭击的主要是清军的巡逻船和运兵船,甚至包括海上捕鱼的渔船,一时间沿海一带的大小船主们纷纷担惊受怕,不知道是哪股海盗又来叨扰。

十一月底,这艘巨船甚至沿江西进直达南京城下,并且在数千守军的注视之下炮击南京城,这一过程持续了将近半个时辰,虽然未对南京城造成太大的威胁,但是却给守军和城中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震动。

南京城已经有三四年没有经历战事了,上一次和敌人交战还是郑成功北伐的时候打到过南京,但是那一次全城上下早已戒备森严,军队也早有准备,这一次则是突然遭袭,敌人只有一艘船,并且没有派出地面部队进行登陆,但是其炮火还是实实在在威胁到了城中的军队和百姓。

清军大为震动派出了大量的舰船沿江搜索,却还是一无所获,袭击他们的那艘巨船显然已经又顺流而下了。

这一件事情来得也快去的也快,但是随后沿江和沿海一带的各个城市经常遭到袭击,这个时候调往金门岛的各类物资的运输船只遭到了巨大损失,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面一共被击沉了三十多艘,还有十几艘护航的战舰也都葬身海底。

仅有的目击者则是一些渔民,据他们所说,这艘神秘的战舰是一艘银白色的铁船。上面也没有悬挂船帆。并且在航行的时候会冒出浓浓的黑烟。发出巨大的声响,让他们大为惊恐,吓得不敢再出海捕鱼了。

清军根据之前从福建发回来的战报,经过一番了解之后认定了这是中华军的一种铁甲舰,但是为什么它会出现在这里,而不是在正面的战场上?这让江浙一带的清军很不解,但是这种局面显然不是他们能够解决的,且不说他们手中的主力战舰早在施琅上任福建水师提督的时候就已经被征用了。就算是这个时候剩下来的一些体型吨位大一点点的民船,也都要承担繁重的运输任务,不能用来改造成战船,而造船厂里的工匠又几乎全都被调配给了福建水师,用以支持战争中的损耗,等于是他们这个时候手中既无现成的舰船,也没有可以改造的合适船体,就连打造也是不可能。

而他们手中现有的战舰大多是一些江船,用以在长江上面巡逻和警戒的战船,虽然数量不少。但是吨位普标偏小,在长江这个风小浪缓的江河里面还能够凑合着使用。但是要是让他们到外海去跟中华军的这个钢铁巨舰作战,那是绝不可能的,它们自身能不能承受得住海上的风浪还是一个未知数。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这艘战舰是从正面战场上面漏出来的,那就将他交给福建的水师去处理好了,于是几人先上书给朝廷,言明江浙一带的困境,并且将责任全都推给施琅,又在奏折里面将敌人的这种战舰大大的夸张了一番,说其体大如山,长达百余丈,上有数千门火炮,士兵水手无数,若是不及早剿灭,只怕会养虎为患贻害无穷,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京师的安全。

这些说话虽然真话少假话多,但是却瞎猫子碰到了死耗子,将中华军的下一步动向给猜到了,果不其然,就在奏折以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师在辅政大臣哪里还没有躺两天,台东舰就挥师北上,直达津京卫了,这个时候大沽口还没有设置炮台,台东舰一路逆流而上,直达津京卫城下,然后又是一顿炮轰,守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之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津京卫便是后来的天津,本来是用来拱卫京师的,这个时候只是一座兵城,城池并不大,但是驻军很多,守军对于自己会遭受袭击完全是毫无防备,台东舰在轻轻松松的打完三个基数的炮弹之后就撤退了,毕竟白河不比长江,河道有些狭窄,台东舰在里面很容易遭到清军的攻击,而他的使命就是搅局的,目的达到了就好了。

台东舰扬长而去,而近在咫尺的津京卫遭受到袭击,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京城,不知道是谁无意中又将消息泄露了出去,搞的城中的百姓们也知道了这件事,而且一传十十传百,事情渐渐的传的满城皆知,而消息在传播的过程之中被越传越离谱,从最初的单舰炮击津京卫,变成了十数艘舰船攻下了津京卫,再到后来流传开了说是敌人十数万大军从海上向京城杀了过来。

老百姓们得到的消息往往是有限的,而且是最容易发生恐慌的,战争的流言一旦传开,城中一时人心惶惶,抢购粮食的热潮接踵而至,更有人拖家带口举家逃离北京。

这样的局面自然引起了清廷高层的震怒,鳌拜和苏哥哈桑两人一如既往的争锋相对,鳌拜主张出动军队彻底的封死北京城的七座城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