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史那伏念不可杀!”
这个没脑子的家伙!
李弘心中暗骂。
在大朝会开始之前。李弘就预料到对方会用这一招来对付裴行俭,也和他商议过对策,甚至于和李治密谈的时候,李弘也透露过这方面的意思。李治和李弘也算是心照不宣。
但是却不该由裴行俭自己说啊!
他这么一开口帮阿史那伏念辩解,便是授人以柄。
果然,看到裴行俭的反应,刘仁轨的嘴角浮起一丝笑容,与此同时。李治刚刚缓和的脸色,又沉了下来。
“裴爱卿为何以为阿史那伏念不可杀?”
李治淡淡的问道,口气平静不带丝毫情绪。
裴行俭抬头直视着李治的目光,拱手说道。
“陛下容禀,当初阿史那伏念归降我大唐之时,臣曾经代表大唐承诺不伤其性命,如今怎能毁诺!何况突厥虽然降而复叛,但毕竟又重新向我大唐称臣,若是斩杀其首领,岂不是令我大唐被众多小国笑话!”
语气很坚定。望向李治的目光也毫不退缩。
裴行俭何尝不知这个时候出言会引起祸事,但事到如今,他避无可避。
何况当初阿史那伏念是出于对裴行俭的信任,才在战争结束之后亲自到长安来进贡称臣,若是真的杀了他,恐怕裴行俭真的会一辈子良心难安。
这件事情既然是他惹下的,自然应当由他出面解决!
咬了咬牙,裴行俭说的。
“陛下明鉴,此事皆因臣行事不周,未经圣意擅自招降突厥。一应罪责请陛下明断!但西征将士浴血奋战,保我大唐边境安宁,请陛下切勿因臣之罪而牵连将士们。”
御座上李治的脸色越来越黑,裴行俭却好像没有看到一样继续说。
“突厥归降之事。虽臣之过,但臣以西征大军主帅之身份应允,请陛下顾念我大唐国威,善待阿史那伏念!以彰显我大唐煌煌上国之气度!”
裴行俭平静的说完,解下自己的官帽跪在了地上。
等待着李治的处置!
御座上的李治喘着粗气,显然是被裴行俭这番话气坏了。
李弘几番想要说话。都忍了下来,因为他知道,这个局面不适合他出面。
没看见李绩都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裴将军如此姿态,莫不是与那阿史那伏念有何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不惜担下一切罪责也要保住他?”
李义府阴冷的声音响了起来,火上浇油。
“裴爱卿,是这样吗?”
李治的声音同样阴冷,不同的是其中带着丝丝的怒火。
其实对于今天的情势他早有预料,但是没想到裴行俭还是这么死脑子,这件事情究竟怎么处置是他能够决断的吗?口口声声和阿史那伏念并无私交,却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维护于他?
本来李治打算让双方各退一步,用爵位来堵住李义府的口,平息这件事情。
所以刚刚在众人下跪进谏的时候,李治才会如此大怒,其中不乏是要震慑一下李义府一干的人马,让他们懂得适时退避。
可是李治还没来得及开口,裴行俭这个没脑子的家伙就干出了这种事!让李治岂能不怒。
事已至此,他还能怎么办?
李义府等一干人众目睽睽之下,难道还真的能够按照裴行俭的说法办吗?
那皇帝成了什么?听人摆弄的木偶吗?
裴行俭的这几句话才是真正将李治逼到了死角。
正当李治犹豫不决的时候,李绩叹了口气上前说道。
“陛下息怒,阿史那伏念毕竟是突厥可汗,如今又归降了我大唐,若是真的将其斩杀,也大有不妥!何况阿史那伏念并非明主,突厥如今又经历大战,内外交瘁,自然只能依附于我大唐,请陛下明鉴!”
不得不说,同样的意思,从李绩的嘴里说出来就婉转了许多。
不像裴行俭那么硬邦邦的,听起来让人难受。
眼见李治的脸色稍好,李义府心中暗道不妙,也顾不上李绩的资历和朝堂上的规矩,直接上前对李绩质问道。
“英国公此言差矣,突厥多次反复,降而又叛,英国公如何就能确定此次突厥乃是真心归附?”
ps:老狐狸手里有底牌哦~~~
第二更!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继续宣传一下书友群,欢迎加入重生大唐皇太子,群号码:545755662
第一百四十三章:太子的抉择
其实今天的事情,李弘本不想出面。
毕竟这场大朝会上的争斗涉及的范围实在太广,李弘太子的身份又实在太特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触碰到李治心中的敏感之处。
加上今天对付李义府的行动虽然看起来把握不小,但是武后的影响力摆在那,让李弘心中着实没有底。
如果他赤膊上阵还是失败的话,无疑是在朝堂上威望大损,也非李弘所愿。
何况如果他出手的话,不可避免的要和武后直接对撞,且不说能不能赢,就是孝道之上李弘便失了先机。
所以今天李弘原本是打算做个旁观者的。
不过现在的局势,显然是让李弘不得不出面了,因为如果他再不出手,恐怕今天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局面就会毁于一旦。
何况从武后不时飘来的冰冷目光之中,李弘已经明白,自己在背后的小动作是绝对瞒不过自己这个精明的母后的。
既然已经躲不了了,不如放手一搏!
哪怕得罪了武后,也不能让李义府这个老家伙继续蹦跶下去!
李弘心中下了决心,便毅然站了出来,迎着李治略带冷硬的目光,李弘沉声说道。
“父皇,儿臣以为西征之事固然是大胜而归,但裴将军未经圣意,擅自招降敌酋,功不抵过,请父皇明鉴!”
声音平静,不起一丝波澜。
却一下子让在场的所有人心中都炸开了锅。
李弘这话的意思很明白,接受阿史那伏念的招降是一回事,但是如何处置裴行俭又是另外一回事,功是功,过是过!
自大朝会一开始,太子就摆出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李弘肯定是站在军方这边的。
如今李弘一说话就将裴行俭置于不利之地,怎能不让人意外!
这句话的效果很明显,在场的人反应也各不相同。
武后和李治的脸色变了变。一瞬间又恢复了平静,显然李弘的这番话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更明显的则是军方这边,李弘的话刚说完,几个性子暴躁的武将已经对李弘怒目而视。
而李绩和裴行俭的目光也分明变得阴沉了许多。
就连戴至德和张文瓘等人望向李弘的目光也多了几分复杂难明的意味。
李弘好像没有看到这些惊疑不定的目光一样。脸色平静的继续说道。
“至于大理寺私放囚犯一案,事关重大,更是事涉重臣,儿臣恳请父皇严审此案!”
虽然脸色平静,但是李弘的声音坚定。望向李治的目光也丝毫没有退缩之意。
李绩的瞳孔一缩,太子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不愿意放弃这个对付李义府的大好时机,为此甚至不惜得罪军方。
李治的眼神凝重,微微眯起眼睛,打量着一脸正色的李弘,似乎猜不透他的用意。
过了片刻,李治神色恢复如常,淡淡的说道。
“那依太子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置?”
“儿臣以为。大理寺一案事关重大,非三司会审不可正朝纲!”
对于李治口气里的冷淡,李弘毫不在意,继续说道。
“那裴将军又该如何封赏呢?”
这次却是武后的声音响起。
比起李治,武后的口气就没有那么客气了,狭长的凤眸微微眯起,紧紧的盯着李弘。
而且武后这句话不仅仅是在问李弘,也是说给李绩听的。
她说的是封赏,而不是责罚。
这就代表着武后不愿意降罪于裴行俭,但是如果李弘坚持要处置李义府。就别怪她不客气了。
顿了顿,李弘说道。
“西征大胜乃是大功,裴将军虽事先未曾向长安禀报,但罪不及西征大军。儿臣恳请父皇母后,大军照例封赏,只责裴将军一人!”
武后眉头微皱,心中不悦。
难道说太子这次不惜得罪军方也要处置李义府吗?
未免太过不识大局!
“那英国公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武后没有再理李弘,转而对着李绩问道。
这是在逼李绩表态了!
武后的意思很明显,现在我和你是一边的。反倒是太子主张要惩治你们军方的人,该你出面说句话了。
而此刻李绩的面色也是难看的紧。
虽然说这些日子军方和李弘的关系不错,而且说起来今天裴行俭被弹劾之事,背后说不定就有武后的影子。
但是朝堂当中,向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眼下的情况,的的确确是武后和军方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