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语言类节目,小品不行,只能说相声了。

林子轩写了几个段子,都是他在后世听过的老段子。比如《关公战秦琼》。

大过年的,以逗趣为主,也没有太多讽刺的内容。

相声这种表演形式在北方流行,南方也有,但流传不广。

北平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是相声的三大发源地,上海有相声演员,在各种游艺场演出,没有特别出名的大家。

林子轩是春晚的总导演和总策划,还兼任主持人。

晚会的节目主持人是他和黄榴霜,就是报个节目名字。同时还能介绍黄榴霜。

作为海外华侨的代表,黄榴霜会在晚会上演唱《我的中国心》,并聊聊海外华侨的处境和想法,祝愿国家繁荣昌盛等等。

在晚会上。会有几首爱国歌曲,比如那首《中国人》。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八千里山川河岳像是一首歌,不论你来自何方,将去向何处。”

“一样的泪。一样的痛,如今的苦难,我们记在心中。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按照后世的说话,这是一台充满正能量和主旋律的晚会。

林子轩清楚这个时代正需要这样的正能量,来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以往明月唱片公司灌录的唱片多是靡靡之音,婉转抒情。

林子轩预备出一张以爱国歌曲为主的唱片,培养一位男歌星,收录像是《精忠报国》这类的歌曲,想必在青年中会有市场。

万象广播电台要举办一场长达两个小时的春节晚会的消息早早的传开。

这个时代的人不明白“春晚”的概念,林子轩在报纸上做了解释,就是除夕晚上举办的文艺汇演,把歌曲和戏曲放在一起的大杂烩。

有人觉得新奇,有人认为胡闹。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在守岁,谁有时间听收音机啊,不就是唱歌和唱戏嘛,平时都能听到,没必要非要在除夕夜守着收音机。

对此林子轩不予辩解。

推广一项活动需要时间,只要广播电台每年坚持办春晚,相信春晚会深入人心,成为家家户户除夕夜的一道大餐。

老年人不以为然,年轻人却相当感兴趣,不少家庭在除夕夜都打开了收音机。

2月12日晚七点,在一阵欢快的音乐声中,中国第一台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始。

林子轩和黄榴霜对过去一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做了简短的回顾,对新的一年发出祝福。

随着一个个节目的播出,越来越多的听众被吸引。

老年人喜欢听戏,年轻人想要听歌曲,有能逗笑的相声,也有戳中人泪点的爱国歌曲。

尤其是黄榴霜用不标准的国语演唱《我的中国心》的时候,听众不由得黯然。

那首《中国人》同样唱到了听众的心坎里,国家想要强大起来,需要每个中国人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未来。

这时候听众才明白“春晚”的意思,春晚就是一场符合全家人口味的大联欢,每个人都能找到爱听的节目,还能陪着家人一起收听。

春晚代表着一家团圆。

伴随着《难忘今宵》这首歌,中国第一台春晚就此结束,听众觉得意犹未尽。

正如歌曲中唱的那样。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

这就是家国情怀。

第三百零四章滚滚红尘中;有幸遇到你

万象广播电台举办的这台别开生面的春节联欢晚会受到不少好评。

不仅是节目好,还有这种大杂烩的表演形式同样新颖。

以往在戏曲舞台唱戏,在话剧舞台演话剧,在电影院放电影,较为分明,各个艺术门类串场的不多,极少出现这种一会唱戏,一会唱歌的情况。

而且,通过收音机不需要花钱,不需要外出,只要待在家里就能享受到这一切。

毫无疑问,电台广播开启了免费模式的先河。

上海不少戏曲舞台的老板琢磨着是不是也用这种大杂烩的表演方式来吸引观众。

想法不错,不过因为涉及到不少行业,组织起来较为麻烦。

一台综合性的晚会可不是那么好办的。

林子轩为了这台春晚准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请了不少戏曲名角,灌录唱片,花费不菲,他自然要捞回来。

为了扩大这台春节晚会的影响力,他采用后世电视台常用的手段,那就是不停的重播。

大年初一重播,年初二还重播,一直到年初五……

通过重播的方式,还有媒体的宣传,加上不错的口碑,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这台晚会。

然后,他会发行晚会的唱片,通过卖唱片把花出去的钱赚回来。

在收音机里听过晚会的听众或许想买张唱片用于收藏,没听过的人看到讨论的这么热烈,也想买一张唱片听听,如此唱片的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新闻媒体对这台晚会的报道把焦点放在爱国主义宣传和弘扬正能量上面。

当然,这个时代还没有“正能量”这种说法,意会即可。

不少社会学的学者认为这种春节晚会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如果能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效果会更好。

报纸上的热议还在继续,林子轩则要准备前往苏联了。

这个时间段到苏联纯粹是受罪,天气太冷。在后世的天气预报中,一旦有西伯利亚寒流过来。中国就要大幅的降温。

可见西伯利亚有多么的冷,等到夏天去还好一些。

不过既然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没有反悔的道理,好在一路坐火车,速度比邮轮快得多,来回不需要太长时间。

冯程程一面收拾行李,一面仔细叮嘱着林子轩。

林子轩听着耳边的叮咛,望着自己的妻子。心神恍惚。

当年那个受到五四影响的进步女青年,一转眼成为了孩子的母亲,没有了激进的思想,每日在家庭里打转,照顾丈夫和孩子。

消磨了棱角,回归于平凡,隐藏在林子轩的身后,默默承担着一切。

这或许是这个时代女性的最终归宿。

她不能像殷明竹一样在电影中展示自身的美丽,也不能像宋家三小姐一样有着远大的抱负,她只是安静的守护着这个家庭。

在别人眼中。能够嫁给林子轩,冯程程非常幸运。

但林子轩知道,真正幸运的是他。这些年他去了不少地方,做了很多事,取得了成绩,这是因为背后有这个女子默默的付出。

林子轩握着冯程程的手,想说些感谢的话,又找不到适合的言语。

两人的感情很好,多年的相处,不需要一声道谢,生活不是电影。不用把“我爱你”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林子轩可以写情诗,却难以把情话说出口。

“和我一起去苏俄吧!”最后。林子轩如此说道。

他想带着妻子出国旅游一次,暂时摆脱家庭的束缚。看看外边的世界,这一次是苏联,下一次或许是欧洲,是法国。

对于穿越者来说,冯程程想要到法国去并不是什么秘密。

那或许只是一个女孩的幻想,但林子轩觉得有必要为妻子实现这个幻想。

世界那么大,应该去看看。

冯程程先是一愣,随后露出了笑容,这一晚,他们聊了很多事情。

于是,林子轩知道了冯程程在北平上中学的往事。

那时正值五四时期,一群女中学生偷偷的跑出女校,站在大街上,看到游行示威的队伍,都是些慷慨激昂的青年,喊着响亮的口号,意气风华。

那是1919年,冯程程十六岁,一群小姐妹受到感染,加入进去。

一个大时代的开端就从那一天开始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北平成为了思想启蒙的中心,新文化的发源地。

她们如饥似渴的阅读着《新青年》一类的杂志,想象着外边的世界,以及自己的未来。

她们激动着,幻想着,想要打破枷锁,争取自由。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一丝希望,宣传苏俄的书籍传入中国,成为不少人的理想。

冯程程看过那些书籍,对书中描写的那个人人平等的世界有过憧憬。

数年过去,她不知道那些小姐妹如今过的如何,而她早已把那时的理想丢在风中。

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这些年她过的幸福,也有着遗憾,人生就是如此,没有人能拥有完美的人生。

今天若不是林子轩要她一起去苏联,她或许不会说这些事情,而是会埋在心底。

这些年,随着林子轩的名气越来越大,又有了小孩子,家庭成为了她的生活重心,连服装店都很少打理了。

这样的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