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书中的预言和现实世界一点点吻合的时候,那就不是预言,而是先知了。

这本书也不再是科幻,而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武器。

到时候,肯定会引起各国情报部门的关注,不仅会改变这个世界,还会影响到林子轩的生活,甚至是整个家族的命运。

所以,他要慎重对待,就算是写出来,也绝对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是他写的。

第二百四十五章模拟计划

事实上,林子轩不止一次的在脑海里模拟过写作《高堡奇人》的方方面面。…乐…文…小…说………

首先要修改故事的情节,这本小说的精彩之处就是写的似是而非。

作者创造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以德国和日本为首的轴心国获得胜利的世界,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取得胜利的世界。

这两个世界和作者所在的现实世界都不相同,所以作者所在的世界是第三个世界。

他以自己所在的世界为蓝本,写了另外两个世界。

于是,读者在《高堡奇人》这部小说中会发现不少和现实相似,却又不完全相同的事件。

整个故事充满了各种谜团。

这本小说放在1962年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1962年的读者而言已经成为历史,所以读者很容易理解书中出现的各种事件,以及改变这些事件所造成的后果。

他们会把这本小说当成消遣读物来

可要是在1924年出版,这个时代所有人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也不理解书中出现的事件对未来造成的影响。

这本小说会对这个世界造成困扰。

有人会把它当成消遣小说,也有人会把它当成对于未来的指引。

林子轩要做的是在这部小说中加入一种暗示,他会重点描述在殖民地生活的美国人在德国和日本的统治下,过着极其屈辱和毫无尊严的生活。

日本人可以随意的逮捕和杀害美国人,并把他们的尸体扔在乱葬岗里,不允许被埋葬。

作为二等公民,美国人只能依靠谄媚和奉承日本人才能生活,还要接受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教育。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美国人没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就参加战争,而是纵容日本在整个亚洲的侵略。

当其他国家一个个沦陷的时候,最后一个沦陷的就是美国自己。

这一切都是美国当时的孤立主义造成的。

这种充斥在字里行间的暗示还有日本和德国的残忍行径。包括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和种族灭绝政策。

这个情节是为了提醒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有600万犹太人被德军屠杀。

如果这本小说能挽救一些人命的话。就算是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了。

还有一点是针对苏联,在小说中,苏联被德国灭掉了,还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

这和《高堡奇人》的作者是美国人有关,1962年正值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人对苏联没什么好感。

可以想象,当苏联的最高领导人看到这本小说时的场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苏联是最终的大赢家。

林子轩写这本小说就是为了能稍微影响这两个国家对于德国和日本的态度。主要还是美国,要让美国人意识到孤立主义造成的恶果。

当然,这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被德国和日本的领导人看到,德国会不会提前发动闪电战,日本会不会提前偷袭珍珠港,也或者两个国家有了疑虑,从而放慢了战争的脚步。

也可能这四个国家互相猜忌,提前发动了战争。

甚至是这四个国家联合起来,统一全世界,不过。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苏联估计不会同意,这是由意识形态决定的。

还有一个可能。历史的惯性非常强大,这本小说没有起到作用,该发生的照样发生。

林子轩无法预料到最终的结果,这也是他一直纠结的原因。

就算他要写这本小说,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保密尤为重要。

因为面对的读者主要是西方人,他要用英文写作,对于英文非常渣的林子轩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只能保证尽量不出现语法错误。

至于文采什么的,就不要讲究了。能把故事讲清楚就不错了。

想要写小说,他要先购买一台打字机。

他以往和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芙。以及美国的彼得逊律师通信用的是钢笔,不过这次是写几十万字的英文小说,用打字机要方便很多。

写作的过程不会快,这可能是他写的唯一的一部英文小说了。

他有自己的出版社和印刷厂,写完之后可以自己印刷出来。

为了不被人发现,他只能自己秘密的进行排版和印刷,这有点麻烦,不过他是老板,这些小困难都可以克服。

在印刷的过程中他不能使用在中国生产的纸张和油墨,这些都要从洋行进口。

最好是日本的产品,这样更具有迷惑性,或许会被西方人认为这本小说是日本人写的,这是一个日本人的狂想。

真正的麻烦是怎么邮寄出去。

想要这本书传播开来,就要把印刷出来的稿子邮寄到欧美各国的出版社或者报社,为了避嫌,日本和中国也要邮寄。

或许有的出版社和报社随手就把稿子扔进了垃圾桶。

但只要其中有一家出版社关注,出版了小说,就会产生影响。

林子轩会在稿子中写明不要任何版税,可以随意出版。

一旦小说产生影响,尤其是被各国高层关注后,肯定会有情报部门的人员调查稿子的来源,通过的方式就是邮寄的地址。

林子轩吸取了《雪国》的前车之鉴,这一次要做到天衣无缝。

所以,他不能在上海邮寄稿子,甚至不能在中国邮寄,他要找个机会离开中国,到欧洲旅游一圈,然后,在西方国家邮寄稿子。

这样就算是各国的情报部门也找不到真正的作者,他才能安心下来。

从写作到邮寄稿子,整个过程他需要认真的计划,不能出现任何纰漏,这可是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和整个家族的安危。

最后,他需要考虑的是邮寄稿子的时间。

当他把稿子邮寄到出版社,出版社只会认为这是一部普通的科学幻想小说,毕竟小说中写的事情还没有发生。

出版社进行评估,决定出版,这些都需要时间。

等到书籍发行,读者看到小说,也会认为这是一部科幻小说,写了发生在1962年的一个离奇的故事,他们会觉得作者的设定很有意思。

小说真正产生影响需要数年的时间,当小说中的事件逐一发生,被证实后才会得到重视。

如果以1933年为时间节点,林子轩至少要在五年之前,也就是1928年之前把稿子邮寄出去,这样不仅有五年时间让小说获得传播,也是为了抹掉他存在的痕迹。

在这个没有摄像头和卫星侦查的时代,想要查到五年前发生的事情极为困难。

第二百四十六章文坛是非多

林子轩准备把模拟过多次的计划付诸实施了,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补习英文。

作为在后世就讨厌英语,连四级都勉强及格的学渣来说,学习英语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这是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抵触和反感。

为什么中国学校要把英语作为升学和毕业考核的科目?英语又不是中国人的母语。

外国人会把中文作为升学和毕业考核的科目么?

这是他一直想不通的问题。

好在穿越之后他有了一定的英文基础,有了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听力和一般的交流没有问题,接下来就是认真的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了。

这是他极为抵触的事情,所以他以前宁愿找人翻译小说,也不愿意自己学习英语。

现在他为了改变世界而学习英语,这个理由听起来有那么一点高大上的感觉。

林子轩让人从洋行购置了一台打字机,采购了纸张和油墨。

这些事情他没有出面,而是找旗下出版社的采购人员办理,理由他已经想好了,刚好他要向西方社会推广新文学丛书,这些书籍也是英文版。

郁达浮和赛珍珠的稿子他早已收到了,只有林羽堂的稿子到了十一月份才寄过来。

鲁讯的《呐喊》小说集在翻译上有不小的难度。

如何让西方人理解中国农村的生活习俗和状态,让西方人看出其中的批判性,这都是难题,如果直接按照字面翻译,西方人或许认为这是中国人生活的常态。

他们抱着猎奇的心态来看小说,而看不出其中作者深沉的悲哀和批判。

鲁讯小说的精髓就在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八个字。

所以,翻译不能那么的简洁,要把中国农村的大环境介绍一遍,这样有利于西方读者了解时代背景。大多数西方人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实际情况。

林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