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兰人被激怒了,一六五二年英荷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战争。荷兰人和后来的法国人都挡了英国的路。因此英国必须利用它的海军,挑战所有这些国家的权威和力量,争夺他们的殖民地和贸易。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荷兰战败,被迫承认了英国颁布的航海条列。之后,英国和荷兰又接连爆发了两次战争。这个三次战争双方各有输赢,可是最终英国还是占了上风。从此,荷兰船只逐渐退出了驰骋近一个世纪的茫茫海域,英国逐渐成为了新的海上霸主。
晏世轮此时想到,就是要利用英国人这种霸权主义的思路,去控制欧洲,去掌握贸易主动权!英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就是要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最初,英国政府沿袭了欧洲大陆各国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一方面实行鼓励本国商品出口、限制他国商品进口的贸易政策,比如废除了毛纺织品的所有出口关税,对谷物等商品出口给予奖励或补贴;另一方面在海外拼命抢夺竞争对手的殖民地,打压竞争对手的海外贸易。如果英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它的命运也会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一样,会被新的贸易竞争对手取代,但幸运女神又一次垂青了英国。1688年,英国爆发了没有流血的光荣革命,资产阶级确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及政府逐渐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封建****的君主统治在英国结束了。一个全新的国家,一个完完全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国家出现在了人类历史的舞台上。这个国家注定要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从1733年,兰开夏的钟表匠凯伊发明了飞梭,到1769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在琢磨怎么能够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商品,赚取更大的利润。英国在光荣革命之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只要经历了这场革命,生产力将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到了那时,历史再也禁锢不住现在台湾上发生的一切!工业革命后,晏世轮将以坚船利炮,撬开每一个敌对势力的嘴,打断他们的牙,称霸世界!当蒸汽时代和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业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工业革命让英国的棉纺生产力很快过剩。这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当时的英国人口不到两千万,生产这么多的衣服、布料后卖给谁呢?一个睿智的英国人在这时开始全面反思统治欧洲长达三百多年的重商主义贸易保护政策。英国人认为,可以继续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征服(其他领地)以及保持独有的垄断地位来赚取金钱,但是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
晏世轮以想到了这种“贸易保护”政策,就不知不觉想到了《国富论》上面,如果说,瓦特靠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靠《国富论》为工业革命后的全球贸易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在过去,所有的贸易大国都是靠贸易保护、用武力保持贸易垄断来获取财富,而亚当斯密认为:平等竞争的自由贸易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亚当斯密的理论是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以前发表的,它起了一个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世界强国。世界霸权国家,也使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英国开始在全球推动自由贸易主张,先废弃《谷物法》,结束对谷物进口的限制和关税,又废弃《航海条例》,不再要求英国以及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必须由英国船队运送,结束英国海运公司的垄断,使英国进入全面零关税时期。英国这种打开大门的自由贸易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1760年英国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只有1。9%,到1830年上升至9。5%,1860时则高达19。9%,其贸易额占全欧洲的20%,其制造品出口量占世界制造品贸易的2/3,让只占世界人口2。5%的英国成为主宰世界的帝国。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种经济的自由化是在英国早已取得了在工业领域绝对的领先地位后才得以实现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后,我们才进入了自由贸易的时代。
看来,这个《国富论》的确是重中之重!刚好,当时穿越时,随身带了一本,虽然从来没翻过。晏世轮决定,在漫漫海路上,不能光让宁凤晨温习外语,让他多看几遍这个《国富论》,人家英国人凭借亚当斯密的思路,成为“日不落”,大明也绝对可以!这个亚当斯密的思路在当时还没有重视到一定程度,但是到了一八一五年,英国人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拿破仑战争,这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亚当斯密对英国的贡献。对于这一轮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一个小小的细节是这次战争最好的注脚:拿破仑曾嘲笑英国是一个“小店主”的国家,但是这位法国英雄却没有想到,无论自己用多么强大的力量,采取什么严格的封锁措施,也难以阻挡“小店主”国家的产品涌入它要去的地方。拿破仑更不愿承认,即便是自己的军队与英国人面对面作战时,法国人身上穿的军服,也都是来自英帝国的棉纺织品。事实上,在战争中,英国为参战国提供了军服、枪炮和其他产品,而整个欧洲正是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因此当战争结束后,英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产业大国。大发战争财的,在历史上都成为了大哥,晏世轮赶在欧洲“三十年战争”时奔赴欧洲,就是为大明争一个大哥位子的!
随后,赶紧叫过汪才枫,命令道,今后要在每处未开设的,还有已经设立完毕的“基隆商馆”内,扩建四处场所,即“金乡保险公司”、“金乡证券交易所”、“金乡银行”(筹)还有“金乡期货”。具体的运营流程、开展手段,找宁凤晨详谈。
第三十一章 奔往欧罗巴(下)
交代完以上内容,晏世轮又是长呼出口气,压抑了太久,终于有了落实的方案,让他顿时心情舒畅。他又看向了底下绑成粽子的一个个荷兰人。
他这次不再对着所有人发言,而是让“十二金刚”中的“铜头”(此人乃少林俗家弟子,硬功了得,又机敏能干,擅于近身肉搏,晏世轮的贴心仆人,书友晴晴baby提供)领着众弟兄,把荷兰人留下一名,其余的都领出去,待这一个问完话之后,下一个再进来。这么做的目的,晏世轮是想不要遗漏什么有用的情报。因为刚才只是看到他们,自己就有如此之多的想法,逐一的问话应该收获更大!索性也把宁凤晨、史可法都留了下来,看着他审问这些红夷。为了让大家都能明白,晏世轮亲自客串了翻译。
随着问询的深入,其中几个人的话让晏世轮似乎突然心念一动,想明白了好长时间困扰自己的问题。立即高兴的坐不住了,但是看向周围,大家好像都不为所动。是荷兰人说的太普通或是太难理解吗?都不是。晏世轮找到的答案,跟荷兰人说的其实没有关系,而是通过荷兰人的问话,和晏世轮长久的思考进行了碰撞,产生了新的东西。认知层级比他高的,认为这是常识,认知层级比他,一个人的认知模式的升级,比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加有用。世界有那么多的纬度,如果我们没有修炼到那个地步,知识再多,也没有用。就比如一款好的软件,装不进垃圾的系统一样。比如现在在老老实实的蹲在地上的荷兰人邓禄普。
邓禄普,说自己毕业于格罗宁根大学,(创建于1614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自十七世纪建校以来,学校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和教授罗宁根市是荷兰北部的中心,历史悠久,经济发达。长久以来,格罗宁根一直是荷兰的知识、科学、文化、贸易和工业中心)
邓禄普是学化学的,专门研究矿物化学和橡胶制品。此时,还没有出现定型的橡胶产品,而早在哥伦布航海之前很久,美洲热带的印第安人就使用橡胶使鞋防水和使织物防水。他们还用橡胶制作瓶子和球。欧洲人带回了这些样品,并试图制造出防水的橡胶织物。但是,在炎热的天气下,橡胶就会变的很黏,天冷时又会变脆。橡胶在欧洲的第一个实际应用就是铅笔擦,或者说橡皮。所以,邓禄普是专门研究橡皮擦的“科学家”。
那时橡胶还用的是它的印第安名命名的,意思是哭泣的树。根据橡皮的用途,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利在1770年才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