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知道了,大哥,我再想想!”
“不用想了,这不是你该操心的事儿,高兴点就好!”
“是啊是啊,李小姐,我们现在已经很知足了,李大人可是帮了我们大家很多啊,你不用伤心!”大家都是知恩图报的,知道李慧也不是爱摆架子的人,跟着安慰。
李慧的心里这才好受很多,本来路上想的好好的,结果不行,还是以后慢慢想吧:“那大哥,我先回去了啊!”她不用亲自帮大家伙干活,在自己家,这些活也是不用她动手的。
“行,你回去吧!”李玉锦头也不抬,一直在和农人们商量。
听他们的话可以知道,应该是在讨论浇水的事儿,如果过两天还是不下雨的话,只能担子挑了,累点,但是也没办法。
李慧看到河距离这边的田地很远,怪不得大家这么着急呢,这么多的地,只靠人工挑的话,该用多长时间啊,根本就不现实。
现代,李慧记得在家里的时候,田地浇水都很快,每家每户的地头都有水井,需要浇水的时候,也就是一两天的功夫,甚至几个小时就行了。
这里,浇一次水要大家半条命:“哥,这里有水车吗?”要是有水车的话就能好很多。
李玉锦补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有是有,不过咱们这里没有啊,本来咱们这里的水就不是很多,不像南方,我看书里说他们那里种地都是用水车,浇水可方便了!”
“就是不知道咱们这里行不行?关键是咱们现在也弄不来啊?浇地也就这几天的功夫,耽误不起呀!”李玉锦愁民之所愁。
听李慧刚开始一说,大家的眼睛瞬间雪亮,有这么好的办法?不过李玉锦的话让大家的心一落千丈,十分失望。
可是这也不能强求,不过老天好像听到了大家的祷告,看到了他的孩子在受苦受难,心中不忍,给他们创造好的机会,刚才还艳阳高照的天突然乌云密布,燥热的天气刮来一股清凉的风。
“大人,这天看来是要下雨了!”有经验的老农一看风吹的方向,就知道是要下雨了,连忙来告诉李玉锦。
“好,那大家赶紧回家吧,咱们不用发愁了,别一会儿淋湿了!”即使是不太懂天气的李玉锦也知道天马上就要下雨了。
“真是老天有眼啊,来帮大家了!”
“今年风调雨顺,又有这么为咱们想的大人,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啊!”
。。。。。。
百姓们欢欣鼓舞,脸上的疲惫烟消云散,纷纷过来和李玉锦告辞或者邀请。
“大人,李老爷子,你们跟我们一起回家避雨吧!”
“是啊是啊,我们家近,你们再回城里,说不定就开始下雨了!”有家比较近的人过来邀请,也有远的过来告辞。
“不用了,谢谢大家了,那边有马车,很快就到家了,大家伙也赶紧回去吧,老天爷可给大家省了力气了!”
李玉锦拒绝了,总没有在自己家里过的舒心,关键是也不知道这雨要下多久,要是不停可怎么办?
李青山也跟着说,祖孙几个还没来得及好好说话呢,还是回家好好唠唠吧。
看他们是真的拒绝,大家也不再勉强,各自赶紧背着锄头铁锨的回家了,忙活了这么些天,再来一场大雨,今天想不要好收成也难啊!
众人一点也没有暴雨要来的惊慌,相反很高兴,这是大家伙盼了很久的大雨,一场大雨下来,庄稼肯定是可这劲儿的猛长,秋天的时候,一定是硕果累累。
虽然脚步不由的加快,但是大家还是有说有笑的回家。
这边,李慧一行人连忙往马车那边走,还好今天赶了两辆马车过来,他们祖孙三个和两个丫鬟上了一辆马车,后面那一辆正好可以留给护院们,马车缓缓移动,然后加速,以它最快的速度前行。
刚才的风还不明显,等上了马车,外面已经黑了下来,风吹的树木咔嚓咔嚓的响,听着挺吓人的,马儿在车夫的催促下拼尽全力往前跑,像是在和时间赛跑。
刚进城门,雨就开始下了,雨滴就噼里啪啦的打在马车上,李慧不用掀窗帘就能感觉到雨有多大。
还好已经进城了,离衙门也不远了,这时候,在衙门当值的衙差看到自家老爷的马车远远的行来,直接把大门打开,让马车直接进去,顺便拿了几只油布伞来接几人。
“哎呀,真没想到今天会下这么大的雨!”李青山一下车就感慨,毕竟昨天晚上繁星满天的,怎么看今天都不像是会下雨的样子。
“是啊,不过也是帮了咱们大忙了!”李玉锦心里高兴,就算今天很狼狈,那也值了。
“爷爷,大哥,回头再说,赶紧收拾一下吧,要不然一会儿感冒了!”本来满身都是汗,温度突然降下来,最容易风寒了,热水澡泡泡就没事儿了。
“老爷,小姐,小的这就去准备!”有机灵的小衙役麻溜的去烧水去了。
不过李慧没有忘记一件事儿,那就是还需要想想水车的事情,这次正好下了场大雨,不能保证下次也这样,要防患于未然。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下雨天
下雨天,祖孙几个收拾好自己,一起坐在大厅里喝茶聊天,这样的天气最适合休闲了,加上李玉锦这么些天的忙碌,老天爷长眼,给大家这么好的福利,可以让他放松放心了。
“大哥,这下你可以放心了,大家伙的粮食今年肯定收成很好!”李慧可以看出来,李玉锦的高兴是发自内心的。
“是啊,还好老天爷帮忙!”这是付出有了回报的欣喜。
“不过就是咱们以后不知道咋办?这次老天爷下雨,下次不知道啥情况啊!”李玉锦有欣喜,也有忧愁。
“大哥,这个事儿也急不来,你不是说南方那边有水车吗?咱们是不是看看能不能把水车弄到咱们这里,咱们慢慢来,肯定可以的!”李慧高兴,没有找到帮助大家发财致富的好办法,但是能解决浇地的问题也不错啊。
“是啊,怎样最快?慧儿,你的主意多,你帮我想想?”李慧把目光转向李慧,这种事情自己妹妹最拿手了。
还别说,李慧真的了解很多,不过对于水车的构造一窍不通,只是听说过,看的多,不过没有花心思在这上面。
不要小看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挺聪明的,在这个落后的时代,能发明出来这么实用的水车真心不容易,只是貌似没有图纸啊!
“大哥,你看的书多,有没有见过农耕书上有没有水车的图?”要是有图就好办了,就算他们不会,也能找到手艺好的木匠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李慧就要问李玉锦了,他看书多。
“慧儿,这个没有,只是在一本书上看过,水车在南方有是有,但是也不多,属于人家木匠的看家本领,不会轻易告诉别人的,咱们也弄不到人家的图纸。”这正是李玉锦最纠结的事情。
随后李玉锦把水车的由来给大家讲了一遍,原来这是前朝有一个很有天赋的木匠,家里也种地,每天累死累活的,后来就想到了水的流动性,然后自己埋头研究,终于弄出来一个小型的水车,刚开始的时候只是细细的流水。
很小很慢,不过这也省了很多力气,虽然慢,但是靠着这个,也比一担一担的往田地里挑省很多力气,但是,那个时候这个东西并没有得到推广,一是技术不纯熟,另一个是价格昂贵,制造一个水车就要花六七两银子。
对于普通的农家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木匠也没有想那么多,也没有发扬光大,只是交给了子孙后代,再后来,南方那边就渐渐有了,不过还是很少,一个村子可能也就只有一个或者两个村子合用一个,不过现在的比原来的好很多,水流更快。
“这也不好弄到啊,人家家里的技术都是捂得严严实实的,不让别人知道,听说那一家人现在在南方那边可富有了,就是不知道愿不愿意卖给咱们?”
不知道是传说还是怎么的,反正那一家人运气很好,居然没有像别的事情一样,物极必反,居然就这么流传下来了。不过没有传到南方,也是那家人聪明,没有太嚣张,所以得以安全到现在。
“哥,要是这样的话也好办,咱们到那看看能不能到他们那里请来一个人教教咱们,这件事就交给我吧,我派人过去,你就别管了!”李慧主动揽下这件事情,要想完成,花的钱绝对少不了,李玉锦手里有多少银子她是知道的,还是留给他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