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奶奶牛氏迫不及待的上前:“锦儿,你们几个今天在学堂怎么样啊,快点给奶奶说说,都学了啥?”
在众人七嘴八舌,从各个方面,全方位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问题中,几人把在学堂的情况事无巨细的描述一遍,包括自我介绍啊,认识的朋友啊,中午夫子帮忙热的饭菜,还有雪的字呀,全都描述一遍,众人还意犹未尽,砸吧砸吧嘴,实在是没什么可问的了。
可大家就是觉得学堂好,李慧估计现在爹娘叔叔婶婶看到学堂里的虫子都会觉得无比可爱,想亲上两口。
“爷爷奶奶,咱们吃饭吧,哥哥们肯定都饿了。”李慧觉得她要是不来打断大家叽叽喳喳的讨论,估计能说上三天三夜。
“爷爷,吃完饭以后,我想让哥哥教我们识字,哥哥们也可以复习,到时候咱家人都要识字,让大家都羡慕。”李慧终于可以提出来识字了,先自己好歹大学生,那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沦落到假装文盲的地步。
“哎,好,老大家的,你们赶紧摆饭,吃完好好学习,咱家也出读书人了!”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饭,期间话题不离学堂。
另一边,村楼的大槐树下,大家讨论的话题也不离李家一下子送三人上学堂。
“你们听说没,今天,李安福他们家一下子送了三个孩子进学堂,我的天哪,那要多少钱呀,他们也真是舍得。”王寡妇每天就爱八卦,村里鸡毛蒜皮,谁家婆媳吵架了,谁家猪下崽了,就连谁家吃肉了她都能给人宣传的满存尽知。
“真的吗,庄户人家有钱了谁不是存起来,除了村长家,也没人送孩子读书,更不说一下子送仨了,是真的吗?”。李老大家的手下飞针走线,一边八卦一边不耽误干活。
“当然是真的,我怎么可能说假的,我都看到了,能有假吗?”。王寡妇显然气氛别人怀疑他的能力,说实话,王寡妇一人也挺不容易的,丈夫早些年就死了,也没留下孩子,伤心好一段时间后就爱八卦了,没事就在村头和人聊天,估计是怕一个人孤单了,忍不住要伤心,所以就借着这个转移注意力。
村里的女人没什么娱乐,也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嗑,一个话题都能津津乐道的聊很久,一直到天擦黑,大家才依依不舍得离开家去了。
李慧家其乐融融,李玉锦再给弟弟妹妹们讲课,其实也没多少东西,就是夫子讲的“人之初,性本善”》
李玉程最先忍不住,“我来讲。我来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在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没有好坏之分。这个字是这么写的。”说完用手指在地上写。
李慧李玉斌还有五岁的李玉华都跟着在学。孩子们学得认真,大人们也看得认真,怎么看怎么觉得高兴,你要是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他们肯定嘿嘿一笑,就是觉得高兴。
一家人吵吵闹闹,完全不知明天就是村里谈论的焦点,并且这个话题被津津乐道好多天,以至于好多家都萌生了送孩子进学堂的想法,无意中带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感觉每天都过得稀里糊涂的,好久都没有更新了,每天在教研室都不敢写,写一会也是偷偷摸摸的,今天在宿舍写了这么多字,各位亲们别嫌少,作者君要休息了,明天还要早起做试验,大家也都早点睡啊!早睡早起好身体,虽然也不早了,晚安!
第三十六章 识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这个乏味而又单调的劳作,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土地,冬日冒着严寒,夏天顶着太阳,挥洒着汗水。
而李家村今年度过了最是忙碌但又最满足的季节,转眼间,茵陈已不能再挖了,伴随着春雨的浇灌,茵陈和野草一样疯狂的长高,抽梃,成了杂草,药铺也停止了茵陈的收购,只有少部分人还在挖蒲公英,可收获也没有那么大了。
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了庄稼上,开始了又一轮的施肥浇水,这是农民们最不能丢下的根本,就算家里有钱也抵不住有粮心里不慌。
度过了村里疯狂讨论李家的热潮,伴随着李大海、李大树、李二牛、李大贵等几家与李慧家交好的人家,也送家里适龄的儿子进学堂。村里也慢慢变得平静而安宁,一样的早起晚归,一样的八卦。
李家的院子里,李慧正指挥者小弟李玉荣和堂弟李玉斌、李玉华几个在写字,三岁的李玉华也会写简单的人、口、大、小之类的字,一边写还一边在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姐姐,姐姐,我会背了,也会写了,你答应我的好吃的呢?”李玉华写完最后一个字,急急忙忙报告给李慧,然后用期待和王的眼神看着李慧,仿佛不给他做好吃的就多委屈似的。
“好了,不会少了你的好吃的。”自从家里的小孩子都开始学字之后,李慧就成了家里人包括学堂的李玉锦、李玉程等羡慕嫉妒的对象,明明是一样的学习,为什么就李慧学的快,基本上练个两三遍就会了。
这还是李慧藏拙了,一个现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装也装不出来学会会的样子,只能让大家以为自己脑子确实好使了。
从此以后李慧就担任起家里几个小孩子学习的重担了,现代孩子三岁都上幼儿园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李玉荣和李玉斌还好点,最小的李玉华就不行了,只能靠哄得,李慧每次都用美食作诱惑,家里几个孩子为了好吃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都是你给他们惯得,你看看,现在家里人都成馋猫了。”三婶周氏看着儿子馋猫的样子,像李慧抱怨道。
“三婶,我给他们做好吃的又不费啥事,用的都是家里有的东西,再说了,现在家里也不像以前一样吃都吃不饱,也没有精力去弄这些花样。我可是励志要把弟弟们都养的白白胖胖的。”李慧知道三婶虽然嘴上抱怨,但心里是很高兴的。
“就是啊,三嫂,我还要跟慧儿多学几招呢,我这认字不行,就认几个简单的就行,可是我要多学几道菜的,也不知道整天哪来的那么多花样。”小姑李如意接话,到了待嫁的年龄,她虽然害羞,但还是想要有几样拿的出手的手艺的,最近老是跟着李慧做饭,感觉手艺见长,就是学字不行,就不是那个料,不过庄户人家,也不要求女人识字,能做家务会女红就好。
“好了,先去玩吧,我和小姑去给你们做好吃的,别玩太疯了啊!”李慧摸摸小堂弟李玉华的头,笑着打发几个人去玩,准备给他们做饭去。
其实也就是现代的家常饭,可每次家里人都吃的津津有味,也难怪,在这个物资缺乏的年代,白面馒头都是难得一见的美味了,更何况李慧做饭又是油又是鸡蛋还有肉的,肯定是盛宴了。
李慧今天准备给大家做鸡蛋饼,以前也没有做过,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把白面搅成面糊,放上少许的盐,撒上葱花,放那醒一会儿,这样做出来的饼比较劲道。
家里条件好了,在吃上也不吝啬了,李慧每次做好吃的,都会做上一家人的,爷爷奶奶爹娘家里人整天干活累得不行,不做一些好的补补身体怎么行。
想当初李慧刚穿过来的时候,家里一个个都营养不良的跟非洲难民似的,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补充营养,也都不收的像麻杆似的了,也不面黄肌瘦了,脸色也逐渐正常。
“慧儿,我和你小姑做啥?”三婶周氏过来帮忙,知道家里人多,李慧一个小孩子忙不过来,每次都要达人来帮忙,不过都是听李慧指挥。
“三婶,你来把这面搅开,稀一点,在少放点盐,散上葱花,我劲小,搅不动,小姑,你去刷锅先做个鸡蛋汤,现在快夏天了,喝个汤舒服,还下火,我去拨蒜,今天不用做菜了,就蘸蒜汁和酱吃。”李慧麻利的安排好三人的工作。然后各自忙开了,一大家子的饭要做很多的。
“惠儿,你看这行不行?”周氏拿不定主意,让李慧把关。
“没问题,就是这样,咱们先休息一会儿,让面醒一会儿。”
其实很简单的做法,李如意和周氏看了没几遍就会了,只除了前几个有点糊了。
先在锅里抹上薄薄的一层油,火不能太大,要不容易糊,油七分热的时候舀一勺面糊,顺着锅底均匀的摊开,在用铲子抹得厚薄均匀,等饼固定形状以后,打上一个鸡蛋,薄薄的摊开,等差不多熟的时候小心的把饼翻个个儿,让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