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5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说对待女子教育上!

尽管帝国这些年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建立了众多的新式学校,培养了大量的新式学子,但是这些学子其实也就是以前那些读四书五经的学子们。

不管是帝国仅有的几所大学还是说那些高等中学以及初等中学,甚至就算是高等小学以及官方注册承担的初等,他们所针对的都是男学生。

目前国内的男女同校基本是不可能的事。而专门的女子学校非常的少,整个江南地区只有两所比较大规模的女子学校。分别是京师女子学校以及上海的女子学校,另外就是有几所那些外国牧师们创立的教会女子学校。也不也只限于广州,天津,上海这些比较开放的大型城市。

同时这些女子学校也没有和那些官方注册的新式学校那样拥有完善的学制和学科,甚至连教学内容都不同。

比如规模最大,创办时间比较久的上海女子学校,招募的女学生从十岁左右一直到十八岁不等,基本就和古代的书院一样,从头教到尾,而教学的内容也不是什么四书五经这些传统经学或者是物理化学这些新式学科。上海女子学校的主要课程有传统的有新式的,比如会学习传统普通书香门第家女子学习的那些书籍,包括女论语,女诫,内训之类的。

除了这些培养传统女子品德的书籍课程外,还会教授其他的一些杂文,诸子百家,一些诗词文章。

此外琴棋书画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

上述这些内容都是属于传统女子的教学范围。

另外还开设有礼仪课,一些手工课程。也可以选修外语,英文,法语之类的,甚至还可以选修外国的一些文学史之类的。

嗯。简单的新式学科里的物理化学,天文地理这些也会有教授,不过不会太注重这些。

其实这些女子学校的意图并不是培养出可以去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学子。而是试图培养拥有足够涵养,利益的上流社会的夫人。

因为能够来上学的这些女子普通都是官员或富商家庭的女儿。她们现在的父兄,未来的丈夫儿子不是当官就是经商。比如说你嫁的是外交官,这外交官很多时候都是驻扎在国外,并且经常出席外交场合的酒会之类的,而政治圈里有一个所谓的夫人政治,要是一个外交官娶了个传统女子,带出去参加酒会的话,连外交标准语言法语都不会说的话,怎么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们的夫人交谈?

齐琳早些年也是这么培养出来的,不过她和那些女子又有些不同,那就是她父亲喜欢带着他到处跑,在南洋各地方都是转了一圈,国内很多地方都去过。

这齐琳去过的地方,比后世99%以上的女子都要多。

这去的地方多了,接触的人多了,眼界开阔了,这内心里的很多想法自然也就会改变。

如今的她看那些上门求其的公子哥们,就跟后世八十年代的海归看国内其他人差不多,一眼看过去都是一些土包子,多眼一眼都觉得眼脏。

眼光高了,这能够入她眼的男人自然也就没有几个了,而少数几个她能欣赏的男子,莫不是政坛新贵,而且年龄普遍偏大,但是这些男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早就被其他女人给抢走了。

潜力股可不是那么好遇上的!

一边心中哀叹着这世界上咋就给自己剩下一个没好男人,一边也是随口应付这么身边几个闺中好友的八卦。

闲谈了一番后,她就是看见自己的父亲齐瑄云走了过来,然后低声道:“快开场了!”

随后她就是重新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不多时,就是听门外传来一声高唱:“皇上驾到!”

她仗着个子高,略微仰头向里头看去,只见前方的人群一阵骚动,然后人群开始自动的分出了一道通道来。

又是数息后,只见一个穿着龙纹中华装,年约三十的男子走了进来,这个男子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刚走进大厅门口,就是略微停步然后环视了场内一圈,目光彷佛注视着每个人,齐琳觉得刚才有那么一瞬间,那个男子就是看向了自己的眼睛,彷佛两人的目光发生了对视一般。

不过视线再稍微偏移,她看向前方的目光却是不由自主的黯淡了下来,那个男子的身边跟着一个同样穿着华贵的女人。

这一男一女,正是林哲和方德嫔!(未完待续。)u

第四百八十七章 报童卖报

初春的上海街头依旧寒气逼人,来往匆匆的人们大多还穿着厚厚的外套,往外呼出一口气还能看见阵阵白雾。

“卖报,卖报,昨日陛下发布圣谕,重申帝国坚持工业发展之决心!”一个穿着草鞋,穿着单薄布衣的报童手里拿着一大叠报纸,腰间的布袋里还有厚厚一大堆的报纸。身上的一副虽然单薄,还打了不少补丁,但是却洗的极为干净,洗得发白的衣服和那双草鞋虽然抵不住早上的寒气,但是却看起来比较清爽。

他站在十字街头,一边用手扬着手中的报纸,一边用稚嫩的声音叫喊着。

“先生,来份报纸吧,只要一分钱!”报童举着报纸,靠近了一个衣着光鲜的中年人。

那中年人略微扫了一眼报童手中的报纸,见报纸上头写的‘商贸公报’后,当即就是停下了脚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印着‘一分’的纸币零钱。

“来一份!”中年人说了声后,就是把钱递了过去。

报童当即就是面露喜色,这是他今天卖出去的第一份报纸,把手中的商贸公报递过去后,小心的接过那一分的纸币,然后才是转身走向另外一个衣着不错,还手提藤制公文包的年轻男子。

口中还喊着出发卖报之前,那些报刊的人口述教他们学的口号,因为他不识字,不仅仅是他,大部分报童都不识字,如果没有人告诉他今天的报纸上说了什么,估计他还不知报纸上的内容。

“卖报,卖报,昨日陛下在上海行宫举行皇家宴会,大量官商出席!”

他一边一边得喊着。手中的报纸也是很快卖掉了,再看看在街口对面另外一个叫苏松商报,华林报的报童还有一大堆报纸。他不由自己地露出了笑容,好在今天在拿来的都是卖商贸公报。这商贸公报虽然平时不好卖,虽然刊登的都是非常具有时效性的政治时事以及工商事务,并没有和上海的其他几家报纸那样,还会刊登乱七八糟的趣闻,八卦之类的。

所以平日里这商贸公报不好卖,因为除了那些关心时局,商业信息的人外,普通人基本不会看。但是那些关注商贸公报的人普遍都是上流社会的人,官员,商人,他们大多会选择直接按月,按年订购,很少会直接到街上买报看。

因此平时里,他也是很少拿这商贸公报来卖,因为卖不出去,虽说卖不出去的报纸都可以退货,但白白浪费时间也不是什么好吃。卖不出去就没钱,有可能晚上就得饿肚子了。

但是每当有什么大事发生的时候,商贸公报总是最好卖的一份报纸。比如去年的时候,帝国派遣了军舰炮击日‘本下关炮台,消息传回国内的时候,商贸公报第一个刊登了这个消息,而当天商贸公报是卖断货,甚至不得不紧急加印,其发行量达到了历史以来的一万五千份,要知道这可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报啊,每天发行一万五千份。这个数据可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

早年帝国对于报业是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能否办报基本取决于当地的官员的态度。比如上海就是比较开放的,所以很早就有了报纸。但是一河之隔的南通却是不允许办报。

后来在1860年的时候,帝国正式颁发了报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民间筹办报社,但是要筹办报社需要的手续非常繁杂,而且对申请人的要求相当高,首先是资本要求,另外是对报社的老板,以及编辑都必须经过申请并核准,任何有不当想法以及言论的人都是不能参与报业的。

此外因为帝国报业法律规定,公开发行的报纸在正式发售之前,必须提前送审,而考虑到国家雇员也不可能出那么多人天天晚上给你审核明天的报纸,所以各地方虽然准许办报,不过一般都是只允许办周报甚至月刊,至于要想办日报,其申请难度相当大,就算是偌大的上海,也只有区区五份日报,分别是‘上海商报’‘商贸公报’‘苏松商报’‘华林报’‘上海晚报’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五家日报里,有两份都是由皇家资产管理处控股,其中商贸公报创立于1854年,在林哲亲自指示下成立,这份报纸一开始还刊登一些趣闻八卦信息,但是后来皇室产业中的皇家银行和英资的信德洋行又是合作成立了一家报纸,是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