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的是,阮王朝的反对没有什么用。驻扎在顺化的帝国外交官员只是简单说了一句:如果帝国不在顺化驻兵,那么法国人就会直接进攻顺化!
阮王朝的人就是彻底歇菜了!
这个时候的阮王朝和后世的韩国人差不多,你说他们喜不喜欢美国人驻扎在他们的国土上,那肯定是不喜欢的,但是如果美国人从韩国撤军的话,他们就会哭着喊着‘不要走!’。
这个时候如果细看法国、英国和中华帝国的关系,就会发现是相当复杂的。
一方面他们直接矛盾重重。甚至还爆发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之间又在一些国际事务上进行紧密的合作,比如在美国内战上,帝国和英国的合作,又比如在日‘本事务上,帝国和英国,法国的合作。
而且不管彼此间的外交关系如何,但是国家贸易却是片刻都没有停下,反而是越来越大。
英国和法国固然和帝国有着极大的外交矛盾以及冲突,但同时这两个国家也是帝国最大的贸易国。
合作和分歧相互纠缠,这就是十九世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真实关系。
要想在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里保障帝国的利益,那么拥有一支让其他国家望而生畏的军事力量就是必须的。
而对于典型的大陆国家的帝国而言,庞大的陆军力量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然而庞大的陆军并不能给帝国争夺太多的海外利益,毕竟陆军再强大,也无法跑到海上去作战啊。
因此保持一支强大陆军的同时,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才是争夺海外利益的基础。
1863年十二月,南京中华宫新华殿内,林哲主持了一场海军的晋升典礼,这一场晋升中,海军内的二号将领,即原巡洋舰队司令,新任第一舰队司令宋启南被晋升为海军上将,宋启南,这个名字在帝国上层里其实算得上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即便是一直都是海军内部的核心高层将领也是如此。
因为在帝国内部,军方势力里陆军实在太过强悍,帝国现有的多名上将里头,只有海军部总长林达标是海军上将,其他上将都是陆军将领。
此外海军其实一直都是比较低调,国内统一战争里,海军基本都是充当陆军的运输舰队,其重要性甚至比不上陆军的一个主力师。
统一之后,帝国的中心放在经济发展上,这个时候就连陆军都是从台前退居幕后,此时出风头的都是那些文官,比如江道泉,郭龙云,宋关前,毕余同,宋关前他们,这个时候的海军就更不为人所知了。
此时帝国的民众说起海军将领,顶多就是知道一个海军头子林达标,至于其他海军将领都是一问三不知。
不过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宋启南却是实打实的海军内部的二号角色,实权将领。和林达标一样,早年同样是陆军出身的他当初被调任到余胜军水师营后,一开始担任过舰长,又担任过第一炮舰支队队长,海军作战司司长,巡洋舰队司令,现任第一舰队司令,他的履历在海军内部绝对是属于最顶尖的哪一个。
而且这人虽然是早年陆军出身,但是为人却是一点都不保守,还是海军内部的铁甲舰派,支持发展铁甲舰。
这样的人担任第一舰队司令也就不足为奇了!
给宋启南晋升为海军上将后,林哲还晋升了三名海军中将,九名海军少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新晋升的海军少将还是个海归。
其人名为沈同登,江苏松江府人,和帝国的大部分海陆军官一样,早年同样是个书生,后来弃文从武,并就读帝国皇家海军军官学校,是为第一期航海科毕业生,毕业后短暂的担任过内河炮舰的肩章 但是很快就是被调回海军军官学校担任教官,当年帝国挑选第一批公费留学生的时候,他就是成为了唯一的一个海军留学生,在英国学习了三年后回国,如今也算是爬起来成为了海军少将,并担任海军作战司的副司长。
海军内部的行政改革,自然是需要充实一些拥有改革思维的年轻将领,而这也是林哲大规模晋升海军将领的主要原因。
主持完晋升模式后,林哲又是邀请了获得晋升的这十多名将领共进晚宴,嗯,用正式一点的称呼来说就是‘赐宴’。
不过晚宴还没结束呢,就是突然有秘书处的一个随行秘书小跑着进来,然后在林哲耳边低语了一句。
林哲一听就是闪过一丝皱眉之色,随后就是站起身来直接离开晚宴,然后回到了后宫。
刚才秘书告诉他,皇后陈静似乎有早产的迹象,现在宫务厅医务处已经是开始准备接生工作了。(未完待续。)
p
第四百八十二章 立储风波
1863年十二月二十二号夜,中华宫内廷之坤宁园内,煤气灯高悬其上,华灯的光线让院内通透明亮。
此时,院内的前厅里站满了人,有些是宫务厅医务处的医生以及护士们,而有些则是宫内的侍女们,前头则是坐着太后林方氏老太太。
林哲脚步匆匆走进前厅的时候,前厅里诸多穿着大白褂的医生们是齐齐迎了上来,其中有传统中医的杏林大师,并挂着太医头衔的宫务厅医务处处长陈通明,尚有出生于菲律宾,曾就学于新加坡,法国等地的南洋华人,其现任帝国大学医科主任曹玉昆教授,,还有京师国立新医院的外科主任法兰西人费德勒。
陈通明上前后就是向林哲禀告情况!
“午后时分皇后娘娘就是出现了腹痛等早产迹象,经过诸位医生会诊后,已经可以确定皇后娘娘的产期提前了,如今已经进入生产状态!”
林哲听罢道:“早产可有危险?”
陈通明等人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几人对视一眼后,陈通明才是代表众人道:“现在的情况大体上还是稳定的,不过还得就看后续情况如何发展,不过陛下宽心,我医务处已经是做好了准备,一旦有意外情况随时都能进行救治!”
林哲再看看这等候着的一大堆十多位医生,也没有多说什么!
在这个时代,女子怀孕产子依旧是高风险的事,女人在生产的时候基本上都算是创立一边光门关,即便皇后陈静已经平安生产过两胎,不过依旧无法排除这种风险。
接下来,林哲就和所有的丈夫和父亲一样,对产房内发生的一切都无能为力,只能是坐在外面等候着。
好在老天总算是没有太过刻薄他,而这也不是什么苦情小说,所以陈静的生产过程虽然惊险了些,不过总算是母子平安。
当夜十一点。陈静平安产下一子!
对于这个尚未怀足十月的小儿子,陈静明显要比林哲激动许多,甚至不顾产后的虚弱,执意要抱一抱这个皇室的新成员。
对于陈静的激动。林哲是可以理解的,过去这几年他一直都是知道陈静一直都是在调养身体,就是为了再生一个儿子。
而不仅仅陈静自己关注这些,实际上外头很多人也在关注着陈静的第三胎。
当陈静平安产下一个小皇子的时候,这个消息在当天夜里就是传遍了整个南京城内的军政要员耳中。
毕余同在下午时分得知自己的外甥女陈静即将临产的时候。就一直是等待着宫内传来消息,不过和林哲担心陈静的安全不同,毕余同以及其他军政要员们关心的并不是陈静会不会难产,自身的安全与否,他们关心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陈静生产的到底是公主还是皇子。
如果是公主,那么一切休提,第二天大家该干嘛还是干嘛。
但如果陈静产下的是皇子,那么这就不是小事了,而是一件可以影响到帝国根基是否稳固的大事。
陈静的第三胎是公主还是皇子。这并不是一件普通的事,而是一件非同寻常的政治事件。
就等毕余同在家中苦侯了大半夜,在后半夜的时候终于从宫内得到消息,说皇后陈静平安产下一名小皇子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激动的不得了,甚至依戒酒多年的他还特意破例看开了一瓶陈年好酒,小喝了两杯。
除了毕余同外,身在南京的其他多名军政要员也是得知了皇后陈静产下皇子的消息,教育部大臣江道泉当天夜里就是连接亲笔书写了多封书信,派人交给帝国内的其他多名支持嫡长子继承制的重臣。
而写罢书信后。江道泉就是再一次提起笔,这一次却不是写信,而是开始构思一片折子,这折子的内容不是别的。而是奏请确定嫡长继承制。
不过等他满脑子兴奋的写完这篇密折时,天边已经露白,而经过一夜兴奋的他却是突然想起了过去几年里诸多被皇上以‘妄议宫务’的罪名贬职甚至革职的那些大臣们,这脑子一下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