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调回中央,到时候最少也得是一个司长,在司长位置上积累几年,又是一个可以入阁的候选人。

看着李甘州的名单,林哲却是有些皱眉,这个毕宣溪他前年开始就刻意栽培了,对他的安排他也有了预定的计划,所以当即道:“毕宣溪先放下来,从这两人中选拔,你觉得那个适合?”

毕宣溪是林哲培养的诸多新式官员中表现比较好的一个,对他林哲是有着一定的期望,未来是打算把他放到江苏或者皖南那边搞工业的,去福州那疙瘩搞茶叶太浪费了,所以直接就他把扣了下来。

听见林哲这么说,李甘州心中也是暗叹,看来自己揣摩圣心还是不行啊,他是看出来了林哲对毕宣溪的重视,这一次把毕宣溪放在福州知府候选人名单里,也是想要让毕宣溪去镀镀金,但是没有想到林哲会亲自否决。

难道说陛下觉得这个毕宣溪下放的条件还不够成熟,需要再培养几年?

李甘州又不是林哲肚子里的蛔虫,自然不知道林哲是打算着把毕宣溪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按下心中的猜测,李甘州道:“这两人中,臣以为文孟祥更适合一些,该人虽然资历浅一些,但是能力上佳,处事老道,对新兴工业以及教育事务都有所间接!”

既然皇帝直接问话了,李甘州自然不敢拿捏,当即就是把自己的态度表明出来。当然最后还不能忘来一句:“此乃臣之愚见,任免大事还请陛下圣断!”

林哲又是翻看了任免名单片刻以及名单上的官员履历,最后拿起笔一个一刚开始做出选择,身为帝国皇帝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真正了解这些中低级的官员,都是只能根据履历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至于真正能力如何他是无法解除的。

不过他这一次的选择却是没有把好几个组织部看到的新式人才给选上,反而是一个个圈了出来对李甘州道:“你安排安排。把这几个人都送到商贸区那边去,让他们去见见世面。学习学习商贸区那边是怎么发展工商业的!”

商贸区一直以来都是极为特殊的存在,哪怕是林哲成立中华帝国后,林哲也是没有改变商贸区的特殊地位,反而是继续让商贸区保持**自主的性质,因为他想要把商贸区建立成一个实验性的样板城市,各项条例法规,发展策略先在商贸区试行后,再推广到全国。

如此也就导致了,商贸区和商贸区之外的地方虽然只有一线之隔。但是里外完全是两个世界,让这些值得培养的人才去商贸区转一转,开开眼界,知道何为文明,何为工业的时候,这回到那些山沟穷地方才能够带领地方发展。

圈出了这几个人送到商贸区外,林哲又对李甘州道:“毕宣溪嘛。你看着安排,让他到皖南太平府那边去试试!”

太平府,治下有当涂县,而当涂县那里有什么?中国东南地区最大,同时也算是最容易开采的一个大规模铁矿,为了开发这个铁矿已经创立了江南矿务公司。

而依托钢铁产业。那么就会让当涂之马鞍山一带迅速发展为矿务、炼钢为代表的重工业地区,这个地方如此重要林哲自然会重视,而把毕宣溪这个精通洋务的人送到太平府去,一方面是让他的才华得到更好的发挥,另外一方面也是为马鞍山铁矿的开发保驾护航。

李甘州听罢自然应声称是,只是回去的路上他就有些皱眉了!

要把毕宣溪弄到太平府去可不太容易,首先毕宣溪的级别有些高。工商部的实权处长,基本上比寻常知府还要更权重一些。虽然说目前帝国已经取消官员品级制度,但是人的传统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因此帝国组织部也不能不考虑到这些,之前中央各部外放官员到地方任职的时候,通常处长下放至少也得是一州知州,实权处长的话至少得失一个知府。

所以毕宣溪要去太平府的话,位置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平府知府。

但问题是,现在太平府知府有人啊,虽然都是以前的降官,但是人家干的好好的总不能把人家免职了不是。

为了安排毕宣溪,李甘州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先是把苏州知府调回中央,任职农林部的副司长,从上等府知府调任副司长,也算是升了半格,然后再把太平府知府调到苏州当知府,虽然是平调但是苏州历来是上等府,比太平府知府可是要好多了,因此也算升了半极。

然后他才把毕宣溪调任到太平府担任知府!

如此一来,大家都升官了,高兴了!

而接到组织部发下的任命书,毕宣溪有些忐忑,李甘州见他的时候非常明确的和他说,组织部对他到任太平府知府后,能否让太平府的农业生产恢复如常,对当涂的矿务能否发展顺利是抱有极大期望的。

和毕宣溪有着同样忐忑的还有身在浙江的文孟祥,尽管老早就有传闻说他要晋升了,但是文孟祥以为自己就算要升,估计也就是一个知州或者府同知,但是他没有想到一来就是一个知府,而起还是福州府这种省府之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

第两百零五章 四省巡抚

组织部在九月份进行的官员任免并不局限在福建数府,同时还包括皖南、皖北、苏北等新占领地区。『≤『≤,

同时随着新占领地区的扩大,中华帝国控制的区域已经从去年年底的苏松太、浙北扩大到了整个浙江省,江苏大部分,安徽大部分,福建大部分,而且目前中华军的军事行动相当顺利,军方那边已经数次放出豪言,最多两个月,他们就能够彻底控制安徽、福建两省,最迟年底,他们就能够彻底掌控苏北地区。

也就是说,中国帝国的控制区扩大到四省已经是为时不远了!

受限于控制区越来越大,中央直辖各道的模式已经是难以继续下去,因此恢复以往的省级行政机构就成为了必然。

为此,组织部那边已经先行准备组织各省行政机构,而预定设立的省机构将会继续效仿中央各部以及府县机构,建立省府下辖各厅的模式。

而对于各省巡抚人选,林哲也已经是有了几个预备人选。

首先是江苏省巡抚,江苏省的苏南地区、江北的扬州一府可都是帝国的核心统治区,重要性比浙江全省还要来的更重要一些,因此江苏省巡抚的人选必须是在忠诚上、能力上极为突出之辈。

而考虑到这些,能让林哲放心的就没有几个了,一个是毕余同,但是此人已经是内阁总理大臣,不可能再去担任一省巡抚。

还有就是苏松太道薛焕,此人早早投靠了林哲的人,忠诚方面不用怀疑。而之前林哲把他放在苏松太道这个重要地方任道员,也是肯定了他的能力。

考虑到苏松太地区在江苏一省的重要性。让薛焕这个苏松太道升任江苏巡抚也是理所当然的。

其他数省的巡抚林哲也拟定了几个人选,有地方上的。也有内阁里的,比如说教育部大臣江道泉,还有工商部协办大臣郭龙云,其中的江道泉虽然资历十足,能力也相当不错,但是他现在是教育部大臣,按照传统的话来说就是礼部大臣,该职位不仅仅清贵,而且在内阁中也是排名靠前。这个时候调任他去担任浙江或者福建、安徽等地巡抚,有贬职之嫌。

郭龙云的话,此人在内阁中比较低调,他之前乃是金华府举人,1854年自荐进入林哲幕府中,长期替林哲捉刀来往公文,同时也频繁负责商贸区发展事务,为人虽然低调但是仕途上却是非常顺畅,曾短暂署理过上海知县。林哲当年收复苏州的时候,他也曾短暂的当过苏州知府,对发展工商业很有一手。

帝国成立后组建内阁,他被委任为工商部协办大臣。主要是负责纺织等轻功业事务。

虽然说帝国内部的官员总体而言有些混杂,有着大量不合格的前清降官在里头,但这一般只限于府级以下的官员。因为为了拉拢前清降官,一般对于知县、知府这些官员都是原职留任居多。

但是道一级的官员大多是帝国派遣的。因此地上的道级官员以及内阁协办大臣以上成员,绝大多数都是余胜军时代的班底。而且都是在庞大的余胜军体系里一步一步爬起来的干才。

中华帝国虽然成立的时间短暂,但是余胜军的历史却是有好几年了,从1853年开始到现在,也有四年多了,这四年多时间里不仅仅有着大量林哲自行招募的人才,实际上还有众多主动来投靠的人才。

就和曾国藩有幕府一样,林哲手底下也有大量幕僚,大量科举失意,或者官场不如意者跑到林哲这边来,试图建功立业。

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