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续守下去吗?
怎么守?扬州城虽然大,但是城内已经没有和城墙一样的坚固防御工事,怎么抵挡潮水般的中华逆军?
难道要突围退走?
但是这样一来,丢城失土的罪责就得背上,他黄宗汉一世清名绝对不能被玷污。
自从他当年进入江南地区剿贼开始,历任浙江巡抚、江苏巡抚,两江总督,他还从来没有弃城而逃过。
在浙北,他有效的抵抗了太平军的南下,虽然其中由于当初余胜军的因故,但是能够保证浙江不失,他黄宗汉可谓是居功甚伟,如果说他任职浙江巡抚期间有什么污点的话,那就是扶持并放任了林哲余胜军的做大,以至于酿成今日之祸。
在江苏,他一边安抚压制余胜军的扩张,一边又是辛辛苦苦抵挡太平军,算是维持了两年局面,功劳不算后来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连续被破,那也是向荣等人的失职,和他关系不大。
后来被委任为两江总督,为了扼制中华军的北上,重建了江北大营,汇集江淮新军,张国梁所部,德兴阿所部等五万余人驻防扬州,也算是守住了江北大半年的安宁。
但是现在,随着扬州城破,他过去多年的一切努力都随之化为东流!
黄宗汉心里头想着这些事。但是一旁的德兴阿和张国梁乃至李鸿章的脸上却是越来越急,现在时间不等人啊。距离天亮已经没有几个时辰了,现在还有夜色掩护。突围的话虽然会散乱一些,但是好歹有希望,但如果到了天亮,人家大军彻底合围之后,可就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只能坐困等死了。
焦急的这三人相互对视一眼,都是从对方眼中看出了退却之意,但是现在黄宗汉却是迟迟不说话。
而他们前后已经劝了多时,可谓是多话无益。现在只能等着黄宗汉最初最后的决定。
良久后,才见沉默不语的黄宗汉开口:“现在你们各部还有多少人马?能带出去多少人?”
听到黄宗汉这么一说,张国梁等人面露喜色,当即张国梁就是率先道:“下官麾下还有两万人,现在突围的话大约能够汇集一万五千人左右。”
德兴阿也道:“我这边也还能凑出五千人左右!”
李鸿章道:“我部损伤不大,状态也比较好,应该能汇集八千人参加突围!”
黄宗汉道:“两万八千人,如果能突围出去的话也不算少了!”
当即眼神又是扫向了李鸿章等人,继续说着:“此次突围。一切号令以李巡抚为准,以江淮新军为先锋!”
“你们突围后,不要停留,直接北上淮安。在那里新建大营,务必要拖延逆军北上的速度,只要拖上一两个月。朝廷的援军也能到了,到时候就能阻挡逆军于苏北之地。”
听到这。张国梁等几个人面露疑惑,后面的一些战略安排都还算妥当。这北逃后肯定不能乱跑,最好的就是沿着运河北上,然后在淮扬道淮安府一带继续坚守,依托淮安城死守北上运河通道。
但是让李鸿章发号施令?他们到不介意,因为现在这个当口谁都知道,江淮新军才是主力部队,他张国梁的部队虽然更多,但是战斗力羸弱,而德兴阿的几千人就更不堪了。
但是这也不至于让李鸿章发号施令啊,因为上头还有一个黄宗汉呢。
但是很快黄宗汉就是给了他们答案:
“你们带走可以带走的人马,剩下的兵马我亲自来统帅!”
虽然黄宗汉没有明言,但是在座几人都是听明白了黄宗汉的心思,他这是要给李鸿章等人断后的同时,也是抱着和扬州共生死的决心啊。
黄宗汉是一世名臣,他和张国梁这个老将领不同、和德兴阿这种满族权贵不同,也和刚爬起来的团练统帅,官场新秀李鸿章不同,他虽然也看重战略得失,但是他更计较一世清名。
当初被迫退出江南,固守江北就已经让他感到了压力,而这一次他绝对无法容忍自己战败而逃,这一逃,李鸿章和张国梁这种带兵将领没什么,顶多就是剥夺职务,但是肯定还会有一个暂署军务,戴罪立功的机会,现在的咸丰可没胆子直接问罪李鸿章和张国梁。
但是他黄宗汉不同,咸丰可是敢直接问罪他这个文官的。
当然了,这种问罪实际上也不是黄宗汉担心的,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打算过弃城而逃。
为了一世清名不染上污点,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赎罪,当初如果不是他把余胜军从余姚县里弄出来,扔到浙北湖北去对抗太平军,那里会有今天的中华帝国啊。
这些都是因他而起,而他已经没有能力将之消灭,那么剩下的只有以死相抵了!
是夜,李鸿章为主将,带着张国梁以及德兴阿以及他们三人一共两万多人的部队向北突围,清军要突围,中华军自然是想要把他们彻底留下的。
而第五军这个时候还没能拿下东城门,干脆也不进攻,其主力第五师直接绕过城墙,奔向东北方向,试图拦截清军的突围。
于此同时,黄宗汉也是亲自统帅了留在城内各处,无法集合带走的残余近万清军四处袭击。
这一夜,中华军和清军的战斗比白天时分更为激烈,残酷,为了阻拦清军突围,就连第一师也是付出了一定的伤亡。
也是这一夜,黄宗汉拒绝了施清瑄的亲自招降,于黎明时分在扬州府衙自刎而死!(未完待续。。)u
第一百八十七章 逃跑和封赏
扬州距离南京也就一百公里左右的水路,不管是快马还是用海军的蒸汽小船,顶多一个白昼的时间就可以把扬州战役的消息传回南京城内。∏∈∏∈,
因为距离近,所以进攻扬州城的第一军和第五军是每天都向南京城的联合参谋部汇报相关情况。
第一军和第五军联合拿下扬州城内后,海军方面第一时间就是派出了一艘蒸汽炮舰带着消息紧急回到了南京城,并把施清瑄和沈驰云两人联名书写的捷报送到了联合参谋部。
时任联合参谋部总长的石琅翼得知扬州大捷后,内心狂喜的他当即就是亲自前往临时行动,向林哲亲自禀报这一次的大捷。
如此就在六月二十九号,也就是中华军攻克扬州城的当天晚上,扬州大捷的捷报就是送到了林哲手上。
“臣瑄、云自封诏渡江北攻以来,日夜兼程,时刻不敢怠慢,于本月下旬对扬州伪清军发起进攻,全赖皇威浩荡,将士用命终于昨日破城,又苦战昼夜终于今黎明时分攻克扬州府城,胡首黄宗汉畏我大中华威武,自刎而死,俘将杀敌无数……”
施清瑄和沈驰云的这封联合捷报洋洋洒洒一共近千字,除了少量描述战况的文字外,大部分都是说什么大中华王师无敌,陛下圣明,皇帝威武之类恭维话,总之通篇就一个意思,那就是此战之胜,全都是因为陛下的英明指导,皇威远扬。
至于实际战况,自然不会在这封短短的捷报上上书写。而是另外附送了一份更加详细的战报。
而现在的林哲也就是把施清瑄和沈驰云的联名捷报放下后,就是拿着了这份详细的战报看了起来。
和捷报里通篇都是恭维话不同。这个战报要相似的多,从昨天破城开始到今日黎明时分彻底掌控全城。按照时间段几率了几乎每一场消息战斗,伴随着这些战斗,大量的数据也是附列其上。
根据这份战报,参谋部的那些人完全可以重新复制当时的战况。
当然了,当时用了什么战术才获得胜利的这些事情林哲已经不怎么关心了,而是让参谋部里的一大群参谋们去研究,至于他自己,关注的只有两组数据,一个是缴获。一个是敌我伤亡数字。
林哲还在看着的时候,一旁的石琅翼就是面带喜色道:“此战历史半月有余,第一军和第五军累计毙敌八千五百人左右,另外俘虏清军两万余人。而我皇家陆军伤亡不过八百余人,协防军伤亡不过两千。伤亡比例相当可观!”
听着的同时,林哲也是继续看着,不过很快他就是皱起眉头:“李鸿章逃走了?”
石琅翼听到林哲的的语气似乎有些不满,当即解释道:“昨夜伪清军分路突围而走,时值城内火光冲天。局势相当混乱,我军只能派遣部队拦截规模最大的突围部队,不过没想到李鸿章没有和那些绿营旧军一起,而是自行突围。第九协防师虽然竭力拦截但是依旧被李鸿章带着部分江淮新军逃走,不过我们拦下了至少上万突围清军并消灭之”
林哲却是摇了摇头:“那些绿营旧军杀的再多有什么用,难不成他们还能够阻拦我们北上?给我们造成阻碍威胁的只有满清的那些新军。尤其是李鸿章的江淮新军!”
当即林哲想了想,然后又道:“你给第一军和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