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双方都有了太平天国这个敌人后,而同时林成庭现在在江西,林哲在苏南,双方并没有直接接触。而且林成庭已经反叛太平天国,自立门户,也放弃了诸多太平天国的陋习,比如男女分营、坑杀儒生,焚经书毁孔庙之类的。这就代表着,余胜军和林成庭的镇胡军之间的信仰之战已经不存在了,顶多就是利益上的冲突。
而实际上现在的余胜军和镇胡军并不存在太多的利益冲突,而如此也就导致了他们有着极大的合作空间。
考虑了许久后,林哲觉得林成庭的存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牵制大量的太平天**力,为以后自己攻克镇江和天京,彻底拿下江南地区奠定有利基础。
所以他答应了林成庭请购枪支大炮的要求,答应向林成庭出售五千支滑膛洋枪,二十门火炮。
当然了,即便是打着合作的心思。但是林哲也没忘记坑林成庭一把,那些滑膛洋枪都是林德机器厂库存的褐贝斯步枪。少数则是林德机器厂自己制造的,但是出售要价却是统一二十两银子一整套。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余胜军新扩编的五个混成团也是相继成军,等到了1856年九月份,第六混成团、第七混成团、第九混成团已经相继成军。
而第八混成团和第十混成团也是正在进行最后的紧张新兵训练,有望在月内成军。
于此同时,余胜军的募兵并没有停止,而是一直在持续进行,只不过和以往那样先给个番号,然后再招募新兵不同,这一次林哲让督练处直接负责新兵招募、训练事务。
然后再有督练处同时分配。
同时又下发军令。为保证兵员质量,严禁各部队自行招募士兵,所缺兵员一律由督练处招募,训练,补充。
这表面上说的是保证兵员质量,但实际上这是林哲收回军权的一个重要措施。
继士兵军饷由粮饷局直接发放后,募兵权的回收也是林哲实行军权集中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随后的八月份和九月份,林哲开始大规模对余胜军的中高级将领进行调动。
石琅翼这个头号战将被从第一混成团团长的职位上调离。转而担任林哲刚刚设立的第一步兵师的参谋长,而师长由林哲亲自担任。
其他各团的团长也都是进行了调动,大多以平调为主,比如林安飞从第四混成团调任到第二混成团担任团长。徐言青从第二混成团调任第四混成团担任团长,许鹏安从督练处调任第六混成团任团长。
这一次大范围的调动是林哲试图打破麾下将领对部队的掌控权,防止部队成为这些将领的私兵。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后续正式举起创造有利条件,把一些平日里对朝廷多有同情的军官将领们排挤出核心职位。
而石琅翼就是这些的典型。虽然已经和石琅翼联姻,但是林哲对石琅翼依旧有着防备。这一次把石琅翼从第一混成团的团长调离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至于说第一步兵师的参谋长,说实话这是林哲特地为石琅翼安设的职位。
为了集中和巩固手中的军权,同时考虑到手中的部队越来越多,林哲已经开始对余胜军的军制进行一定的改动。
其中最大的就是设立步兵师,林哲以第一混成团、第三混成团、第四混成团、第一骑兵团为基础,设立了第一步兵师,由林哲亲自担任师长,石琅翼担任参谋长。
上述三个混成团中的辎重营抽调出来,以三个辎重营组建新的第一辎重团。三个骑兵排也是被抽调出来编入第二骑兵团。各炮兵连也是被抽调出来,进而组建第一炮兵团。
辅助兵种被抽调合成后,上述三个混成团也是失去了单独作战的能力,演变为单纯的步兵团,各辖有三个步兵营。
辖有四个步兵团、一个辎重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再加上师部等人员,总兵力大约在一万一千人。
这支几乎占据了余胜军半数主力的步兵师将会有林哲亲自担任师长并统帅,乃是林哲控制军权的重要一步。
而其他几支比较重要的混成团部队也是由林哲比较放心的将领率领,比如说第二混成团以及两个协防团的统帅就是林安飞,此人是林哲的族亲,忠诚方面还是可以的。
而第五混成团的新任统帅则是施清瑄,这个人眼中余胜军的利益也是高于清廷利益的。
其他的第六到第十混成团,里头的团长以及各营长大多也是林哲认为可靠的人担任,至于一些被林哲认为心向朝廷,忠诚上有问题的人大多被调到余胜军司令部任职,而少数被林哲怀疑,但是实在能力不错林哲有舍不得放弃的则是被安排到了第一步兵师任职。
比如说石琅翼就是这么一个人,林哲是很看重他的才华的,但是更害怕他背叛自己,所以是打算着把石琅翼放到眼皮子低下用。
这收拢军权之际,林哲也是密切关注太平天国和清军的动向,十月,他得到线报,听闻扬州的李鸿章的江淮新军已经扩张至八千余,同时派兵一部渡江后抵达江阴,和和春等人汇合。
“看来不能再等了,等到明年的话,恐怕李鸿章都能扩军到两万人了!”林哲放下手中的报告,走向窗边看向黄浦江。
现在,他只需要一个借口,一个举旗兴兵的借口!(未完待续。。)u
第一百四十二章 革职下狱
林哲和清廷的决裂速度之所以越来越快,其中除了林哲想要早日自立外,也和清廷办练新军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关。…≦,
天下局势都是相互关联的,林哲加快了扩军谋图自立的速度,清廷就更加感到了威胁,于是乎加快支持新军的新练,而清军大力扶持新军的编练,反过来又让林哲感到了威胁,迫使他加快扩军的速度。
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说单独存在。
眼看着李鸿章在江北地区大肆扩军,1856年初不过才四五千人,然而如今就已经攀升到了八千人之巨。
同时林哲还得到情报,清廷办练的八旗新军也是进展极大,年初的时候清廷大肆整顿八旗新军,据说把原来的多位将领都是一股脑革职,从而抽调了精干人员掌管八旗新军的编练,据说八旗新军的风气大有改善。
同时又对京畿等地的绿营进行裁旧练新,练出了一支两千多人的直隶绿营新军,被称之为‘京畿练军’。
这支京畿练军的士兵并不是说直接从绿营部队里挑选进来,而是通过裁汰京畿、直隶等地的绿营部队,腾出军费来重新招募士兵,然后仿效余胜军的军制编练。
清廷在1856年时期大力编练新军的举动让林哲感到了越来越庞大的压力,他估计着放任清廷继续搞新军的话,说不准历史上的北洋新军就会提前出现了。
在这种大环境下,林哲已经不愿意再等下去了,他要尽快举旗起兵。然后彻底掌控苏南、浙北等地,利用这两地的赋税来支撑这的扩军。进而和太平天国、清廷争夺神州归属。
而在这之前,他还得需要一个借口。一个可以让自己获得正义名分的起兵借口。
而1856年十一月朝廷对江南地区的一系列人事调整就是让林哲找到了这个机会。
1856年十一月,督办江南军务的和春由于一系列的惨败,以至于江南地区的清军从三万多人缩减到一万人不到,同时他又无法压制林哲的发展,甚至做主向林哲出售了五百匹战马,搞的现在江南地区的清军只能归属在江阴无法动弹,江南大营已经名存实亡。
所以清廷毫不犹豫的将和春革职,同时批准了这几年一直打酱油的两江总督怡良因病请辞,这怡良说是因病请辞。但这不过是给他一个台阶下而已,明白人都知道朝廷已经是对怡良的不作为极为不满。
随后,清廷任命江苏巡抚黄宗汉署理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张国梁林哲依旧帮办江南军务。
同时任命李鸿章署理江苏巡抚,并督办江北军务。
黄宗汉当两江总督,这没人能说什么,人家资历够足,然而清廷把林哲抛开一边。直接任命资历比林哲还轻的李鸿章为江苏巡抚?
这就引起了江南地面的极大震动,准确的说是余胜军体系内的震动。
早在1854年的时候,当时吉尔杭阿被革职,林哲就是有机会窥视江苏巡抚一职的。不过机会实在太过渺茫,林哲等人也自知资历不足。
然而两年后的现在,林哲已经不是当年的林哲了。尽管年纪、资历和很多官场大员们比起来不足,但是林哲在江南地区里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他收复浙北,苏州。常州,攻下镇江甚至一度打到天京去的战功也是不容忽视的。
同时林哲已经官居江苏布政使,从二品,已经是有足够的资质当上江苏巡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