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余胜军也是开始构筑自己的营地,然一直到了午后时分,余胜军才是有了新一轮的动作,这一次和以往余胜军的攻城都一样,依旧是十二磅火炮对这城墙为止进行开炮。
由于有着大量俘虏可供驱使,余胜军的营地建设非常快速,营地周边都是由胸墙,壕沟围起,面对苏州城的正面上,其胸墙被加厚加高,一道只有两米高左右的低矮土墙逐渐成形。
而火炮也是搬上了临时构筑的炮位,由于城外都是平原,找不到小山头等来充当炮位,所以林哲干脆让大量俘虏们挖土堆积了一个小高台,用以充当炮兵阵地。
面对余胜军的火炮开始对城墙进行射击,苏州城墙上的太平军士兵们虽然有着一定的损伤,但是吴汝孝似乎并没有打算派遣部队再一次出击的打算。
而林哲也没有着急攻城!
尽管余胜军制定的战略是进攻为主,但是这个进攻战略是以攻代守。
进攻苏州一方面是可以把苏州的太平军牢牢牵制在苏州一线,避免他们绕过苏州继续南下,继而威胁到昆山等第。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其他地区的太平军汇集苏州,尤其是之前太平分兵出去进攻常熟、邵文等县的太平军偏师,苏州危急的话他们极有可能回来增援,自己不仅可以伺机围点打援吃掉他们的援军,还可以减轻太仓州等地清军绿营、地方乡勇的压力。
尽管表面上来说自从苏州一战后,许乃钊为首的清军绿营已经被大部分歼灭,但清军绿营其实比较分散,而且相当多的清军所控制的城市实际上也并不是依靠绿营防守,而是依靠地方官府自行组织的乡勇、团练。
严格上来说,湘军、余胜军也是这些乡勇,团练的一种,只不过他们的规模较大,有着正规军制组织,而其他绝大部分的地方团练规模较少,军制落后。
但这些各地的地方团练尽管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等问题,但依旧是清廷控制区地方的重要防卫力量。
这些地方团练对上大规模的太平军部队自然是挡不住的,但是如果只有几百几千太平军,而且这些太平军还是一些临时挟裹的壮丁,那么守住的问题还是不大的。
只要能够把太仓州北面的其他几支太平军主力给吸引到苏州来,那么太沧州凭借当地官府,乡绅等组织的乡勇,团练以及少量绿营等力量,挡住小规模的太平军侵袭还是可以的。
进攻苏州,从本质上还是余胜军为了防守上海地区的一个策略。
至于能不能拿下苏州,这对此林哲持以谨慎态度,毕竟城内的太平军实在太多,而按照太平军的尿性,到时候肯定是挟裹全城百姓一起守城,自己大举攻城的话需要面对的太平军正规军估计没多少,但是被强征的壮丁肯定是数以万计的。
所以林哲打退了苏州城太平军的试探性进攻后,就是显的比较保守的,没有继续派兵大举攻城,一方面是构筑营地,准备依靠营地拦截任何试图从苏州南下或者东进的军队。
另外一方面,他还把自己的骑兵大举派出,在周边地区侦查军事情报的同时,也是截杀任何遇上的太平军小规模部队。
很快,他派出去的骑兵就是给了他一条重要的军事情报,侦骑发现苏州城西北方向,也就是苏州府长洲县方向发现大批贼军西来。
第一百一十二章 余胜军协防团
“果然不出所料,苏州周边的贼军真的来增援苏州了!”在余胜军的军事会议上,石琅翼如此道一边翻看着信报一边道。
施清瑄也是借口道:“这股贼军应该是之前分兵出去攻打长洲县各地的,根据侦骑的信报大约有万人规模!”
而上方的林哲也是适时开口了:“吸引周边贼军来苏州,并在路上打掉他们是我们的既定策略,既然他们来了,那么我们也不能干坐着!”
当即他看向石琅翼道:“翔之,你带着第一混成团出战,急速北上务必尽快解决他们!”
随后又是看向王吕云:“你的第二骑兵连也要配合第一混成团作战!”
石琅翼和王吕云自然是应声而起,领命称是,而等石琅翼以及王吕云出去整合本队人马准备出战的时候,施清瑄面带忧色对林哲道:“大帅,我们兵力本来就不多,如今分兵千余出战,到时候敌军万一出城来攻恐怕……”
不过林哲却是打断了他的话:“无妨,我们如今营地稳固,他们不来还好,如果敢主动来攻,必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吴汝孝如果一直龟缩在苏州城内,林哲短时间内还真没什么好办法,虽然余胜军的于攻城能力相对比其他太平军,清军而言强得多,但实际上也没超越这个时代,依旧是用火炮轰炸为主,然后用步兵上前对射并强行登墙,而一旦靠近的话余胜军引以为傲的远距离火力就会失去作用,被迫陷入城头肉搏战甚至城内巷战这种情况。
而这些情况对于余胜军而言是一直极为极力避免的,从余胜军的上海攻城战,广德攻城战就可以看得出来,余胜军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正儿八经爬过墙头,打上海的时候都是直接把城墙给轰塌了,然后依旧用线列作战的方式进缺口作战的。
进攻广德的就更加不用说了,余胜军从头到尾就没上过城头,只是用火炮轰个不停,硬生生用海量的炮弹把林成庭的部队给赶出广德,逼他们主动撤退最后追上去野战。
所以余胜军短时间内攻陷苏州城不现实,不是打不下,而是不愿意承受攻城所付出的伤亡代价。所以林哲巴不得他们主动出城,到时候自己完全可以和他们打一场野战或者防守作战,从而一举击溃他们,奠定胜局。
“还有,我们的水师营也快到了,水师营这一次带来的将士有三百之数,也可以协防一二!”林哲口中的水师营就是那支在上海组建的水师营。
该水师营经过半年发展,已经是初具规模,拥有八百吨的风帆蒸汽明轮船一艘,四百多吨的风帆船一艘,另外还有十余艘数十吨左右的内河改装战船。除了这些战舰外,军需局征用、雇佣的上百艘中小型内河运输帆船只也是临时划归水师营管理。
由于水师营的那两艘八百吨以及四百吨的改装战舰都是远航船只,吃水极深,只能在长江以及黄浦江航行,所以之前不管是出战到湖州还是现在到苏州,那两艘战舰都没来,只有一些中小船只来了。
苏南虽说水网密布,但是大江大河也是没有多少,水师营要到内陆作战支援陆军作战,就只能是派遣中小型战船。
这一次水师营不仅仅自身带着十多艘小型战船过来,而且还协同军需局护送了数十船弹药补给过来,用以缓解余胜军的庞大军需压力。
至于援兵,除了三百多水师营的水兵了,其他的一个没有。
如今林哲麾下兵力奇缺,以往的时候还不觉得,但是这一个多月的作战中却是让他深感兵力不足。
刚在湖州打完呢,还没来得及巩固在皖南地区的战果,把林成庭彻底逐出广德州呢,苏州那边就是被太平军拿下,而上海缺兵少将迫使他急匆匆的赶回苏南。
感到兵力奇缺的林哲还在湖州的时候,就已经动了继续扩军的心思!
尽管扩军后的军费压力太过庞大,但是现在不扩军也不行,所以林哲想着先把军队扩编了再说,短时间几个月内余胜军的小金库还能撑得住,至于小金库花完了以后怎么养军?
林哲暂时还没想过这个问题,方法不外乎几个:向朝廷要钱;向地方官府要钱;自己直接动手抢。
有兵有枪在手,还怕没有军费?
所以他在湖州的时候就组建了第七步兵营,第六炮兵连以及第三骑兵连以及第三辎重营,并加上第四步兵营、第五炮兵连共同组建了第二混成团。
同时他还派了人回浙江,尤其是去浙江南部的几个府县招募兵员,同时又传令上海那边的人在松江府一带招募新兵。
并命令原第一混成团参谋长许鹏安返回绍兴,招募兵员并组建训练第八步兵营。
抵达苏南后,又派遣原第一辎重营营长费群阳返回上海,上海周边地区招募兵员用以组建第九步兵营,并充当上海守军的司令官,统辖原驻扎上海商贸区的第六营以及驻扎上海县城的五百绿营,当然了新组建的第九步兵营也会临时加入上海守军的序列。
只不过这些新扩编的军队大多都还处于初期扩编的阶段,只有第七步兵营和第六炮兵营的情况好一些,但是第八步兵营和第九步兵营现在连士兵都还在刚招募的阶段,要成军至少也得几个月以后。
因此短时间内来说,苏州方向的余胜军已经不可能获得援军,一切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