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名侦探-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立冬较往年提前了一月,我在来时就已经算好了时日,知道今天一定会出现反常气候,是以才决定调动狻猊军,从海路进发。”

第五百五十五章 新罗恩怨

“原来如此,没想到元帅不仅通晓天文地理,竟还懂得易经玄学,末将佩服,佩服!”高仙芝听闻之后,对李沧海佩服万分。

“本帅也是从家乡一位德高望重的贤者那里学来的,他说这便是诸葛孔明借东风的真正奥义,我也只是依葫芦画瓢,姑且一试,没想到却给我蒙对了。”李沧海感慨道。

“可大人怎能肯定,不会刮东风,而是会刮南风?”封常清不解的问道。

李沧海微微一笑,说道:“同样是那位贤者所说,这一天气候反常,风向同样也会反常。白天会先刮东风,再刮南风,到了夜间就会变成东南风。所以,我才会一直等待。加上狻猊军船舰的动力以齿轮为驱动,航行速度极快,只要借上半天南风,就可以一日千里。到时即便是南风停止,距离新罗也就不会很远,不出意外的话,明天日落之前,就可以准时到达新罗。”

众将士闻言,纷纷惊叹不已,李沧海竟能不动声色的将所有事情都盘算的一清二楚,在众人看来,他无异于就是孔明在世。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难怪元帅如此沉着冷静,原来心中早有谋划。元帅才智无双,末将佩服之至!”封常清由衷地赞道。

经此一事之后,封常清等人对李沧海不敢再有轻视之意,纷纷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借风之事,就算是他们知晓其中真相,在相同的处境之下,也不敢冒然去试。

毕竟,这方法太过冒险,一不留神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况。

敢于行此计划,除了有过人的头脑,更要有不畏死的冒险精神。

而眼前这个他们之前一直轻视的残疾书生,却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智勇双全。

“元帅,咱们只有四万人马,面对东瀛和百济的百万联军,不知您有何良策对敌?”高仙芝此时对李沧海敬佩不已,但想到即将要面对的二十万大军,不禁忧心忡忡起来。

李沧海命人将地图打开,随后在地图上仔细看了起来。

虽说这地图不像他前世所知的地图那般精良,但作为行军地图,对重要城池和山脉走向都做了明显的标注。

大唐时期,朝鲜半岛被瓜分成三个国家,分别是新罗,百济和高句丽。

三国之中属高句丽国势最大,一味的妄图吞并新罗。

隋时,隋炀帝多次对高句丽用兵,但皆因将士不熟海战而屡次战败。

唐初,高句丽再次对新罗用兵,新罗转而向大唐求救。

尔时,唐高祖李渊本不予理睬,但经大臣进言,说新罗乃是大唐属国,乃商周时期萁子之后所建,与中原犹如太阳与列星,不可轻言放弃。

唐高祖李渊同意进言,遂派遣大臣前去和解两国,不想高句丽竟仗着强大的海军,不将大唐放在眼中,还将前去安抚两国的使臣给杀了。

李渊大怒,立即着重兵前往,发誓要灭掉高句丽,这一打,便打了数十年。

唐高祖甍逝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继承高祖遗志,大力培养海军,对高句丽连连用兵,甚至为了踏平高句丽而数次御驾亲征。

可惜,未等踏平高句丽,唐太宗就驾鹤西去,这踏平高句丽的责任又落在了唐高宗的身上。

而到了高宗时期,大唐海军不仅在人数还是战力上都有了大大的提高。

唐高宗子承父志,派遣名将率领九大潜龙军前去攻打高句丽。

这一次,高句丽终于见识到了大唐海军的实力,大唐仅用四百余艘船舰大破高句丽千余艘船舰,杀敌过万,俘虏更是不计其数。

至此,高句丽亡国,大唐在朝鲜半岛设五大都护府,并由新罗辅佐管理。

这时,可以说新罗的国土面积,已经达到了朝鲜半岛的三分之二。

而百济国,则因在大唐与高句丽的战争之中保持中立,得以偏安一隅。

但百济并不像表面上那般老实,而是同样的富有野心,只是百济国势微弱,所以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

果然,最终被百济等到了时机。

东瀛妄图借道朝鲜半岛进攻中原,却被新罗拒绝,而百济则趁机向东瀛示好,并与之展开合作。

百济不像东瀛有想要吞并大唐之野心,只要朝鲜半岛足矣。

双方各取所需,自然就变成了一丘之貉,而阻碍在他们面前的,则正是大唐属国新罗。

据说此次东瀛和百济联手甚是突然,新罗尚未得到消息,就被联军以迅雷之势,连续攻下九座城池。

毫无准备的新罗,顿时被打的措手不及,而东瀛和百济联军则势如破竹直往新罗都城杀去。

“如今,东瀛和百济势如破竹,兵分两路共同围攻新罗都城,从人数上我们就有着很大的差距,硬拼怕是不行。”李沧海盯着地图,仔细想了想,问道:“从百济到新罗,大约有多久的行程?”

“百济与新罗接壤,但若说起都城,双方之间约有三百余里,行程倒不怎么好说,末将来之前,曾找去过新罗与百济的商人询问过,若是放在平时,陆路只需三天时间,而水路则更快。但如今双方战火重燃,这行程怕是还要推迟数天。”高仙芝沉声道。

“百济国共有多少兵力?”李沧海想了想问道。

“百济是个小国,高句丽被灭之后,高宗皇帝曾对百济下过禁兵令,不许百济兵力超过五万。但这些年,百济却在暗中发展势力,如今算来百济的总兵力应该在十万左右吧!”高仙芝说道?

“十万?”李沧海眯了眯眼睛,沉吟道:“百济为了攻打新罗,出兵八万协助东瀛,也就是说,如今百济国内只有两万左右的人马了?”

“确实如此。”高仙芝回道。

李沧海闭上眼睛,仔细思索了片刻,随即睁眼问道:”现在到了什么地界了?”

高仙芝看了看地图,又转身命人向熟悉海路的老兵询问了一番,说道:“回元帅,如今已过了琅琊,若是南风不减的话,子时之前就能够到达新罗地界。“

第五百五十六章 围魏救赵

“新罗战况如何?”李沧海摸着下巴问道。

“新罗大部分城池已被东瀛和百济联军攻占,据末将所知,新罗只剩二十余城在苦苦坚持,等待我方救援。”高仙芝说道。

“传令下去,所有船舰改道,前往百济!”李沧海在心中琢磨了一番之后,随即开口说道。

此言一出,众将皆惊。

“元帅,新罗如今危在旦夕,正苦苦等待我方救援,为何要改道百济?何况,我们若是未能按时到达新罗,就会受到军法处置啊!”封常清吃惊地道。

李沧海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道:“东瀛与百济联军二十余万,单凭我们这区区四万人马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眼下最重要的不是按时赶到新罗复命,而是解新罗之危。百济出兵八万,虽攻占了新罗许多城池,但也使得其后方防御陷入薄弱。若想解新罗之危,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围魏救赵’。趁着东瀛和百济联军没有摸清楚我方动向之前,以奇兵突袭百济,断其后方,如此一来,百济军心必乱!”

“妙计!果真是妙计!”高仙芝和封常清等人纷纷眼睛一亮,顿时明白了李沧海的安排。

“末将这就传达命令,让所有船只加快行程,尽快赶往百济!”苏海拱手之后,随即命旗兵将改道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唐朝的航海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船舰之中皆配有水车。

所谓水车,就是类似与水风车的一种动力装置,这种水风车经过脚踏汲水而产生动力,可避免风帆的局限、增加战船的灵活性,又可保护操船水手的安全。

同时,配以齿轮机括,以及船帆之力,便可将航行的速度提升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据苏海所说,若无强风阻拦,大唐的舰船足以达到日行八百里的速度。

四百艘船舰,犹如一群狂鲨,借着风势在海面之上浩浩荡荡的快速航行。

临近傍晚时分,大唐军队来到了百济海域。

“元帅,再往前二十里就是熊津口,过了熊津口就是百济国界了。”将船之上,高仙芝指着远方说道。

李沧海点了点头,让苏海命令所有的船只就地抛锚,而后派艨艟前去探查情况。

过了小半个时辰,前去探查情况的艨艟飞速而回,一名斥候上了将船。

“禀报元帅,熊津口现有战船百艘,但守卫却并不甚多。”那斥候抱拳说道。

高仙芝捋了下胡须,对李沧海道:“看来一切如元帅所想,百济后方兵力果然严重不足。”

李沧海点了点头,他淡淡地道:“传令下去,所有船只,成箭矢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