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竟然有这么严重……,那就是路秘书的失误了,在我们双方的协议中,路秘书忘了把这点写上去了。”秦海面带讥讽之色,拍着手头的协议,对路晓琳说道。
“你……”路晓琳一下子被憋住了,脸都胀得通红,不知道该如何教育秦海才好。
杨新宇拍了拍路晓琳的手,示意她不要着急,然后微笑着对秦海问道:“秦海同志,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协议上没有规定的事情,你们青锋厂就可以一概不负责,你们只需要承担协议上的义务即可?”
“正是如此。如果一个政治需要的大帽子就可以推翻协议,那我们还搞什么商品经济呢?”秦海说道,他看了看路晓琳,又补充道:“刚才路秘书说这不是钱的问题,依我看来,企业生产就是钱的问题,没必要赋予其什么政治色彩。所有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哈哈,这是什么歪理?这不成了白马非马吗?”杨新宇对秦海的最后一句话给了一个调侃的评论,然后转向众人,问道:“关于秦海同志的观点,大家有什么看法?”
“这个……”郭明支吾起来了,他实在摸不透杨新宇的想法,不敢随便表态。
“我赞成小秦的观点。”宁中英说道,“我们过去只讲政治需要,不讲什么责权利关系,最后就是老实人吃亏,会哭会闹的反而占便宜。现在中央提倡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家之间该承担什么责任,事先用协议规定起来,谁也不能违反。我们耽误了供货,该罚该赔,我们都担着。但那些厂子找理由耽误向我们的供货,我们同样要让他们赔钱。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这种借机敲诈的行为得逞。”
“其他同志的意见呢?”杨新宇继续问道。
“我也赞成宁厂长的看法。”质检科长陈颖说道,“其实协议就是质量标准,有了质量标准,我们在生产的时候才知道该如何做。如果生产中没有标准,一味听从长官意志,生产一线的工人就会无所适从,最终产品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陈科长这个比喻很恰当。”杨新宇给了陈颖一个鼓励的眼神,让这个老姑娘莫名地羞涩了起来。
“杨主任,你也觉得这件事情的损失能够用钱来衡量吗?”路晓琳对杨新宇问道。
杨新宇笑道:“刚才秦海不是说了吗,如果要用政治影响来衡量,那你在和青锋厂签协议的时候,就应当写明白。既然协议上没写,那人家当然可以不考虑你的政治影响了。”
“可是……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嘛。”路晓琳撅着嘴嘟囔道,她知道自己的主任一向思想非常活跃,也非常开放,他所说的道理,是路晓琳所无法反驳的。
“大家说得非常好啊。”杨新宇教育完路晓琳,转回头来,笑着对众人说道,“来安河之前,我还担心这个现场会变成走形式、走过场的一个会议,现在听了大家这些想法,我觉得这个会变得有意思了。一切以协议为准,不搞政治挂帅这一套……这个提法非常好,值得向整个行业推广。”
“这其实就是所谓契约精神。”秦海不失时机地补充了一句。
“契约精神?这个词用得好啊,小秦,这是你发明的吗?”杨新宇饶有兴趣地向秦海问道。
“呃……不是吧,这好像是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我是听北溪钢铁厂一位叫宋洪轩的车间主任说的。”秦海打着马虎眼说道。
“杨主任,如果到时候真的出现不能如期供货的情况,对你们国产化办的工作会不会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啊?”郭明怯怯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他看来,契约精神固然是不错的,但政治永远都是高于一切的。如果这件事真的影响到了杨新宇的政绩,相信杨新宇就唱不出这样的高调了吧?
杨新宇摆了摆手,说道:“郭县长不必担心。浦江汽车厂也不是成天等米下锅的,他们本身还有一些配件的库存。另外,我们的国产化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并没有完全替代进口配件,所以青锋厂如果能够在一个月之内恢复供应,应当不会带来太恶劣的影响。”
“那就太好了!”郭明悬了多日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下去了。如果浦桑汽车的生产不会受到影响,仅仅是一些协作厂在现场会上发难,形成的压力就是非常有限的。看杨新宇这个态度,似乎还挺支持青锋厂的作法,这样一来,预想中的一场风暴,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
“其实浦桑汽车的生产是不是受到影响,也不是我们要不要向供应商妥协的依据。”杨新宇接着说道,“搞生产哪有不冒风险的,没必要把所有的风险都上升到政治影响的高度,这不过就是企业生产中最常见的一次事故而已。我们要如何建设商品经济,秦海同志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我建议,在现场会上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
“好!”众人一齐响应道,同时热烈地鼓起掌来。
第一百五十三章联手逼宫
卫荣平启程前往平苑县的时候,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对青锋厂发难的事情,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就很难再找到让青锋厂屈服的机会了。可是,这次现场会毕竟是有上级领导出席的一次重要会议,自己在这个会议上搅局,相当于给所有领导难堪了,这些领导会对自己如何看待呢?
让他稍微安心一点的是,他并不是要单独面对青锋厂,正如后世一位足球解说员说的:他不是一个人!参与汽车配件协作的各家企业已经互相都通过气了,约定同进同退,虽然卫荣平不敢相信所有的厂长都会信守承诺,但只要有七八成的企业联手,就足以让领导们想秋后算账都找不到对象了。
“老潘,你觉得宁中英会低头吗?”从万野到平苑的这一路上,卫荣平至少向销售科长潘金梁询问了10次这个问题。
“卫厂长,我觉得这不是宁厂长会不会低头的问题,而是浦江那边的人会不会逼着宁厂长低头的问题。你想想看,如果咱们中断了向青锋厂的供货,就意味着青锋厂也无法向浦江那边供货,这个影响有多大?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青锋厂与协作厂之间的利润分配不公平,你想想看,省里、部里那么多领导,会坐视不管吗?”潘金梁认真地向卫荣平分析道。
“就怕这个老宁自己搞一套,咱们生产的这个弹簧,他们自己也能生产的。”卫荣平忧心忡忡地说道。
潘金梁道:“这就取决于其他厂是不是和咱们一致行动了。如果大家都中断供货,青锋厂就算浑身是铁,能打出几根钉来?”
“你说得对,关键是大家心齐不齐。”卫荣平道。“咱们到了平苑之后,先探探其他厂子的风,看看他们的意思,再做决定。”
与卫荣平抱着同样想法的人,显然不是少数。各家企业的厂长们来到青锋厂,匆匆与宁中英等人寒暄几句之后。便都借故躲开了。他们不约而同地寻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开始进行密谋。
“老卫,准备得怎么样了,我看议程上是你们先表态。”
“早准备好了,就照咱们商量好的话说。对了,老屈,你没打退堂鼓吧?”
“说什么呢,我老屈什么时候打过退堂鼓,倒是甘五金的老崔你一贯狡猾。这一次不会把我们都卖了吧?”
“我如果卖了大家,我就是这个……”
甘桥五金工具厂的厂长崔国栋急赤白脸地用手比划了一个王八的样子,赌咒发誓道。
再次确认了攻守同盟之后,厂长们心里都踏实了,一个个迈着方步来到设在大草坪上的现场会会场,在引导员的指示下各自落座,等待领导的到来。众人坐下后,习惯性地举目四望。却发现会场上还有不少陌生的面孔,有些一看就知道不是安河本地人。而是来自于北方、南方、西部等地的外乡客。
上午九点半,几辆小轿车鱼贯开进青锋厂,停在大草坪的旁边。车门打开,几名官员从各自的车里钻出来,互相打了个招呼之后,便在早已等候在一旁的杨新宇、宁中英等人陪同下。向主席台走去。
“是杨省长!”
“杨省长旁边那人是谁?”
“听说是机械部下来的,是个副部长,好像是叫苏什么英……”有消息灵通人士开始向旁边的人透露道。
众人议论纷纷之间,领导们已经走上了主席台。这个主席台彻底修整,不再是原来用铁架子焊起来、一走就咣当咣当响的样子。安河省副省长杨亦赫与机械部副部长苏成英作为出席会议的最高级别领导。分坐了主席台正中的两个位置。在他们旁边,则按级别高低排列,安排着柴培德、杨新宇以及其他一些省里、部里官员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