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馥本就懦弱,听了荀谌的话立刻就同意把冀州交给袁绍了。可他的手下不干了,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闻讯而来劝阻韩馥,他们说冀州兵精粮足,光粮食就够吃十年的,哪能就这么投降呢?袁绍的军资都靠我们供给,就好像婴儿待乳一样,一旦停了供给,饿也饿死他了。韩馥虽然懦弱,可是却一根筋,尽管这些人说的有道理,但他就是听不进去,打定了主意要把袁绍请来。韩馥手下的将军赵浮、程涣听说消息,立刻带兵赶了回来,想要劝阻他。他们从水路赶来,路过袁绍的驻地时耀武扬威,“整兵骇鼓”示威般的从袁绍大营前经过,袁绍“恶之”。
可赵浮、程涣的建议韩馥也不采纳,为了防止大家继续劝说,他干脆躲了起来,跑到十常侍之一的赵忠在冀州的旧宅子里住了下来,同时派自己的儿子把州牧的印绶给袁绍送去,这就等于是交出大权了。袁绍欣然地接受了,就这样他借助一系列的手段,兵不血刃地如愿以偿了,从此成为冀州牧。感觉韩馥让冀州与后来益州牧刘璋请刘备来益州相似,当时刘璋的手下也竭力反对,甚至有的人不惜死谏,可刘璋就是听不进去,还严厉地斥责了他们,韩馥虽然还没如此可也差不多了。
袁绍当上冀州牧后第一件事就是安置韩馥,这是个敏感的问题,如果处置不当会失了冀州士民之心。在这个问题上袁绍做得还是不错的,他拜韩馥为奋威将军,当然只是个虚职,除了一颗大印外什么都没有,没权也没兵。这一点与后来刘备安置刘璋几乎一样,刘备夺了刘璋的益州后拜他为“振威将军”,也是只给了一颗大印,不过从时间上来看应该是刘备盗袁绍的版。
紧接着袁绍又开始处置韩馥的手下,能用的用,不能用的杀,这与刘备对待前益州官员的做法不同。当初竭力劝阻韩馥的三个人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下场迥异。沮授见事情已经不可挽回,就投靠了袁绍,并凭借自己才干受到重用。耿武、闵纯二人一直对韩馥忠心耿耿,袁绍入城时韩馥手下的从事十多人撇了韩馥去迎接袁绍,争先恐后,生怕落在别人后面显不出自己对新主子的忠心,耿武、闵纯拔出刀来想阻止他们,可是根本办不到,就连韩馥都投降了,还能要求别人怎样?袁绍知道这件事后,派田丰找了个借口把耿武、闵纯二人杀害了。在对待前冀州官员的问题上袁绍做得不成功,也因此失了不少人心。刘备入成都后对刘璋手下的官员一个不杀,而且还礼遇有加,袁绍和他比起来差得太远,由此也可以看出袁绍气量狭小,不是个做大事的人。
还需要交代一下韩馥的结局。同样是被人赶下台的州牧,他的下场比刘璋差多了。刘璋后来被刘备安置在公安,带着全部家产作了个富家翁,颐养天年,也落得个善终。这一方面是因为刘备确实仁厚,没有难为他;另一方面是刘璋汉氏宗亲的身份。当然了,刘章本身也是个宽厚的人,在任上没有得罪人,下台后也没有仇敌惦记他。这些条件韩馥都不具备,所以他的下场就比刘璋差远了。
当时有个叫朱汉的人,曾是韩馥的手下,韩馥可能是对他不够重视,礼数上有所不周,这引起了朱汉的不满,但韩馥自己可能还不知道。韩馥“卸任”后赋闲在家,没权没兵,于是朱汉就趁机报复他,也是为自己出出气。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朱汉认为袁绍也想除掉韩馥,只是碍于情面无法下手,现在自己为袁绍代劳,既可以出口恶气,又可以博得新主子的欢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朱汉这时已经被袁绍任命为都官从事,手下也有些人马,于是他带着人包围了韩馥的家。“拔刃登屋”,冲进来要抓韩馥,吓得韩馥藏到了楼顶上。他藏起来了,可他的大儿子被朱汉抓到了(不知道是不是送印绶给袁绍的那个儿子),朱汉下手也够黑的,用大锤砸折了他的双脚。不知道韩馥看到这一幕心里怎么想,会不会为自己当初的“让贤”之举感到后悔?幸好袁绍闻讯及时赶到,逮捕了朱汉,并当即处死。朱汉的行为确实可恨,靠欺负落难的人来邀宠,没想到马屁拍到了马蹄上,落了个身首异处。要知道这个时候最怕韩馥出事的就是袁绍,如果韩馥得暴病死了袁绍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更何况朱汉这样明火执仗的行凶呢?这不是给袁绍上眼药吗?!
袁绍随即又安慰韩馥一番,并解释这件事自己毫不知情。尽管这样韩馥还是心有余悸,于是请求离开,离开冀州。这让袁绍很为难,如果不让他走,别人会说自己软禁了韩馥;如果让他走,离开了自己的视线,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借这杆前冀州牧的大旗干出什么反对自己的事来?考虑再三,袁绍还是决定同意他离开。
于是韩馥就去投靠陈留太守张邈,这也可能是袁绍的刻意安排。张邈在前文多次出现,他与曹操、袁绍都是好朋友,经常来往,不过他对韩馥也还不错。没多久袁绍派使者来见张邈,韩馥也在场,使者和张邈聊着聊着就说起悄悄话来,神神秘秘地也不知道说什么。韩馥在一边见了不免起疑心,他也知道袁绍和张邈是好朋友,而且经过朱汉一事后他已经是惊弓之鸟了,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把他吓够呛,现在看人家当他的面窃窃私语,就认定这是在算计自己。前面已经说了,韩馥考虑问题一根筋,可能有点偏执,既然认定人家在打自己的主意,别人怎么解释也不信了,更何况也没人向他解释。他越想越怕,于是就离席来到了厕所,左思右想,最后决定自杀,总比落入敌人手里要好。按照《九州春秋》的记载,韩馥在厕所用“书刀”自杀,“书刀”大概就是裁纸刀。可怜一代诸侯竟落得如此下场!他的死固然与他自身性格有关,但袁绍也不是一点责任没有。
好像网络有点问题,无法加精,明天一起补上!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十一章 二袁 第八节
(更新时间:2007…6…21 18:25:00 本章字数:2324)
袁绍当上冀州牧后,也很注意网罗人才,对韩馥手下愿意为自己效力的才俊还是能够放手使用的,沮授就是个例子。沮授为袁绍设计了总体的战略目标,也就是今后的发展规划。他建议袁绍占据冀州后应先向东打败黄巾军,收复青州;然后回军扫平黑山黄巾军张燕;接下来向北攻打公孙瓒,夺取幽州,并安抚、结好北方的匈奴等少数民族。这样一来就占据了黄河以北冀、青、幽、并四州,这块地方土地肥沃,英雄辈出,可以“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然后以此为基,把皇帝从长安接回到洛阳,有了皇帝在手就可以“号令天下,诛讨未服”,到那时“以此争锋,谁能御之”?
项飞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相当正确且可行的战略方针,足以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媲美。沮授的计划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平定黄河以北,然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事实上袁绍没能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是曹操,而且受益匪浅,袁绍不这样做不是因为没有机会,而是他不愿意。这个原因在他自己,前文已经说了,刘协被立为皇帝是董卓的意思,袁绍并不赞成,甚至还反对过,他担心刘协会因此记恨他,所以他宁可另立一个皇帝也不愿意遵奉刘协。不过袁绍对于沮授这个计划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如何占据黄河以北还是非常认可的。
他当即任命沮授为“奋武将军”,职责是监督众将,可以说他对沮授这样的降将还是乐于使用也是敢于使用的。同时袁绍还重用了审配和田丰,分别任命他们为治中和别驾。审配字正南,田丰字元皓,这两个人都很有才能,但是为人正直,在韩馥手下并不得意,现在袁绍一来就重用他们,确实让二人很感激,由此也征服了他们的心。
至此袁绍后来称雄黄河以北的班底基本成形,这个以袁绍为核心的领导班子按照沮授的战略设计开始了漫漫征程。可以说沮授计划的第一部分得到了很好的执行,而且还算顺利,但是由于袁绍对刘协在心理上的排斥,使他不愿意执行这个计划的第二部分,结果被曹操抢了先,也因此间接导致了袁绍最后的失败。
应该说袁绍手下人才济济,英雄豪杰也不少,比较出名的武将由颜良、文丑、曲义;谋臣有沮授、审配、田丰、逢纪,可以说人才荟萃,不比曹操集团的少。可是这些人却拉帮结派、各自为战,分成好几伙,不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