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克农传-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解决这些莘莘学子的失学问题,李克农和阿英、宫乔岩商议,决定筹建一所新式学校。依靠亲戚朋友的解囊相助,凭借进步力量的鼎力支持,李克农等人在赭山之麓、大观山之巅,办起了“民生中学”。李克农后来回忆说:“曾有人反对。问我为何选用‘民生’两字。我说‘民生’既是三民主义,也是共产主义。”

9月10日,民生中学正式开学,一面红底白字的“民生中学”大旗在大观山上高高扬起,迎着江风“呼呼”作响,一所深受广大爱国青年拥护、被群众称为“水泊梁山”的新型学校,终于在李克农等人的艰辛筹划下诞生了。

宫乔岩担任了民生中学的首任校长兼教务主任,李克农任事务主任,以后又任第二任校长,第三任校长是王伟侠。在几任校长任内,学校繁杂的实际工作几乎都是由李克农具体负责。那时的李克农,已经显示出驾驭复杂局面的高超本领,学校的一切校务都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学校建立伊始,经费相当困难。幸而有进步士绅不断捐款,学生踊跃缴费,教师欠薪也不来索要,因而民生中学不仅能顺利地开办,而且能越办越红火。

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爱国进步的青年,这些人中,有不少后来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如革命志士甘天沐、建国后曾任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的张恺帆等等。

民生中学在李克农的要求和督促下,很快形成自己团结友爱、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独特校风。在教育中注重向学生传授新思想、新文化,强调学习和劳动、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

民生成为革命据点

学校设有芜湖国民外交后援会主办的文艺刊物———《苍茫》半月刊。芜湖国民外交后援会是6月7日成立的,民生中学的国文教师阿英担任该会宣传股编辑组组长,并被聘为杂志主编。其他教师也常常撰稿。善于言谈、待人热情的阿英,大力提倡白话文,为办刊物不遗余力。他的读书日记《到民间去》、高语罕的诗《到西湖去》等作品,都通过这个刊物传播给学生,使《苍茫》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艺园地。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质锻炼,李克农专门聘请了一位身材高大、出身行伍的霍邱人王振武担任体育教师。

李克农是在一次偶然的巧遇中结识王振武的。正是这位王振武,以后同样也是在一次偶然的巧遇中搭救了李克农。

一次,王振武因事到了安庆,适逢李克农和一位朋友也在安庆,同住一家旅馆。李克农的那位朋友不慎把票夹丢失,内有委任状和两百元银票。票夹被王振武拾到,王振武是个很侠义的人,他写了一张招领启事,使物归原主。失主为感谢他的豪爽,设宴款待。李克农入席作陪,从此结识了王振武。

王振武担任体育教师后,将全校学生分成三个大队,统一穿上灰色制服,按照军队的训练方法,从操练、劈刺、投掷手榴弹等基本动作做起。经过训练,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动作整齐划一,在江城名声大震。

李克农自幼爱好文艺,对话剧更有浓厚兴趣。他模仿别人的语言和动作,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令人叹服。学生们在这位“艺术家”的组织下,常常利用节假日,公演话剧或活报剧,向附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李克农亲自导演的《李克用卖国》、《春闺梦里人》等剧,颇受人们的欢迎,显示了他在文艺方面的才能和天赋。李克农还曾组织学生送戏下乡,以演戏借道具为名,向地主“借”来枪支弹药,转而秘密送给农民武装。

离民生中学不远,有一家外国人开办的亚细亚煤油公司代办处,这里人少房多,而民生中学创办伊始,条件极为有限,人多房少,甚至连一间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

怎么办?学生们想来想去,打算向亚细亚煤油公司代办处借两间空房,可这家公司不同意借房。正巧李克农正领着学生们军训,他们大清早对着代办处的小洋楼吹军号,又在楼下挖厕所,气得这家公司的买办干着急,没办法。

学校课桌短缺,学生们又从不远处的修道院借了些来,可修道院的神甫不放心,三天两头跑到学校催还。学生们打开《圣经》,向神甫念道:“施———比受更为幸福。”

“人家打你的左脸,你连右脸也要给人家打。”“仁慈、博爱,阿门———”

神甫越听越气,而李克农呢,总是在这时候替学生讲话,为学生撑腰,赢得学生阵阵掌声。

就在李克农等积极筹建民生中学的时候,中国南部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自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后,国共两党携手合作,一举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反革命军阀势力,实现了两广统一。1926年7月,震撼全国的北伐战争打响了,北伐军在“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口号声中,一路势如破竹。10月,攻克华中重镇武汉;接着,兵分三路,向安徽、浙江、江苏迅猛推进。

1926年12月,李克农由杨士彬、余昌炯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一生就和党的事业紧紧地联在一起。遵照党的指示,他和阿英等人积极筹划,为北伐军的到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1927年3月,随着国民革命的隆隆炮声,以程潜为军长、林伯渠为政治部主任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抵达芜湖。革命形势在江城高涨起来。不久,国民党的芜湖县、市党部相继成立,李克农以国民党左派身份,担任了县党部农民部长。

此时的民生中学已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革命据点,学校党组织由李克农具体负责。这里不仅传播革命思想,而且开展革命活动。学生们被组织起来,参加“济难会”、“芜湖市学生联合会”等革命组织,气氛相当活跃。

正当北伐战争波澜壮阔地向前发展的时候,天空中隐隐显出一片阴云,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的反共面目逐步暴露出来。这时的民生中学也常受到国民党右派的监视、干扰和流氓帮会的捣乱。

闯入青帮

在国民党右派势力尚未侵入芜湖时,青帮是地方势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

青帮,又称“安清帮”,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秘密社团之一。这个封建的帮会起源于明代的罗祖教,最初分布在北直(今密云)、山东一带,后由北直、山东沿运河发展到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对外号称“潘门”或“潘家”。内分两派,一为“主帮”,系浙东温州、台州人;一为“客帮”,系皖北、江北人,因此也称为“巢湖帮”。从清初康雍至嘉道年间,  其成员大都为运输工人,主要活动是为清政府承办漕运。青帮中也有一些其他的手工业工人,总之,这是一个以运输工人为主的下层社会秘密团体。青帮的组织很严密。它按辈份收徒,长期在运河漕运中保持封建行帮的地位,其成员恪守“帮丧助婚,济困扶危”的原则,使得大批粮船水手参与其中。清末因漕粮改由海运,粮船水手大多失业,沦为游民,便“密行贩盐,或以偷税为业”,出没于皖江、江北,并逐渐向太湖流域及上海扩展,转而成为以贩私盐为主体的游民无产者团体。其成员不仅有破产农民、失业手工业者和流氓无产者,还有不少被裁革的兵勇。此时芜湖青帮的头子,名叫马玉伯。

马玉伯,诨名马二疤子,在青帮内,他属“通”字辈,本来并不能坐上龙头老大的位子。1927年3月,马玉伯在国民党右派的扶持下,网罗一批青帮流氓,组织了一个“芜湖市工人统一委员会”,他自封为委员长,时常带领手下同中共领导的总工会和店员工会作对,颇有要称霸江城的势头。

为了及时掌握情况,组织反击,李克农和阿英等奉党的指示,打入了青帮内部,和他们建立了关系。马玉伯虽知李克农和阿英有“赤党”之嫌,但因这两人也都是江城名人,前来投拜到自己门下,他感到面子很光彩。李克农和阿英在青帮中排行“悟”字辈。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完全撕掉了左派的假面具,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戮。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紧接着,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相继以“清共”为名,大规模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一时间,扬子江暗流汹涌,赭山上乌云密布。

马玉伯———这位掌握地方局势的青帮头目,一时成为各派势力争夺的对象。

蒋介石的人不时在马宅进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