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炮火实在是太密集了,打的后金军抬不起头来。
其实也死不了多少人,就是动静大了点。哈家军使用的不是新型火药,主要是产量和成本问题,还是老式的黑火药比较便宜。黑火药的爆炸威力很有限,只要不被直接命中,就不用担心。
后金军也不进攻,就在那边忍者。
炮打了几轮,哈大全把出马刀向前一挥。“冲。”
炮击还没有结束,哈家军的骑兵就开始了冲锋。长期的战争历练,让他们对战争节奏掌握的很好,在骑兵冲到后金军阵地前时,最后一轮炮击正好结束。
后金军已经被打蒙了,当哈家军冲进来的时候,很多人还躲在蒙车后面。
这个时候,阿敏没有组织反击,他跑了。
其实阿敏也算一员猛将,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很器重这个儿子。阿敏也争气,历经大战无数,战功赫赫。当年努尔哈赤死的时候,阿敏也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后来没挣过皇太极,只好退其次做了一个参政。
可是时代不同了,光会拎着刀砍人已经不行了。
因为哈大全的出现,在中国战场上,火器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哈家军甚至全部装备了火枪,火炮。
在历次大战之后,很多有识之士都看清了一个趋势,就是大刀长矛过时了。
既然大刀长矛过时了,大家就一起换装,都拿起火炮火枪在打。
可是,问题出来了。后金是没有多少火器的,他们的科技实在太落后,有些地方连铁锅都造不出来,更不可能造出火器来。
其实后金科技落后,主要的责任人是努尔哈赤。
当年攻占辽沈之后,努尔哈赤在辽阳定都,光写了几页诏书,就获得了辽东七十余城。
地盘有了,人口有了。当地的百姓有几百万,其中有大量的读书人,还有更多的手艺人。可是,努尔哈赤刚从山沟里钻出来,读的书不多,见识也不广,除了打仗,就只会打仗,不明白什么叫和谐社会。
女真人占据了辽东,就开始抢占辽东汉人的土地。
结果,没几天就闹得民怨沸腾,女真人和汉人的矛盾越强烈。许多汉子自觉组织起来反抗,杀落单的女真人,还在水井和食物里下毒。
人死的多了,武斗也多了,原本安稳的辽东一下子就乱套了。
努尔哈赤这个时候,还没有搞明白啥叫和谐社会。他平定混乱的方法就是杀人,一场遍布辽东的大屠杀开始了。
短短数月,辽东变成了一片空空荡荡的荒野。
读书人跑了,手艺人跑了,凡是有点本事的汉人都跑了。没跑了的,也被分给女真鬼子当奴隶。
这么搞,也难怪后金的科技水平落后。
皇太极成为后金汗之后,才对辽东的汉人温柔了一点。他身边的三大汉臣刘芳杰、李永芳、范文程就是最好的转变。
在回来说阿敏。他已经四十四了,不在年轻,也不在鲁莽。身为大贝勒的阿敏,日子过的很舒服,不愿意去拼死拼活。
活着多好啊,何必冒生命危险。
况且这场战争太熊人了,明军装备了精良的火器,离得老远就能把人放倒。后金军全都是大刀长矛,大炮之后一两门,火枪不过三位数,这仗根本没法打。
哈大全这边一冲锋。
阿敏就跑了,他说:“老子,不跟你们玩了。”
哈大全坐镇中军,等前锋打一会,他就要上去支援。可没想到的是,前锋才冲进敌阵,后金军就崩溃了。
所有后金骑兵一起转身跑路,相似事先约定好的一样。
只有二鬼子的汉军步兵,被丢在前边当障碍物,方便后金骑兵逃跑。
后金军的撤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哈大全迷茫的说:“子曰:我靠。”
第321章 功成南归。
正文 第321章 功成南归。
哈大全出城,战而胜之。
早上开打,不到中午,哈大全就回来了。杀敌四千余人,大部分都是二鬼子汉军,后金骑兵都跑了。
不是哈大全不追,有一群二鬼子挡着,想追也追不上去。
回到城内,孙大爷等人亲自下城迎接。可以看出马世龙的表情有点异样,大概是在嫉妒哈大全。
马世龙昨天出城,砍杀了一天,部下损失惨重。
可哈大全出城,开了几炮,一个冲锋就把敌人打跑了。
两厢对比太过强烈,也难怪马世龙的脸色不好看,实在是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孙承宗笑眯眯的,一副好好先生的表情。他干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也了解哈大全,知道这个时候需要表扬。
孙承宗说:“守忠一战退敌,功一件。”
哈大全很不好意思的说:“孙大人过奖了,鞑子已有退意,我不过是捡了一个小便宜。进入出城的如果是祖总兵,或是马总兵,都可轻易退敌。”
这话给足了祖大寿和马世龙面子。
当天孙大爷上书朝廷报捷,朱由检感动坏了,屁颠屁颠的跑去祭祖。他心情十分激动,甚至有一点冲动,除了向祖先汇报工作,他还认定了一件事,就是从今以后,就靠孙大爷了。
因为孙大爷实在是很靠谱。
至于哈大全,赶紧把他赶回福建去,朱由检还是无法完全信任他。
可朱由检却没有想过,孙大爷老了,已经六十八了,还有几年看依靠的。
关内四城收复,各路兵马也6续返回驻地。哈大全领着人一路返回天津,他没去北京面圣,只是派王鑫跑了一趟,表达了他对皇帝的忠诚。
朱由检不放心哈大全。
同样的,哈大全也不放心朱由检。
时间进入三月份,北京郊区的天气开始转暖。实际上这年冬天也不冷,按照现代名词讲,就是暖冬。
哈大全一路慢慢悠悠的走,到了顺义的时候,他写了一份信,大少通过驿站送到福建去。
可顺义的官员,很委婉的告诉哈大全。“闽国公,朝廷在去年就把全国的驿站都裁撤了,您要邮信,恐怕得令想办法了。”
哈大全惊愕的问:“你说啥?驿站都撤销了?”
官员很歉意的说:“是啊。去年就撤销了。”
“都撤了?”
“都撤了。”
哈大全心道:要坏,要出事啊。
他这么想,完全是因为一个历史名人的关系。
崇祯二年,立志重振江山社稷的朱由检,接受大臣的意见,为了节省朝廷的开支,减轻地方上的经济压力。
在这年四月,时任刑部给事中刘某某(他名字后面的字,太难找,就不写了。)上疏,简易裁撤各地的驿站。
经过计算,可以为朝廷每年节省八十万两的经费开支。
朱由检听闻大喜,还专门表扬了刘某某,并雷厉风行的执行了。
不久之后,刘某某滚蛋。
因为裁撤驿站,绝对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蠢事。裁撤了驿站,国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百姓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却砸了上万名驿卒的饭碗,这些没有饭吃的驿卒,少数回家种地去了,大部分人选择了更有前途的职业。
造反,其中就有一个驿卒出身的历史名人,他叫做李自成。
实际上,在崇祯元年,陕西就有盗匪横行,陕西巡抚呈报给朝廷的报告里,就记录了大批盗匪的称呼。
其中主要是外号。当时李自成还在做驿卒,还在过着混吃等死的生活,甚至没有想过要造反,更没想过要建立一个叫大顺的政权。
哈大全本想上疏建议朝廷全国缉拿李自成,可转念一想,现在李自成还是一个小毛贼,他多说一句话。李兄弟就能名满天下,当强盗的不怕出名,越出名混的越开。
所以哈大全一句话都没说。
信就不寄了,马上就要回家了,也不差这几天。
哈大全就说了一句。“这驿站没了,真是不方便啊。”
过去一年福建一直处于独立状态,中央下达的政令很难施行,根本就是不可能施行。所以福建的驿站都没有撤销,还养着几千个驿卒。
哈大全控制福建,直接把驿站的功能开放向民间,功能类似于现代的邮局。只是服务范围限制在福建境内,这一方面帮哈大全监视了民间的情况,也帮哈大全搂了不少的银子。
古时候,中国人都鄙视商贩,很少有当官的原意经商。
不过,作为穿越人士的哈大全,却喜欢做商人,从中谋取暴利。所以哈大全在福建过的很滋润,积攒下来的银钱,数目十分的庞大。
如果哈大全把账目公开,足以让朱由检撕破脸,在跟哈大全打一仗。
哈大全一路返回天津,又呆了十几天后,登船带领部队返回福建老巢。
现在,他已经是名正言顺的闽海王了。
临走时,朱由检派人赠送了许多的封赏,京师一战,两个人的纠结算是解开了。
袁崇焕还关在监狱里,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