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大卫把球传过来,二世接球后,突然内切。在牛津邮报队稀松的防守空档中快速闯关,看到自己的前锋乔治正在与对方中卫纠缠。二世没有传球,斜向带球绕过两人,突然起脚。球的力量很大,皮球拉出一条斜线,成一道三角形,撞在横梁下方,窜入球门。
二世感觉到射门时还是没有压住皮球,但是从别人看来这时一个好球,力量大,速度快,角度刁。
场边几百名球迷也开始欢腾,他们也不知二世的名字,就鼓掌大笑,在场边自如自乐,很是热闹。
场上比分变成1:1,二世这个进球也恢复了大家的士气,比赛的场面开始好看起来。
二世身边就又多了一个防守球员,两个球员轮流上前,对二世不停地骚扰。但是这时对方中场防守人数出现问题了,在二世与大卫二过一时,竟然没有人去防备大卫。大卫一看,不传球给二世了,直接中路推进起来,等到了对方的大禁区附近,才有防守球员阻挡,大卫把球传给了无人紧贴看守的乔治,乔治接球后,又一个二过一,大卫接球后还调整一下,球飞入球门,2:1。
这一下,牛津假日街头维多队员们更兴奋了,动作也放的开了。
场边传来一阵阵的喝彩声,虽然这时双方都没有进球,但是今天到场的球迷都是喜欢足球的,这个有没有胜负关系的比赛,不就是看大家表演吗?
二世现在的技术花哨过人动作很少,都是一些实用足球技术,漂亮的技术动作,二世还没有来得及去练习,实际上贝克教练也没有教授。
临近上半场结束的时候,二世却开始飙起速度来了。在球场边路宽阔地带,那是二世一个人的天下,牛津邮报队一个人去防守二世,那真的难。
二世就凭借速度开始沿边路狂奔。现在二世不需要将球提出几米远,人在跟着球后面追着踢了。二世边路带球冲锋,人与球基本保持两三米远。
二世大步流星的在边路带球驰骋,这时场边的球迷也被二世飙起来的速度给看傻了。
原来场边球迷映象中,看技术,二世不是很出色,就是停一停球,接到球后传给别人组织,自己带球能突破就突破,不能突破也没什么假动作,基本就是一脚两脚球的过度。
现在一看二世带球狂飙,球场内外惊呆了一批人。
牛津假日街头维多队员还好,大家都知道二世的杀手锏就是速度,但是别人不知道呀。
对于牛津邮报球队球员来说,他们不认识这些学生球员,也不了解街头维多队这支队伍情况,的确没处了解。
南郊公园现场球迷更不说了,他们是看报纸才知道这场比赛的。现在进了一个球的二世,对于现场的这些球迷来说,二世就是一个外国青年留学生。但自从二世打进第一个球之后,就有一些球迷注意上了二世,感觉二世踢球简练实用,不花哨,符合职业赛场上球员惯例。
但是在业余比赛中,球迷观众最稀罕的还是看球踢得漂亮,业余比赛看点就是看谁的技术好,这才能引起球迷喝彩的。
所以在二世进球时,现场球迷就是鼓掌鼓励一下二世,可能还有就是看在国际友人友好的份上。
但是此时此刻,二世边路带球狂飙突进,那矫健的身姿,闪电般的速度,风驰电掣,让人看到不由得热血沸腾起来。一时间,那叫公园球场四周的球迷观众就突然安静下来。
或许球迷观众被这种意料之外的情形给震惊了,也许是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是他们确实是没有想到,一个亚裔球员能够有如此这般的速度,不由得让人开始兴奋起来。
就在这几秒钟,等牛津邮报的球员反应过来,准备两人或多人夹击二世时,二世这时已经带球冲到到牛津邮报队的大禁区边缘了,还在高速前进。
这时球场边的观众球迷终于反应过来了,倒吸一口凉气,感觉二世就是在冲击自己支持的球队的防线,把二世看作是敌人的突击手,不禁嚷嚷开来,危险!防守!危险!
那的确危险,二世进入大禁区后,迎着对方球员将球一拨球,球离开身边三米远左右,二世速度不减,两步跨到,超过对方防守人员半个身位,右脚一脚劲射,这回球压住了。
皮球就在对方后卫叉开腿的脚尖和守门员扑倒在地的手指尖指向的两条平行线的垂直相交线路沿地面飞行,窜入牛津邮报球队的大门。
现场没有音响,没有比赛解说员,没有那声歇斯底里的长长的那声“GOAL”,但是这并不妨碍南郊公园球场边这群球迷和观众在脑海中出现众多经典的足球进球画面。
南郊公园运动场边的球迷和观众仿佛自己就坐着酒吧里,看到电视上球星进球了,那解说员大喊“球进了——”。也有的球迷观众就是感觉到这不是一场业余的野球比赛,仿佛自己就是置身于英甲赛场,观看一场关键球的比赛。
等到牛津大学替补球员和教练贝克先生在场边鼓掌,跳跃欢呼时,这时南郊公园球场的球迷仿佛终于清醒过来,稀稀拉拉的掌声开始响起来,一声高过一声,一浪强过一浪,球场四周掌声终于连成一片,这时球场四周的手拉手围墙已经不复存在了,手都用来鼓掌了。
这时,现场的球迷终于真的为二世欢呼起来,纷纷打听二世是何许人也,可惜,二世就是天上掉下来的,这群球迷没有一个知道二世的基本情况,只是知道二世是牛津大学的学生,剩下的都不知道,只知道二世是牛津大学学生,那是因为报纸报道这支球队就是牛津大学学生组建起来的。
场边的球迷观众也被这个技术不出彩,速度飙起来那也是令人热血沸腾的亚裔球员给倾倒了。
球赛上半场结束,比分3:1,牛津假日街头维多队领先。
。。。
第三十三章 风吹两面倒的快乐
上半场比赛结束后,在休息时,这时才有的球迷忽然反应过来,他们来到南郊公园球场是来看一场业余球队比赛的,应该没有支持某一个球队的立场,只要哪个球队球踢得漂亮就为哪个球队喝彩。
但是刚才自己怎么突然对那个亚裔球员产生了他是自己球队的对手和敌人的感觉呢?
这不科学呀?我们也不是牛津邮报球队的支持者,反而是牛津假日街头队的支持者,喜欢这帮学生球员,喜欢他们这个比赛的倡议。
也许,那个亚裔球员飙起速度,给人压力太大了,让人不由自主地为另外一支球队担心起来。
现场不少球迷现在缓过劲来,不由为自己表现大失水准,感到一丝不好意思,心理告诫自己,这是一场街头业余野赛。
下半场的比赛开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牛津邮报球队暴露后劲不足的问题了。
虽然牛津邮报队队员身体技术也不差,但是他们年龄比街头维多队的年龄要大,平时工作也忙,踢足球就是保持自己有一定的运动量,但是那也是一个星期,或者多个星期才能踢上一场,这个真的没有办法与假日街头维多队学生球员比。
本场比赛,牛津假日街头队场边还有一位主教练呢。贝克教练有时就站在场边指挥,有时就拿一瓶维多可乐,坐在一个小树凳子上,看着。
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贝克教练在场边就如同古代战场上的鼓手和旗令兵,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表情,往往就能扭转牛津假日街头球队的不利状况,这时贝克教练如同一根定海神针矗立在场边。
牛津假日街头维多队,现在比分领先,没有什么压力,牛津邮报的队员体力下降得很快,防守已经不像上半场那样紧密了。
空间大了,街头维多队的球员踢得兴起,技术花样一个接一个来,配合也开始精妙起来,赛前准备的东西终于都打出来了,队伍进入到深度磨合中。
场边人群一阵阵欢呼,比赛虽然是业余的,但是足球踢得确实太漂亮了。
特别是这群年轻学生球员,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走上职业球员的道路,但是小时候接受的足球专业训练到现在都基本上没有停止。
这帮学生球员也是知道自己,已经难以往职业球员这一条道上发展了。平时没事训练足球时,自觉不自觉地就开始将就把足球技术动作复杂化,开始一味追求足球技术美感了。
当然,这里面不包含二世,一个是因为二世刚接触足球不久,得到的都是足球基础中基础的足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