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字!”
这何尚书本来就素有威望,张振灏哪里知道自己的劣迹都被查得一清二楚?竟是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何况张振灏这种裙带党本来就是不讨人喜欢,他竞争上位的时候还是踩着不少大将的脑袋上去的,后来更是把兵部侍郎李觅狠狠的羞辱,导致其愤然辞官,可以说是名声狼藉。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此时这厮倒霉,并且被重重的抓住了痛脚,当然是墙倒众人推,朝中至少有一大半的官员都在站出来大骂。甚至有几名王党的自己人混杂在其中。
崔王女冷冷的道:
“君上,这就是你处理的好国事,用的好人!”
崔王女这句话,却是携着满朝沸腾的怨气说出来的。既是在借势,也是在一锤定音,何况张振灏确实是一时得意后。崔疆一力推动他上位的,竟是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崔王女却是接着道:
“你先前竟然还不痛定思痛,自审一番,还要说什么御驾亲征,你如今刚刚加冠,打过仗么?见过死人么?御驾亲征是可以随随便便说出口的吗?本来以为你年纪渐长,应该主掌国事,但你看你用的是些什么人?以倾国之力支持一个李明华,最后把六万大军糟蹋得只有几百个人逃回来!你用一个讨蛮将军,上任十天,刮地皮就刮了六万两银子,更是激得边关兵变!”
崔王女说话,就这么一不带半丝语气表情的冷冷说出来,声音平淡,也没有起什么高声调,却是指着事实说话,一句一言,半点都没有什么夸张,崔疆居然发觉自己怒火冲天,却是根本无从反驳,就连群臣当中十有**都觉得崔王女说得很有道理。
崔王女以呵斥国君为开端,自是威凌全场,此时停了一停之后才道:
“事已至此,还是以先处理目前的糜局为上,追究责任之后来谈,天下哪里有长胜的将军?南下的军队虽然吃了败仗,却是不能加罪,也不要呵斥,多加抚恤为主,以怀柔为上,有什么小过错的就不要深究了。一旦此事传扬出去,恐怕会引来他国觊觎,当务之急,是要守紧边关。”
听了崔王女的话,几名将军都是觉得是老成持重,谋国之言,纷纷站出来道:
“殿下所言极是,虽然丧了六万人,但其中辅兵也有三万,辅兵瞬间就可以补充完毕,少了那三万精锐,我东夏还有战兵三十万,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再募集一批军士补足兵额就可以了,严加训练,三个月后便能恢差不多复元气。”
崔王女接着又道:
“吴作城孤悬在数千里的荒凉之外,也不知道碍着我东夏什么事了,非要去兴师动众。我料定这帮草原人也是不会做出杀俘的行为,六万大军当中都是精壮,只怕有一半都要被他们留下来当成是牧奴。之前礼部的郝郎中曾经主持过对吴作城的边贸对吧?在那边有没有相熟的人?”
那郝郎中立即应声出列,沉声道:
“有的。”
其实这厮心中也是早就心花怒放,吴作城那地方你好好的和他做买卖,赚的银钱一样的丰厚,此时搭上了这件事,少不得又是要捞到一笔丰厚的外快了。而且他更是暗自心道不仅仅是有相熟的人,他们的书信我身上现在都还有几封呢。
ps:我靠靠靠,起点今天卡成了2003年的传奇了!!当年我在蜈蚣洞一面砍怪,一面大骂:一步一卡,盛大要垮。。。。。。
今天上作者专区上了一个小时!!
第四十三章声东击西
因此,郝郎中觉得自己说了一个“有的”以后,更是觉得似乎完全不能将自己胸有成竹的心态给形容出来,为了避免的煮熟鸭子飞走,便急忙补充道:
“不敢隐瞒殿下,臣有个表弟念书不成,便是在做商人,多在塞外草原上奔波,对那盘踞吴作城的三里部底细也是一清二楚,若是臣来主持此事的话,敢说一句,不必耗费国中的金银财帛,便能让被俘的将士全身而退,说不定还能充盈国库。”
郝郎中说出来这一番话,就连沮丧无比的国君也是惊异的的抬起头了看了一眼。说实话,倘若真的能做到这一步,那端的可以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崔王女便道:
“汝真有此把握成此大事的话,那么当晋位侍郎。”
众人都知道,这郝郎中也是王女党中的骨干,王女也是有意提拔他,因此一下子便将他擢升为侍郎之位!郝郎中昂然道:
“那就多谢殿下开恩了。”
崔王女环顾群臣,凤目凛然的道:
“我知道你们想说我厚此薄彼,这样,若哪位可以像郝郎中一样,主持此事不耗费国中的金银财帛,便能让被俘的将士全身而退,说不定还能充盈国库,那么谁就可以接了这个差使,官升一级!”
群臣面面相觑,吏部的许天官许尚书忽然道:
“若是郝郎中把事情办砸了呢?”
这郝郎中也是个狠人,一咬牙道:
“这天底下本来就没有一定要成功的事情,之前李明华出征的时候信誓旦旦,说必然为我东夏开疆拓土,结果呢,六万大军回来的不到六百人,那盘踞吴作城的三里部更是凶横无比,下官也是要提着脑袋去做事。”
“不过。。。。。。。”
郝郎中故意将话拖得长长的。卖了个大关子:
“既然许大人这么说,那郝某便说一句,倘若事情办砸了,自是辞官回家,可万一要是在下侥幸做成了大事,少不得就要来吏部做个侍郎了哦。”
郝郎中之前是礼部的郎中,这等冷衙门和吏部这等炙手可热的地方比起来,那简直都是有天渊之别。也就是说,他来吏部做了侍郎,就相当于还要额外擢升一级。郝郎中既然这么说,其余的官员也是微微点头,这世上没有完全的事情,你既然要别人只能成,不能败,自然就要加些筹码了。
吏部许尚书也是老油条,一直中立的人物,却是一时不慎,被郝郎中利用权术迫到了这种程度。还能怎么样?只能大笑道:
“既然是这样,老夫也期望将士早日归国,吏部当虚位以待了。”
接下来的事情国君在旁边生闷气不说话,却是有崔王女在。她垂帘五六年,一应事务都是熟极而流,便迅速的处断了下去,十分果决干练。群臣忽然又对比了一下这些日子国君亲政后有权的表现,立即心中就有了比较,自然觉得崔王女比较靠谱。
将这一次败仗的手尾处理妥当之后。这时候崔王女才将脸一板,冷冷的道:
“赏罚分明,才是治国之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这一次征讨吴作城,本宫就是反对,只是见到国君都是支持,十分热衷,因此闭口不言。但是,如今六万大军,溃败成如此模样,仅有寥寥数百人返回,正是兵部辅佐不力,何尚书,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这何尚书却是王党,三个月前才被推举上来的,只是在任上出了如此大的篓子,并且王女党也确实在此事上没有任何掣肘,所以连推诿的借口都没有,难道说是国君见事不明,或者说是手下办事不力?这两种说法都是自寻死路的。你兵部尚书本来就是匡扶君王,挑选贤才啊!
因此何尚书只能长叹一声道:
“此败老夫难辞其咎。”
崔王女淡淡的道:
“三月前你上任的时候,便是让你以侍郎的身份,暂领尚书衔,既如此,尚书衔就去了吧。”
何尚书浑身一震,几句话便将他从尚书降成了兵部侍郎,却是无话可说,只能退下,心中的痛楚,却是难以言语啊。
接下来崔王女道:
“此战败绩,很大原因是因为李明华忽然暴病,然后卒于任上,却是他忠勤有余。才具不足,因此也就不加罪了,以本兵职衔入葬。”
没有人会和一个死人过不去,都是纷纷称善。
接下来处罚了几个之前摇旗呐喊得最厉害的王党以后,崔王女才看着忐忑不安的张振灏森然道:
“此人所为,已触犯我东夏刑律,自然应该由刑部尚书定夺。”
张振灏张口结舌,却是说不出话来,崔王女却是叫出了她的手下骨干,刑部尚书李淮,自己闭目养神了。很显然,对付这样的小角色,还需要崔王女这种**oss出马吗?
而李淮在刑部尚书上已经呆了七年,有名的李铁脸,李青天,在民间的声誉也是极好,至少有九成以上的案子能够做到秉公直断,这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什么?你说既然是青天,为什么不所有的案子都秉公执法?
开什么玩笑,不知道进退取舍的人,能坐到刑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君子起于微末之事,事急也只能从权。林封谨和崔王女在闲聊的时候,便给此人下了判语:知进退,明得失。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已经是相当之高了。
李淮看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