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征有经天纬地之才,而又直言进谏,为人坦坦荡荡,无所隐藏),灵柩恩准葬于昭陵(唐太宗为自己选择的墓地)。
为了让魏征享受一场风光大葬,李世民还特地赏赐魏征正一品官员才有资格使用的仪仗队和乐队(魏征官衔从一品)。魏夫人上疏婉言谢绝,认为不按规定办事有违魏征为人的一贯作风。最后只是用大篷车将灵柩送到了昭陵。
就在送葬队伍缓慢地走在从长安城到昭陵的路上时,皇城内苑西楼上,一个人目送着送葬队伍痛哭失声,身边的案几上,放着他刚刚为魏征写好的碑文。
一旁的侍从们面面相觑,也不敢贸然上前安慰。只听到痛哭之人嘴里传出几句这样的话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原有这三面镜子,可以及时改正错误。而今魏征已亡,朕就这样失去了一面镜子!”
当年三月,还没有完全走出魏征去世阴影的太宗皇帝正在朝中与大臣们议事,突然接到齐州送上的急报。打开一看,太宗只觉得眼前一黑,几乎昏厥了过去。
大臣们连忙抢上前扶住皇上,大家看了急报的内容,顿时全体震惊:太宗皇帝的亲儿子、官拜齐州军区总司令的齐王李祐,居然造反了!
李祐干嘛要造反?难道他不知道造反是要杀头的死罪么?
李祐当然知道。他选择造反只是因为做了错事,害怕。
话说李祐来到齐州后,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后来竟发现此地山清水秀,人居舒适指数接近100%,加上不再担心有人会时刻管束自己,心情自然也是格外地放松。那段日子,过得就俩字:惬意!
李祐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反正自己一来没有父亲的特别宠爱,二来娘亲家在朝中也没啥深厚的背景,三来好几个哥哥挡在前面,根本没指望当太子,那索性不如就在齐州做个土皇帝,倒也落得逍遥自在。哈哈,潇洒走一回才不枉在人世上走上一遭嘛!
然而,李祐对现状满意,并不表示他身边的人也愿意就这样过一辈子。为了自己能有个光辉灿烂的前程,光宗耀祖,他们必须说服李祐做出点什么来。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李祐的舅舅阴弘智。见到外甥乐不思蜀,他更加为自己一家人日后的处境担心。于是他找了个机会进言说:“大王目前只是个齐州都督,又远在他乡,无权无势,难道就不担心后面的日子么?”
李祐正玩的兴起,觉得舅舅这话实在是杞人忧天,便笑道:“反正当不上太子,哪位皇兄继承皇位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况且我又不曾得罪过他们。”
“话是如此。现在皇上身体康泰,大王贵为皇子,自然无人敢为难。可是等皇上万岁之后,倘若朝中无人支持,再有宵小之辈毁谤诬告,到时恐怕是吃罪不起的!”
听了这话,李祐的玩兴全无,顿时沉默了起来。许久,他才幽幽地吐出了一句:“言之有理啊。那依舅舅看呢?”
“大王若要保全自己,便应多招徕贤士,为己所用。”说完阴弘智故意停顿了一下,见李祐没有反对的意思,便又接着说道,“在下倒是可以替大王引见几位……”
一切都在阴弘智的算计之中。没多久,他便陆续向李祐推荐了几位“能人”,其中以阴弘智内兄燕弘信在李祐看来最为牛气。事实上,这些人根本算不上什么人才,准确地说,就是些终日混迹街头,不入流的古惑仔一类。只是,在长期在深宫中成长、对外面的花花世界不甚了解的李祐看来,他们的确是“见多识广”。听了他们的一通胡侃海吹,李祐的崇拜之情竟油然而生。
正所谓近墨者黑。天天和这些人在一起厮混,李祐也沾上了一身的痞气。他最喜欢做的事便是骑马游猎,无事还喜欢上街赛赛马、撞撞人,搞得当地老百姓对这伙人是又恨又怕。
好在当时政治风气还比较清明,很快李祐的这些行径便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
儿子不争气,老子很生气,只是政务缠身,长安和齐州又相距甚远,那时也没有电话或是网络什么的,做不到经常性的批评教育。咋办?
公事公办。在家为父子,入朝为君臣。李祐为官有问题,最高领导人就下发公文通报批评。于是齐王府连着收到了好几份严重警告。
李祐并没把这些警告当回事,继续爱干嘛干嘛。可是有人怕了。
这个人叫权万纪,时任齐王府长史,相当于齐王府总管的位置。
权万纪一向恪尽职守,曾多次规劝李祐,却收效甚微。收到皇上发来的警告后,他更加坚信自己原先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思前想后,他觉得还是应该端正态度,让齐王主动向皇帝爸爸认个错,说些好话,缓和一下形势。
李祐也觉得可行,反正自己又不用做什么,全权委托权万纪包办好了,自己到时候也就是拿出印章盖个戳,不费事儿。
于是权万纪便带着这份以李祐名义写的谢罪表赶往长安,当面向太宗皇帝请罪去了。
面对余怒未消的皇上,权万纪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言辞恳切地表白着李祐那颗“真诚”的忏悔之心。
权万纪的工作相当成功。皇上的脸色开始缓和起来,言辞也不再过多责备,对于权万纪的认真工作还予以了一定的口头和物质奖励。呵呵,任务算是基本完成。
动身返回之前,权万纪又领受了一项新任务:将一封敕书带给李祐。
回到齐州,旅途劳顿的权万纪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地直奔齐王府,详细报告了此行的经过与皇帝的反应,在把敕书亲自交给李祐后才离开王府。
听说父皇不再对自己吹胡子瞪眼,李祐十分满意,寻思着要好好犒赏权万纪老兄的辛苦周旋。可是在看了他带回来的敕书后,李祐立马又改变了心意。
原来,这份敕书的内容和之前下发的公文并无二致,都是责怪李祐不成器,命令他听从规劝,尽快改邪归正是正经。
联想到权万纪刚刚还在自己面前得意洋洋地吹嘘皇帝对自己的赏赐,李祐很快便下了结论:孤王被姓权的给出卖了!这老小子肯定是在父皇面前告了我的黑状,夸大自己的功劳,所以现在他领赏我挨骂。好你个混账东西!
话说权万纪回到齐州之后,因为先前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工作热情进一步高涨,决心一定要对齐王负责到底。
应该说,在意识和责任心方面,权万纪堪当公务员的楷模。可若要说工作方法和技巧,那可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且看他的新举措:限制齐王的活动范围,从今往后,只能在城内活动,不得出城;将王府内所有的猎鹰和猎犬一律放生,饲养机构解散;原陪伴齐王骑马打猎的古惑仔全部赶出王府,永不录用!
须知大棒做法须配有胡萝卜方能显效。一味地打压和限制只会将事情逼向它的对立面。
很快,李祐和那些切身利益受到重创的人就联合了起来,将斗争的矛头直指权万纪。他们出气的方法只有一种:杀了他!
但权万纪毕竟是朝廷的正式官员,又没有什么罪行,青天白日公开杀人肯定行不通。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暗杀。
既然是暗杀,一来需要精心的筹划,二来就是要严格保密,而这些显然都不是古惑仔们的强项。混迹官场多年的权万纪很快便得知了他们的阴谋,于是他先下手为强,把为首的几个混混抓进了牢房,随即将此事报告给了朝廷。
刑部尚书刘德威奉命前来调查此事,并传达了李世民的指示:召李祐、权万纪等入朝,当庭对质,定要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权万纪接到指示后便启程了,可是心中有鬼的李祐却迟迟不敢进京。长期受古惑仔影响的他居然作出了一个更加短视的决定:派燕弘信的哥哥燕弘亮率人追上了权万纪一行,全部杀光。
这就算是缴了投名状了。古惑仔们趁机劝说李祐据齐州起兵,可成“大事”。头脑简单又容易发热的李祐在众人的劝说和吹捧下不禁心神荡漾,仿佛见到了自己君临天下的盛况。于是他整修城墙,加强战备,征调齐州城内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入伍,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接着打开官仓,重赏全体官兵,并设立“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官职,壮大自己的政治队伍。大大小小的混混们闻讯,集体狂欢,纷纷前往投靠。匆忙之间无人考证官职序列,就随便起名,如“拓东王”、“拓西王”之类,就差托塔李天王了。齐州城内群王四起,一时间搞得是乌烟瘴气。
头脑发热者虽有不少,但大多数人对于当前的形势还是看得非常清醒的。他们知道,古惑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