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丢了申请。张锡很着急,只好去找张知县。结果他刚一开口,张县太爷就火了:“本县只管收钱办事,怎么记得他的名字?!再说东西都给了你这个糊涂羔子,怎么还来问我?”

面对小自己N级的县太爷的责骂,张锡只能是赔着笑脸请教补救的办法。

县太爷袖子一挥:“所有姓薛的候补都给个官做不就得了嘛!”

这话差点让张锡气晕过去。这也行?

可是不这样又能怎样?照张昌仪的话去做,即使日后查起来还可以说是自己年纪大了眼神不好,勾错了人,最多不过降级罚工资;可如果今天逆了这位爷的意思,那自己可是连眼前这关都过不去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最后一共有六十多个姓薛的候补官员得到了任命。估计除了送钱的那位外,其他人等定是以为祖上积德,或是自己人品大爆发了。

如此权势,连宰相也望尘莫及。张昌仪也不知收敛,宅子的宏大和精美不逊色于任何一位亲王或公主的府邸,以至于有人趁夜在他家大门上留了这么一句话:“一日丝,能作几日络?”

张昌仪并不是个胸无点墨之人,他看出来这是利用谐音在嘲讽自己有朝一日必死,快活不了几天了。

他懒得多烦,命人把字擦去,结果第二天门上又被人写了。于是再擦掉,再写。折腾了几次,张昌仪火了,自己提笔加了一句“一日亦足!”

好吧,既然你觉得快活一天去死也无所谓,别人还能说什么呢?从此,再无人往张家门上留字。

看起来张昌仪是无敌了,不过还是有人很不给他面子。

几次在鬼头刀下活命的魏元忠便是其中之一。

来俊臣死后,魏元忠被召回朝中,担任洛州司马。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他被任命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在朝中,他与张氏兄弟不对付,一来彼此本不是一路人,二来双方曾经有过过节。

魏元忠任洛州司马之前,张昌仪每次前往洛州刺史的办公地,都不是乖乖待在院子里听候传唤,而是直接闯入办公厅。慑于张家的权势,无人敢加以阻拦。魏元忠到任的第一天就当面将他赶了出去。张昌仪本还想耍赖不走,但看到魏元忠真的怒了,只好讪讪地离开了。

没过多久,张易之家的仆人在街市上横行霸道,被魏元忠派人抓了,一顿板子直接打断了气。老百姓自然是拍手叫好,但魏元忠与张家的梁子也算是结下了。

这还算是小事。后来雍州长史空缺,武曌在二张的推荐下打算任命他们的另一个弟弟张昌期接任。魏元忠极力反对,说得很直白:“昌期不堪!”。当年张昌期做岐州刺史的时候,治下的百姓不要说安居乐业,连活下去都成问题,只好大量逃亡外地,最后岐州户籍上登记的人口就没剩下几个。这么个玩意,怎么能做统辖西京长安周边事务的雍州长史?

随着魏元忠成为宰相,二张更加切实感受到了他的威胁:女皇年事已高,朝中重臣又都站在太子一边。一旦武曌撒手人寰,魏元忠只要一句话就能送自己归西。

一次服侍过后,武曌不经意的一句话,更是坚定了他们除掉魏元忠的决心。

原来魏元忠曾向武曌表示:自己自从高宗以来屡受国恩,现在忝居宰相之位,却不能尽忠死节,反而使得小人聚集在君王身边,实在是罪过。

这话武曌听了还好,二张就很不痛快了:谁是小人 ?'…'你还要“尽忠死节”,莫非是要和我们拼命么?

那就先下手为强。张昌宗在侍奉武曌汤药时故意表现得愁眉不展,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见“爱人”难过,武曌十分心疼,好言安慰道:“朕不过偶然小疾,卿不必过虑”。

张昌宗是个出色的演员,听了这话他竟然掉下泪来:“皇上龙体欠安,做臣子的理当时刻放在心上。皇上受命于天,区区小病自然无妨,只是最近听到一些人口出狂悖之言,臣着实为皇上难过……”

听了这话,原本半躺着的女皇顿时坐直了身子:“什么话,快快给朕道来!”

“啊,都是些胡说八道的小人之言,陛下不必放在心上,还是安心养病才是。”

“朕让你说,你就说!倘若真有人图谋不轨,朕又怎能安心?”

“是!那昌宗就多嘴了。魏元忠与司礼丞高戬见陛下龙体有恙,就暗中商议,说什么陛下年事已高,不如挟太子而令天下!”

“竟有此事?”武曌惊得瞪圆了眼睛。

“千真万确!”

“混账东西!来人!传旨!即刻捉拿魏元忠和高戬,关入诏狱。朕要亲自审问!”

魏元忠大家都知道,那高戬又是何人 ?'…'张昌宗为何要把他牵连进来?

只因为高戬极有可能是下一个张昌宗!

高戬官职不大,但身份特殊。他是太平公主的情人,与张氏兄弟一样,安身立命之根基都系于女人身上。看到那些和自己身份相似的人,张氏兄弟的危机感油然而生。

两人被捕后,张昌宗也没闲着,毕竟这只是第一步。女皇说了要亲自审问,那么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得有充分的“证据”。

物证肯定是没有的,那就准备人证吧。

张昌宗找到了凤阁舍人张说,让他出面指证魏元忠,当然回报也会很优厚,高官厚禄就在眼前!

他相信如此低成本高回报的买卖,张说一个区区五品官不会不动心。

张说略作思考后应承了下来,这更让张昌宗信心百倍。

这一天终于来了。

武曌端坐皇位,召集太子武显、相王武旦和各位宰相旁听。张昌宗作为原告,将和被告魏元忠当面对质。

召集这些人来,一是为了显示公开公正,二来也是给武显等人一记警告:本女皇还好好活着呢,你们都给我老实点!

好戏开场。

首先发言的当然是原告张昌宗,他妙舌生花,将魏元忠等人如何商议大逆之事说得天花乱坠,仿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对于这种无中生有,被告魏元忠当然是矢口否认。

双方你来我往,都称自己说的是真话。费了半天口水,最后还是势均力敌。武曌和武显却是越听越糊涂。

这时,张昌宗祭出了自己的法宝:“凤阁舍人张说亲耳听到魏元忠等人私语谋逆,请陛下召来张说对质。”

这时,在宫外等候的远不止张说一人。“张昌宗举报魏元忠谋反案”轰动了整个朝廷,所有官员都在关注该案的进展。作为重要的证人,张说的话将直接决定魏元忠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决定着官员们会以一种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这个朝廷。

张说略微整理了一下衣冠,准备和前来传令的宦官一同进殿。耳边又响起了同僚们的劝告。

“名声和正义最为重要。鬼神不可欺骗,人不能靠依附奸邪小人而苟活于世!如果你因说真话而被流放,那会是无比的荣耀。如果你不幸遭遇不测,我自当面见陛下为你据理力争,就是死也要陪你一起。今天努力去做,后世万人景仰。一切就看你的了!”——同为凤阁舍人的宋璟鼓励说。

“公岂不闻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殿中侍御史张廷珪的规劝。

“不要在历史上留下恶名,连累你的子子孙孙都抬不起头来!”——这是左史刘知几的忠告。

伴着这些忠言,张说气定神闲地走进了金殿。

一到殿门口,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扑面而来。迈过门槛的瞬间,张说迅速扫视了殿内各人:武曌横眉怒目,武显等人一脸严肃,张昌宗和张易之俊秀的脸上则带着一丝得意的微笑。

反应最大的当属魏元忠。看到这个突然出现的“证人”,他带着失望而又略带恐惧的声音喊道:“张说,你也要和张昌宗一起陷害元忠吗?”

张说立定,同样大声地回斥道:“魏元忠你身为宰相,怎么说话也像街头的小人物一样没有水准?”

张昌宗等不及地一旁催促道:“别说废话,赶快告诉皇上,魏元忠都说了什么?”

张说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奏报道:“陛下请看,当着陛下的面,张昌宗都这么逼迫微臣,可以想象他在宫外是怎样一种气焰!站在这大殿之上,面对太子、相王和诸位重臣,臣不敢说谎,臣没有听到魏元忠说谋反的话,是张昌宗逼我来作伪证的!”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张昌宗和张易之很快反应了过来,大叫:“张说和魏元忠狼狈为奸,一起谋反了!”

武曌也为这太过戏剧性的一幕而震惊了,她厉声说道:“卿等慢慢说来!”

张说正视着二张,问道:“你说我和魏元忠谋反,有何证据?”

张昌宗得意地哼了一声:“禀皇上,张说曾说魏元忠是伊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