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随其后的汽车,由秦效礼开着,车上坐卢芸凤、薛静怡两个‘女’孩子,车内谈话自然没有那么多……话不多说,嘴巴也不能闲着啊,卢芸凤便拿出了西洋糖果,给薛静怡和秦效礼吃。秦效礼将糖果一放进嘴里,不像卢芸凤和薛静怡那般慢慢地,而是大口嚼,连连说好吃,卢芸凤便给他抓了一大把糖果……
行在最后的,是卫队四兄弟,以及秦效礼手下的十位士兵,十四人皆骑着快马,三旺骑的是骆帮主的火焰驹,走在前面,催马加鞭,一路引领……
尽管马蹄赛不过汽车轮子,但联系上路面凹凸、硬软、宽窄等诸多因素,骑马的兄弟们,即便跑不到前面去,但也不慢,一路紧紧跟随,倒也不掉队……
第337章 设伏
车进马奔,一行人穿过平川之地,进入山中……
天晴好,风在吹,天空被吹得干干净净,一丝云都没有,瓦蓝瓦蓝,像原汁原液的颜料,没有掺和一丁点水,太阳的七‘色’光柱,挥动其间,又若蓝宝石,纯净,透亮,熠熠……
冬日的山,显现出一派萧索之景来,松柏满坡间,暗绿暗绿的,忽而一过渡,杂木成林,土黄‘色’枯叶,硬撑撑支在枝杈上,风一吹来,像满山站满了饥饿的人,若有食物抛掷过去,扬起的手臂,胡抓‘乱’挖……
就着蓝莹莹天幕之底衬,枯叶,衰草,棱岩,秃坡,颓然与欣然相叠,让人慨叹着造化的雄奇,四季轮回的残酷……
陡坡渐多,弯路渐多,常常是看似触手可及,抬脚便至的一处,脚下的路,却要盘绕半天,拐来拐去,方能抵达。许多硬硬的拐弯处,一面是‘逼’压而下的尖尖岩石,一面又是深不见底的山沟,汽车便减了速度,马的口鼻里也喷起了热气,四蹄节奏,缓慢了下来……
每遇大的拐弯,杨秘书将方向盘大幅度地一拨转,汽车便朝一侧倾斜,骆帮主的身子,一下靠在了陈叫山身上,一下又靠到了吴先生身上……
杨秘书意识到自己开得稍稍快了一些,便将速度降了些……秦效礼驾驶的汽车,坐的是卢芸凤和薛静怡,自然对拐弯倾侧,毫不在意,秦效礼一加油‘门’,便赶到了最前面,一路引领……
一进入山中,秦效礼的感觉,逐次地进入到童年的情境中去……
城市与集镇,兴许随着光‘阴’转换,这里起一座楼,那里拆一间房,这里修一条路,那里砍一片林,使人常常感觉到空间的无穷变化。而在这山中的许多地方,兴许一直如此,唐朝是一条沟,大清还是一条沟,民国了,沟仍是那般模样,没有出现任何人为建筑,没有任何的填充或掏挖,纵是所谓变化,不过是一年又一年,草木枯荣,青黄转换……
老去的,只是时间,山就在那里,从来未变……
秦效礼一路引前,进入到家乡区域里,尤其看见老家所在的那条沟,通往沟底的那条岔道,那座矮矮圆圆的小山,依旧矗立在沟底,一如多年前的模样,山不老,光‘阴’如流,人非昨……
秦效礼犹然记得,小时候常去沟南边的那竹林里,采挖笋子,回来时,拖了鞋子,爬到那矮矮圆圆的小山上,跟大哥、二哥、四弟他们几个,用尖棱的小石头,在山顶上划出了各自的“城堡”,光着脚丫,冲来跳去,攻城拔寨,被攻陷的失利者,便要将篮子里的笋子,进贡给胜利者……
秦效礼想好了的,先送陈叫山他们回了乐州,住上一天,然后再返回老家,跟老爹和大哥,好好住上几天,在老家过个年,去娘的坟前烧些纸,跟娘说些贴心悄悄话……
秦家沟逐渐后退了去,前处的山变得莽莽,山路起伏愈来愈大,上坡犹若上墙,下坡也如跳崖,秦效礼收回了诸多的思绪,专心开车,稳稳向前……
秦效礼眼睛看着前方,怎会留意到路之一侧,枯干‘欲’燃的衰草间,正伏爬着日本人,穿着野外作战军服,与草木浑然一‘色’,搭着望远镜,镜头死死地套着一截山路,一刻也不偏离……
待秦效礼的汽车驶来,杨秘书的车随之跟上,再过片刻,后面的马队,亦哒哒哒哒地行过,其中一个日本人,便将无线发报机的皮箱子打开了,缓缓扯直了发报机天线,在岩石上放稳当,戴上耳麦,“嘀嘀嗒嗒……”地发出了信号……
前方二十里处,有一地方,名曰“鹤‘腿’峡”,两面是万丈巨崖,合夹一处,近于相合,中间的路,被‘逼’仄得俨然一线,乃一处最宜设伏袭击之区域……
中田静机领着十个天葵社成员,埋伏在鹤‘腿’峡。中田静机尽管不清楚这里的地名,但以军事作战眼光,挑来选去,最终选择了鹤‘腿’峡,‘欲’在这里,将陈叫山一行人,全部消灭……
昨天下午,情报员向中田静机报告说,陈叫山一行人打算返回乐州时,中田静机踌躇满志,在屋里踱来踱去,思谋着……
最终,中田静机下令,所有天葵社成员,包括与岩井恒一郎一起,从上海赶来的上海黑龙社成员,全部进入此次设伏行动中。所有人员,共分为四组,一组留守天葵社,并紧密关注陈叫山一行人的动向;二组在西京城以西的岔路处设伏,随时关注陈叫山一行人,此岔路口,向左通秦岭,向右通岐山,陈叫山们回乐州,正常是必走左边一道,但中田静机为了确保设伏行动,万无一失,仍坚定地在岔路口设下了观察点;三组在秦岭腹地设伏,为前哨情报站;四路由中田静机亲自率领,大队人马,集中火力,在最最险要处设伏,以期将陈叫山一行人消灭得干干净净,一人不留……
天尚未完全黑,二组、三组、四组便提前出了城,奔赴各自的据点,留守待命,静观其变,四路人马,皆以无线电发报机,随时保持联系……
“嘀嘀嘀嘀……”几声响,守候了一夜的中田静机,原本已有些疲倦不堪,忽然见无线发报机的信号灯骤然变亮,顿时来了‘精’神……
“目标已过三组设伏点,请保持‘精’力高度集中,随时准备进入战斗状态……”中田静机读完了电文,撇着嘴,使嘴巴上的一字须,朝上噘着,眼睛里喷着火,兀自默默点头……
中田静机将皮手套脱下来,叠合在一起,拍了两拍,用日语大声喊,“检查枪械弹‘药’,进入各自区域……”
四组的日本人,听到了中田静机的命令,迅速站直了身子,将手里的机枪,一番检查,并将装有手雷的木箱,依次打开了‘插’销闩子,伸手去抓手雷,挨个地朝各自身上装去……
“”一阵响动,四组成员,分为了两队,一队留守原地,另一队疾速跳下高坡,草木一阵摇动,在山风吹拂之下,感觉上与起先之状态,并无两样……
一队人马来到了官道上,从随身背着的帆布口袋里,‘摸’出了大把大把的三棱刺,朝官道上分片撒开了去。而后,迅速爬上了对面的高坡……
对面高坡上有几块大石,生生卡在半坡间,四个日本人爬到大石上方,先掏出小铁铲,将大石下面的土层,掏挖了一部分出来,然后,抱来几块西瓜般大小的石头,以此为支点,而后从背上取下了钢钎,合力不断地按压钢钎,并惦着劲儿地朝大石蹬去……
一阵按压后,猛地一蹬,大石骨碌碌地朝坡下滚去,越滚越快,指头般粗细的小树,挡不住下滚之冲力,被大石碾压而过,“喀嚓喀嚓”断裂声传来,土烟腾腾间,大石猛地跳了一下,越过一段小土坎,直接朝官道上飞了去……
“咚”一声巨响,大石横横在了官道中间……
这是最大的一块石头,其余几块石头,体积更小些,钢钎按压之下,一个接一个地坡下滚去……
“咚咚咚轰……”转眼间,官道被一大堆的石头,封堵了个严严实实……
被大石头碾断的小树枝,经风一吹,晃晃悠悠,也飞到了官道中间,枯叶颤颤,掩映着大石前方密密麻麻的三棱刺……
四组的所有成员,全部进入了各自事先勘测好的区域点,他们其中几人,皆是军人出身,设伏时极为细心,反复用脚将身下的山坡,蹬出许多的小坑来,以便在进入真正状态时,万一情况有变,需要调整‘射’击位置时,通过这些小坑,可以迅速地上移,或下行,而不至于忽然因为脚下打滑而摔倒。甚至,连机枪支架下的坡地,特地用尖刀掏挖了等距离的小窝,使机枪支架卡于其中,再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