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曼施尔申请在大明永久的居住权,这样曼施尔就可以获得在大明的居住权,然后在居住了五年,为大明纳税服务五年之后,就可以成为大明的公民,这也是一些犹太人和西方学者、医生等才可以享受的服务。
至于普通的人,即使获得了居住权,但是想要获得大明公民的身份,也是非常困难的,同时翻译还直接告知了曼施尔,他们还有一个更加轻松的方式获得大明公民的身份,那就是给大明直接上交五万银元,然后就可以获得大明公民的身份。
但是曼施尔不需要,他的身份特殊,大明的犹太人组织会为他申请大明居住权的,至于大明公民的身份,此时对于曼施尔来说也没有什么意识,他现在对自己犹太人的身份还是非常满意的。
曼施尔也得知,在获得了大明公民身份之后,一切的行动和目的都要为大明服务,最重要的是需要对大明帝国和皇帝忠诚,这一切对于曼施尔这样带着理想和信念的人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
随后,曼施尔在得到一份全新的身份牌之后,就获得了在大明活动三个月权利,但是曼施尔也告知,这个身份牌一定要随身带好,如果丢失了,会引起很多麻烦。
曼施尔也非常小心地收好了身份牌,然后一行人就离开了隔离区,来到了上海城区,这是一座全新的城市,和满刺加一样,都是刚刚建成没有几年的,所以一切都是全新的。
但是因为上海的地理位置的优势,于是很多商社纷纷迁移到了上海,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钱庄和银行,于是上海也繁华起来了,主要原因就是海上贸易。
其实泉州在海上贸易上更有优势,但是很多商社还是喜欢迁移到上海,因为上海距离金陵近,这些海商们都知道想要挣更多的钱,最重要的保证是政治保障,他们知道上海距离金陵城很近,可以更好地了解金陵城的政治气氛。
曼施尔从隔离区出来之后,他很快就感受到了大明的自由和文明,他随后就被大明吸引了,没有西方宗教虚伪的假象,也没有等级尊卑,完全是一个自由的世界,难怪那么多犹太人来到这里之后,就不愿理离开,而且一再书信给曼施尔让他来大明。
随后曼施尔进入了上海市区,这里面云集了大明几乎全部的大型商社,同时还有大明的几乎所有的钱庄和银行。
此时在上海城中一个最醒目的位置上,一座六层的高楼格外雄伟,这里就是大明中央银行上海支行的总部。
此时这里车水马龙,全部都是进出的人群,这些人都是将海上贸易获得的金银送到这里,然后换取大明的货币银元或者金元,然后变成存单,之后带走。
于是整个银行的大厅异常的忙碌,进出的海商都是驾着车辆进出的,他们装着整车的财物,这些都是他们交换过来的,其中有金银,也有很多珠宝。
金银可以直接兑换,珠宝就需要明确品目了,其中有一些可以在中央银行兑换,但是这些珠宝的价格是浮动的,大明的中央银行会根据一段时间一种珠宝的兑换情况调整兑换价格,于是这对于很多商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他们不敢保证手中的珠宝是不是贬值了,或者是停止兑换了。
如果是这样,很多商人都会选择在民间处理,这样可以更好地获得回报,但是中央银行和各大钱庄兑换相对安全一些,可以保证及时换成金银。
虽然珠宝浮动性很高,但是商人们在除了金银交易之外,还是会选择使用珠宝,毕竟这个时代珠宝也是财富的象征,同时大明中央银行
第281章 来到金陵
曼施尔在上海看到了大明商业的繁华,同时也让曼施尔深刻地体会到了大明帝国的强盛,尤其是得知了中央银行的运作之中,曼施尔心中更是对大明皇帝的才智感到震撼。
中央银行不仅是一个货币机构,同时也是一个权力机构,掌控着巨大的权利,稳定着大明的商业和货币秩序。
并且曼施尔最敬服的就是中央银行是归属中枢内阁所管辖,这让就可以让国家牢牢地控制住整个国家的商业和货币。
在西方,也有很多大明这样的钱庄,但是他们都是私人性质的,商人追求暴利,这些钱庄基本上可以控制了一个城市的商业和政治。
曼施尔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热那亚城长大的,热那亚和威尼斯一样,都是地中海上的商业城市,同时里面也有大量的资本家和银行家,他们手中的财富可以直接影响这个城市商业和政治,有时这些商人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甚至左右战争。
曼施尔此时得知了大明的银行体制之后,不免对大明的皇帝刘明远一阵敬服,同时曼施尔也知道大明的这种制度在西方世界无法实现,主要原因就是西方世界的当权者是和这些商人和资本家一家的,同时他们也没有大明帝国这种强力的中央集权,于是就放任了资本家和银行家的作为,最后被他们这些人绑架。
曼施尔在一阵惊叹和赞赏之中离开了上海,然后一行三十多人搭乘大明驿站的马车开始朝着金陵城进发。
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刘明远初步完成了在南方驿站系统的建立,其中相对发达一些的浙东和金陵之间早早就建立起了驿站系统。
这套驿站系统结合了物流和人流为主的功能,运送货物,邮寄包裹信件,运送人员等,既有水路也有陆路。
曼施尔他们乘坐的是陆路工具,主要是四轮的加长马车,可以乘坐二十个人,这种加长马车需要四匹马拉动,搭乘乘客的时候,也可以转载一些货物,但是驿站有自己的货车,如果有水路,则是以水运为主。
但是曼施尔他们选着陆地,因为曼施尔想要好好地看一看大明帝国,曼施尔他们一行三十多人,乘坐了三辆大型马车,然后开始朝着金陵城出发。
从上海到金陵的驿站线路是最繁忙的,其中货运最多,同时货运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至于客运,则是水路和陆路相结合。
曼施尔坐在这种宽敞的四轮马车上面,速度不是很快,但是非常平稳,这其中既有马车建造工艺精湛的原因,同时也有道路平坦的原因。
曼施尔已经注意到了,在进入大明之后,他就看到脚下的道路非常平整坚硬,后来从翻译那里得知,原来这是大明的一种名为水泥的东西,修建出来的道路和房屋异常地坚硬,寿命也非常长久。
这样平整的路面,马车走在上面自然是非常畅通,曼施尔于是一点颠簸的感觉都没有,同时他所在的马车上面一半都是大明人,这些大明人坐在一起,并没有因为曼施尔他们是犹太人而感到惊奇,每个人都轻松地闲聊着,不时有人到站就下车了。
曼施尔坐在舒服的座椅上面,身边是妻子,然后看着车窗外面的景色,车窗是精美的推拉结构,可以打开看到外面的景色。
曼施尔出了上海城之后,看到最多的就是成片的田地,还有整洁的村落,忙碌的农夫,这些人脸上都带着欢喜的微笑。
看着车窗外面成片的田地,还有一条条沟渠,曼施尔知道大明是一个非常重视农耕的国家,而且也可以看出来大明为了农耕投入巨大,整齐的田地,畅通的水渠,这些都是保证粮食丰收的基础。
曼施尔走遍了西方世界,没有看到过这样规整的田地,在西方世界,农耕技术还非常落后,完全无法和此时的大明相比。
而且曼施尔知道,大明的土地非常多,足够治下的百姓耕种,所以也不有担心没有土地耕种。
同时大明中枢根据刘明远的诏令,制定了详细的田地法令,保证每个农户中,男子拥有十五亩到二十亩的土地,女子拥有十到十五亩的土地,这样就可以确保耕种的土地可以养活治下的百姓。
并且法令上规定一个地区土地和人口是成相应比例的,农民多少人,土地多少都是有规定的,如果一旦出现了农民人口多了,但是土地不足的情况,那么就要政策移民,将一些百姓迁移到土地更多地方耕种。
但是百姓们都习惯了在一个地方生活,自然是不愿意离开,这个时候都可以采取一些政策,鼓励这些百姓搬迁,比如迁移到新的地方会得到补偿,同时耕种的土地也将多少年之内免除赋税。
刘明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人口的增长和粮食的稳定,不希望出现一个地方人口越来越多,但是耕地数量有限,于是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