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元容行礼道:“皇叔一心为父皇和朝廷,文仁佩服!”
“哈哈,哪里哪里,本王只是尽心做事罢了,并无居功的意思,文仁哪,今日你做的很好啊,简直是巾帼不让须眉,倒让本王对你刮目相看!”
赵元容道:“皇叔言重了,我不过是守在后面,看了一场闹剧而已,今日真正辛苦之人,乃是太子和皇叔,我不过是在中间穿针引线,加上通风报信罢了!”
说完,赵元容再不想跟崇王这老狐狸说话,径自往自己的寝帐方向而去。
……
……
赵元容很想回去给纪宁道歉,对纪宁表明是自己太意气用事,这才没有听从纪宁的安排。
但她又觉得抹不开面子,让她承认自己的父亲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始终是难以过心中最深处那一关。
她清楚自己的母亲孝惠皇后去世时,母亲对父亲的那种盲目信任,她一直觉得,自己一定要帮父亲成就伟业,但现在看来,自己只是在白费功夫。
此时的纪宁,却并不介意赵元容对他之前的无礼。
其实以纪宁的心态,完全能理解赵元容对赵康政的那种父女情感,纪宁说出来,也只是想让赵元容看清现实,而非要诚心去打击赵元容。
因为当晚整个营地内都是兵荒马乱,纪宁也没入睡。
一直到快天亮时,外面才有人在叫喊,好似在让所有参加这次封禅大典的人出来集合。
“永宁,外面怎么回事,好像乱糟糟的?”唐解也是半宿没睡,但他后半夜还是入眠,起来后眼睛有些干涩,问纪宁道。
韩玉和另外两名进士也睡醒了,都到帐篷门口查看情况。
纪宁道:“不出意外的话,今日关于封禅大典的一些仪式会暂时取消,我们会提前一步回城!”
“这就结束了?”唐解似乎还意犹未尽,“昨日的封禅大典也算是正常,只是晚上突然闹兵变,现在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居然就要回城?唉!朝廷这是要闹哪出?”
韩玉道:“永宁说的对,子谦兄,你也不想想,城外闹出这么大的事情,可能现在陛下都已经回城了,今日连主持封禅大典的人都没有,我们留在这里又有何意义?”
正说着,已经有官兵过来,挨个帐篷通知关于出去集合准备回城的事宜。
纪宁等人简单整理了衣服,跟随官兵一起到了天坛之下的巨大空地上,此时天才刚蒙蒙亮,并不见銮驾,但文庙大学士马恒等人却在,除此还有朝中的文武大臣以及二百九十八名新科进士。
龙城也没出来,是由左相张俊铭完成了最后的一点告天仪式,随即所有人在车驾的引领之下,准备从正阳门回京城。
纪宁看了行在的方向一眼,那边还灯火通明,显然赵康政暂时还没动身回城的意思,或许这会赵康政还在沉迷逸乐。
(本章完)
第691章 后续
在回京城的途中,纪宁便发现京城内戒备加强。
十二卫兵马接管防务之后,城门除了对御驾以及百官一行开放之外,对普通百姓已经不开放,很多百姓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早晨起来才发现进城做工的进不去,出城办事的也被阻滞。
至于城外叛军到了何处,纪宁并不知晓,但看情况,城外惠王和李国舅调动的叛军应该是没到京城之下便被阻挡,否则这会赵康政也没胆量敢留在城外。
赵康政留在城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赵康政怕死,这会谁都不知城中到底有乱臣贼子,赵康政留在城外,最大可能避免被人所杀。
纪宁理解不了一个贪生怕死的昏聩皇帝的想法,所以他也不去过多揣测赵康政这会在想什么,但他知道,赵康政现在一定是跟车师国公主,以及赵元盈在一起,这昏聩的皇帝,身边的女人也都是在觊觎他皇位的。
车师国公主是太子的人,李贵妃想要为她的儿子谋夺储君之位,赵元盈是叛贼惠王的女儿……
“既然昏庸,也早就该想到不得人心,现在你还能维持皇帝的权威,但等你的皇位丢失之后,看你还如何能力挽狂澜?却不知下一步谋逆的人,是太子,还是崇王?”
纪宁已经猜想到,崇王和太子这会已经在蠢蠢欲动。
赵康政对于身边的危险浑然未觉,要不是他的计划在先,让赵元容帮忙走动和麻痹崇王,最后太子和崇王联手行动,赵康政这会很可能已死于那杯平常不过的酒水之下。
当太子和崇王意识到皇帝不过如此之时,他们是不会放过叛变的好机会,但下一步,必然是太子和崇王两边势力的内斗。
“不管怎么说,暂时也跟我没什么关系,毕竟现在文仁公主那边根本没有与太子和崇王抗衡的实力!”纪宁想到这,心里又有些懊恼,他所帮的人,恰恰是在这次权谋斗争中势力最弱的赵元容,而赵元容性格中还有一些弊端。
赵元容性格中最大的弊端,来自于她为人的坦诚和死板,在纪宁看来,要成就帝王大业,可以讲一定的原则,但在关键问题上必须要杀伐果断,亲情、友情和爱情甚至都可以拿出来作为牺牲品。
当然纪宁不希望自己成为那牺牲品之一。
……
……
回到京城之后,众进士先要到礼部复命。
接下来众进士就完成了所有的祭祀活动,下一步就等着参加庶吉士和学士的考试。
像纪宁这样本身名列在鼎甲范围的,就可以安心回家等着去文庙当差便可以了。
纪宁要进文庙,是他当着皇帝面的时候就说的,现在近乎满朝上下都知道本届殿试状元选择进文庙,就算有人对纪宁的选择有些不屑,但他们也要羡慕,因为纪宁不用参加见习学士的考试,直接就可以进文庙当中。
在礼部完成复命之后,所有的进士也就地解散。
那些准备参加翰林院考试的考生,每人会发一本类似于考试辑要的册子,告知翰林院考试需要考什么,在考试前几天需要做那些准备。
“太快了,三月二十六就要参加翰林院的笔试,要考的东西太多,都跟撰写有关,这似乎不是以文章来定输赢啊!”唐解看过辑要之后,神色有些懊恼道。
翰林院中的人,所做的事情不是处理政务,而是帮皇帝撰写敕令和诏告等等,虽然新科进士进入翰林院只是庶吉士,而庶吉士是没资格直接接触到这些实质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在帮翰林院整理文案,但在考试内容上,侧重点就不再是四书五经的文章,而是原本就不起眼的乡试、会试第二场的考试内容。
负责写公文和诰命文书,而且是以皇帝的名义来写,这些东西都需要提前准备。
纪宁问道:“子谦兄难道没提前多看一些?”
唐解有些汗颜道:“考中进士之后,近乎是夜夜笙歌,谁还有工夫看这些东西?即便偶尔拿起书本来,看书也看得头疼!”
纪宁哑然失笑,无奈摇头道:“子谦兄如此说,似乎也怨不得旁人了!”
唐解哈哈一笑,他自己也不是很介意,因为他知道要考中翰林庶吉士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二百九十八名新科进士,近乎只有不到二三十名吊车尾的进士才不会报考翰林院的考试,至于其他人,多少还是有一些希望录取的。
纪宁自己不需要去考虑考翰林的问题,他直接收拾心情回家。
为了避免被惠王府、崇王府的人找上门,他故意绕了远路,从靠近城墙的方向往自家方向走,路上仔细看过,在甩开几名跟踪之人后,才回到家。
“少爷,您回来啦?”雨灵见到纪宁,显得很开心,因为纪宁现在已经开始准备买宅子,她们又要搬家了。
最开始她跟林娟儿是有些不情愿的,毕竟搬来搬去的很麻烦。
但现在想想,有新房子住,还是很高兴的,而且纪宁也说了新地方会很宽敞,有更多的空间给她们自由活动。
纪宁道:“我只是回来一趟就走,大约在家里停留半个时辰吧,雨灵,为我准备一些早饭,再让娟儿给我烧一些洗澡水,我吃饱之后,沐浴一下就走!”
“哦!”雨灵撅着嘴,显得很不开心,难得见到自家少爷,结果纪宁回来后马上又要离开。
……
……
纪宁吃饱喝足之后,简单洗过澡,为了避免时间不够,他甚至连头发都没洗,毕竟这时代连男子的头发都很长,要梳洗起来是很麻烦,还不如直接不理会。
等他收拾好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