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尘说道:“朕认为报纸刊登章隐去真实姓名,所署用别名较好。朕将这别名称之为‘笔名’,马相公以为如何?”
马韬愣了一下,有些不明白叶尘的意思,但他深知这位年轻的陛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有深意,没有弄明白之前,他也不敢贸然发表自己的看法:“臣愚钝,不明白陛下深意,还请陛下告知。”
叶尘笑了笑,说道:“用笔名有很多的好处,如你的这篇章写了你马相公的大名,即使有人对你这篇章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也不敢说出来,更不敢反驳,这便违反了我们办报纸的初衷之一。还如一个无权无势小民投稿看法与某个有权有势的人看法不同,甚至这位小民的章直接影响了一些人的利益,你说会不会有人去报复这位投稿的小民。”
马韬若有所思,半响之后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所虑周全,臣受教了。臣这给自己起个笔名,其他投稿的人臣也会说出其的厉害关系,由他们自愿选择是否要起笔名。”
这只是一件小事,叶尘点了点头,便继续看手样刊。
共八页,第一版写着创刊词,章作得很漂亮,一看是大家手笔,署名的作者还是马韬。叶尘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迅速读了一遍,粗粗明白创刊词提出四大主题:儒家学说、教化民众、天下唯公、讲励气节。
叶尘看了看,眉头微蹙,想了想,说道:“设七大主题,分别是朝廷时政、百家讲坛、民间趣事、格物探秘、诗词赏析、话本传记、广而告之。”
马韬闻言,不由愣住了,他想了一会,眉头微蹙,说道:“朝廷时政这一主题,臣能够理解,通过报纸宣扬朝廷一些主张,让百姓明白这倒也行。‘百家讲坛’和‘格物探秘’、‘诗词赏析’也说得过去。只是另外三个主题臣实在是难以理解。”
叶尘摇头道:“开设‘民间趣事’、‘话本传记’、‘广而告之’是为了让百姓愿意买报纸,否则你以为有多少人会对‘百家讲坛’、‘格物探秘’和‘朝廷政策’感兴趣。特别是寻常百姓又有几个人会花钱买报纸看各个学派学说、格物大道探秘和朝廷的各种主张政策。”
马韬怔了怔,沉思半响才有所明悟。但又想起另外一事,肃然说道:“陛下,
当今士林之学派林立,这百家讲坛一开,谁是正宗?必然引起大混战。如是尊三代,还是尊周公,还是尊孔子,还是尊孟子,还是尊荀子?大家各有所好。必将会引起学派口水大战。”
叶尘颇有些幸灾乐祸的笑道:“那不更好?”
马韬有些不喜皇帝陛下这般轻佻的态度,但自不敢说陛下不是,叶尘注意到马韬神色表情,想起这个时代人对于儒学的尊崇,对自己坚持的学说派别的拼死维护,不由有些担忧,问道:“马相公是什么学派?又尊谁?”
马韬一脸傲然说道:“臣之所学自然是圣人之学,尊孔圣人。”
叶尘眉头紧蹙,说道:“朕将交于马相公负责,那若是有人投稿章与马相公观点不同,马相公如何处理。”
马韬闻言,不由一愣,说道:“臣明白陛下之意,陛下请放心,臣只会写章刊登到报纸,与人辩论,绝对不会利用手权力阻止其它学派章刊登。”
叶尘郑重说道:“你能这样想,朕放心了。”
…………
…………
“卖报,卖报…………今日创刊,朝廷要在全国建五百台风力水车,近百所蒙学校堂!卖报,卖报,十一份,一报在手,尽知天下风物、朝廷大事………”清脆的童声沿街呦喝,远远传来。韩熙载虽然身为右相,但他深知皇帝陛下不喜官员扰民,所以早将在南唐时的那一套收了起来,平时一般不会动用很大的仪仗,也没有清街,所以才能听到声音。
韩熙载听到这声音,笑道:“马韬动作很快嘛!去给本相买一份拿过来。”
“是。”下人答应一声,很快买了一份报纸,恭恭敬敬的递给韩熙载。
十钱一份的报纸,如果在乡下,没有几个人买得起,但是在夏京不同了,连那些摆地摊做小生意的小百姓只要愿意,也是买得起的。再加早有消息传开,说报纸乃当今皇帝陛下所发明,并亲自下旨让左相大人督办,别的不说,冲着皇帝陛下神一般的名头,第一期报纸又是新鲜事物,计划刊印的七千份,报纸市不多久,被抢购一空,韩熙载派去的下人因为是报了名字是右相府的,才没有人敢和他抢,否则哪里轮得着他。
这一幕,韩熙载刚才也看在眼,他接过还散发着墨香味的报纸,见报头印着一行草书,然后是日期,第一版是整版的创刊词,介绍报纸的功用,提出了七大主题,八大主旨。
第二版是朝廷时政,介绍朝廷时局,各条法令的意义,哪个衙门是主官,办事怎么个程序,后面附有一个自称“西北散人”的点评。
第二更送,等会还有第三更,还没有休息的兄弟不要错过————————————
第七百八十一章 两相之明争暗斗
第三版是百家讲坛,各个学派在这里写短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互相攻讦。
第四版是民间趣事,介绍的是发生在夏京和全国各地,乃至辽、宋等国和地区的各种新闻,如这一版刊登了一篇大体描述近期辽国内乱的相关事情。
第五版是格物探秘,简单描述了陛下微服私访到怀州一个农村地头,以天地格物大道一眼看出大白菜捆叶之后产量能够提长一倍的始末。这一版的内容最是吸引人。
第六版叫诗词赏析,是一些才子词人的诗词歌赋;
第七版话本传记,改编自最近夏京城的一起案的过程,并专门有人点评夏京府监察院分衙的断案判刑引用的律令是否合法、公允!
第八版是广而告之版,刊登的是朝廷开设善人榜的事情,并写了目前排前三名善人榜之人的主要事迹,如排第一名的黄大员外是夏京一名富商,直接拿出五万两银子修建了夏京西城八条街的水泥路。第二名的是银州一名姓刘的豪绅,主要事迹是出三万两银子,修建银州及下辖五个县的六所蒙学校堂。第三名事迹较特殊,是一名名叫高东侠的静州江湖刀客,无意发现一处辽国细作秘密据点,报于当地官府,然后与安全部联手将这处细作据点一打尽。
韩熙载坐在马车,一页一页翻下去,一边点头称是,只是看到朝廷时政版时,嗤笑了一番,他自然看出这所谓的西北散人便是他的政敌马韬。一直翻到最后一页,看到竟然刊登了善人榜的事情,韩熙载的脸色便有些变幻不定了。此事由他负责,但是马韬掌控的报纸却不经过他的同意,便刊登了此事前三名事迹。说起来这有利于他开设善人榜的宣传和影响力。但是这种散布宣传善人榜事迹话语权不在他手掌控的事情让他心极为恼火,此时神色之已经一片阴沉。
不管这目前排前三名善人榜之人的事迹是马韬让人从安全部得到,还是自己右相衙有人将这些并未严密管控的资料泄露给了马韬。但这种宣扬的事情自有他右相衙来做,岂容马韬的来说三道四?这样下去,老夫善人榜的事情岂不是马韬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想到这里,韩熙载抬起头来,喝道:“停车,掉转马车,本相要进宫面圣。”
韩熙载在看着,但他却不知道同一时间,马韬已经进宫和叶尘讨论着。
叶尘饶有兴趣的看着手里的报纸,对马韬笑道:“不错,是朕心报纸的样子。”
马韬站立在一旁,笑道:“多谢陛下,不过这第八版广而告之,臣未经韩相公的同意,便刊登了善人榜前三名的事迹,只怕会惹来韩相公的不满。”
叶尘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左相和右相之间明争暗斗一直存在,但只是争权而不夺利,便不会越过他的底线。他便乐见其成。显然,第八版这次刊登的内容是马韬又一次与韩熙载之间一个争斗。而马韬此时向自己说出此事,便是想经过自己的金口御言坐实了此事,堵住韩熙载的一切兴师问罪。
对于这一点,叶尘并没有多少不满,人与人之间互相借力,这本来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他是皇帝也不能免俗。不过,愿不愿意被借力,那是叶尘的事情了。
叶尘深深的看了一眼马韬,后者在叶尘目光之下,忍不住心头一颤,只是低着哪敢看叶尘一眼。
叶尘忽然笑道:“其实朕让韩熙载设立善人榜,并不只是次小朝会所说的那几个目的。嗯…………韩熙载也来了,朕刚好给你说二人通个气,心有个数。”
话音刚落,便有太监进来说右相韩熙载大人求见。叶尘让人传召进宫。
韩熙载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