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宏图-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要说动朱丞相退兵,若是有机会的话,我还准备去一趟安庆或者天京,见一见翼王,毕竟,到时候,咱们身为翼殿之部属拜见翼王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再则,若是小弟所料不差的话,他朱丞相断不会退兵!”

  双眼眯着,何用臣极为肯定的说道。

  “不会退兵?他不会退兵,那咱们怎么办?”

  “丞相,不是说他不退兵,而是吃进嘴里的肉任谁都不会吐出来,以小弟看来,待到服他,他非但会占去小半个河南,而且咱们还得割出一块肉去!”

  “割出一块肉?”

  这会王冠三反倒是不明白何用臣的意思了。

  “就是割给他一些地盘,单凭银子恐怕很难打动他,朱丞相既然北上了,就不可能无功而返!”

  “地盘?咱那有什么地盘割给他?”

  王冠三顿时急了,他把持的地盘也就只有一个开封府,出了开封府那可都是别人的地盘。

  “丞相,咱们是没有,可别人有不是!”

  “别人?”

  睁大眼睛,王冠三诧异看着何用臣。

  “对,比方说河南府左胡子,当初潼关被清妖复夺时,他未能兵相救,本就是大罪,若不是丞相为了北路太平军的和气,又岂会容他至今,到时候,咱们把河南府交给朱丞相,至于他左胡子,是杀是剐,就凭他朱丞相了!”

  何用臣的慷他人之慨,听在王冠三的耳中,让他顿时点头说道。

  “我看这个主意中,就这么办,若不是他姓左的从中做梗,咱们北路太平军又岂会落得今天的这步田地……”

  尽管嘴上这么说,可其实王冠三自己反倒是庆幸洛王未能从潼关返回,若非如此,他又岂能把持开封。任何人一旦品尝了的权力的美味之后,就绝不会轻易舍弃,正像他先前派人去天京,试图谋取“名义”一般。

  “贤弟准备什么时候过去?”

  “此事宜早不宜迟!我准备今天就过去!”

  点点头,王冠三叮咛道:

  “贤弟,你这次去武昌系我北路太平军安危于一身,责任重大,千万出不得纰漏。”

  何用臣笑着说道:

  “丞相放心吧,我一定谨慎从事,绝不会让丞相失望。”

  ……………………………………………………………………………………………………………………………………………………………………………………………………………………………

  8



第390章 飞旋的火龙(第一更)

  “号外,号外,我义军挺进河南救民于水火,长毛不战而逃……”

  清晨汉阳的大街上,报童们大声吆喝着,他们的口中是与战争有关的新闻,尽管同为“起义者”,但是在鄂省以及湘、粤两省,非但官员士绅对太平军没有丝毫好感,就是百姓也是恶感十足,尤其是在武汉三镇,百姓们永远忘不了在长毛离城时,掠尽城中人口、尽焚城内外房屋的恶行。

  对太平军的恶感同样反应在报纸上,在报纸上同样将其称为“长毛”,即便如此,也是“客气”的称谓,在督府的许多官员口中,私下往往称其为“贼”或“寇”。

  在报童的喊声中,行人纷纷驻足购买报纸传阅。这里的百姓关心着这场战争,关注着前方的战况。前线的胜利让他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尽管他们对义军充满信心,但没有分出胜负之前,人们总是会有些担心。

  “战争……”

  听着报童的喊声,加特林在脑海中思索着这两个字眼。

  两年前,作为机械工程师的他来到了武昌——他是来推销他所明的水稻种植机械的,他的这一明在美国并没有太多的市场,原因非常简单,美国人并不是以水稻为主食。

  实际上原本他根本就不知道中国,在“零丁洋海战”后,整个美国所有的报纸上都在谈论着这场海战谈论的中国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加特林看到报纸上提到“几亿中国人都以大米为主食”,正是这个新闻促成了他来到中国。

  加特林认为在中国的市场更有利可图,不过让他有些失望的是,在他来到中国之后才现在这里中国人对于水稻种植机器,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兴趣,等于无钱购买返程船票的加特林来说,他陷入了困境之中。

  恰在此时,他的水稻种植机器引起了汉阳兵工厂总办徐树珊的注意,在经过演示之后,尽管机器的性能有些不尽人意,但是他在机械上的天赋依然为徐树珊所欣赏,于是顺理成章的他成为了汉阳兵工厂的工程师之一,主要从事农业机械的设计。

  汉阳兵工厂并不仅仅只是兵工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可以被称之为中国的机器工业母厂,在其成立后,它不仅生产武器,同样也生产各种机器,就像生产蒸汽机、锅炉以及的长江动力公司,其最初就诞生于汉阳兵工厂的车间中,还有长丰纺织机厂,同样也是如此。之所以会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国内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以及机器,而汉阳兵工厂在督府的财力、物力支持下,是一个拥有各种机械的大型工厂,且又拥有从各国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基于兵工厂自身的生产需要,在他们的帮助下,这座工厂便一步步的成为了现在的“机器母厂”,不过,很快它的这一荣耀就要被正在兴建的“通用机械厂”所取代。可尽管如此,至少在短期内没有任何一家工厂可以取代汉阳兵工厂在机器行业的霸主地位。

  在过去的近两年中,他已经设计出了多种粮食作物机器。播种机、收割机诸如此类以马匹牵引的农业机器,尽管并没有被推广,但是让人们看到了农业的未来——机器取代人力的未来。

  虽然每个月都有过12o元的薪水,即便是在美国也是相当丰厚的薪水,但是对于加特林来说,他并不能满足这么“微薄”的薪水,但是他说他所明机器却很少被投入生产,这意味着他的明没有“商业潜力”。

  也正因如此,加特林一直在寻找着合适的项目,最终,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加特林从徐树珊那里听说军队需要的是射更快的武器时,他预感到其中蕴藏着不小的商业潜力,毕竟中国现在的战争,可以带来庞大的市场,市场的需求意味着庞大的商业潜力,而商业潜力则意味着财富。于是立即凭借自己的机械经验开始设计这种新式武器。

  在过去的十个月里,他在借鉴了阿格尔枪工作原理和利普雷机枪多管布局的基础上,完成了这种武器设计完成,就在两个月前,加特林为这一设计申请了专利——就在去年,督府成立了专利局,而它的这个专利则是第1o1号个人专利。尽管它的这项设计看起来还非常粗糙,但这一设计却是这一新型武器的的基本设计理念。

  “一定要请徐总办了看看……”

  加特林自言自语道。

  作为兵工厂的工程师,他很清楚徐总办对于武器研的影响力,只要能够获得他的支持,那么未来军队就一定会采购这种新型武器。

  把想要获得他的支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在汉阳兵工厂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件“新型武器”推出,但是却很少有被获准生产的。

  尽管知道获得其支持并不容易,但是加特林却对自己的成果充满了信心,因为他知道,在过去没有任何人研制成功过同类的武器,这种武器甚至将会改变一切。

  就这么思索着,加特林来到了汉阳兵工厂的事务楼前,然后直接上了三楼来到徐树珊的办公室外,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对门外的一名秘书说到。

  “你好,我想见徐总办。”

  “你是说,你研究了一种武器?”

  有些诧异的看着加特林,徐树林放下手中的钢笔,这是兵工厂的最新明,现在虽然仍在试验生产,但是作为总办的他却先得了其中的一杆,这是种将贮水笔和钢笔尖结合起来的新产品,它是利用毛细管的原理,在墨水囊和笔尖加入一根硬橡胶,在上面钻一条头般粗细的通道,在墨水囊中放进少量空气,使内部的气压与外面平衡,这样只有在笔尖上施压,墨水才能流出来。解决墨水不会从笔尖泄漏的难题的同时,也解决了书写时不断蘸墨的麻烦。

  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也正因如此,几乎是刚一次制造出来,刘树珊就批准成立“钢笔公司”,生产钢笔。当然和自行车一样,都是由他的妹妹直接投资——钢笔与自行车一样,都是主公的私人明。

  而现在他之所以会感觉诧异,是因为加特林是他亲自聘请的工程师,他在机械方面的天赋更多的体现在种种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