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植问道:“一般的工匠会打磨棱角,给玉抛光么?”

  客栈掌柜说道:“那自然是会的,这都不会哪里算得上是玉匠?”

  李植点点头,说道:“那你便给我找几个手艺熟练的普通玉匠,要打磨抛光技术好的。我要雇五个人,每个人每月我给三两银子月钱,一日提供三餐,三餐有肉,再给他们每人十五两银子搬家费,让他们到天0津范家庄做事!”说完这话,李植拿出二两银子放桌子上,说道:“这银子给你,算是介绍费。”

  那掌柜的脸上顿时笑容满面,说道:“我这就为官爷张罗去!”

  李老四见那掌柜满脸喜气洋洋,加了一句:“掌柜的你可找对人!若是找不会做事的工匠来,我家官爷可是不好相与的!”

  那掌柜赶紧说道:“晓得的,小民晓得的!”

  第二天晚上,那掌柜的就带了九个玉匠到客栈里,介绍给李植。李植看了那九个人一眼,说道:“怎么找来这么多人?”

  掌柜的说道:“听到官爷的月钱,他们都愿意来。这九个人都是老手了,官爷挑五个人吧。”

  听到掌柜的话,九个玉匠都紧张地看着李植,生怕李植不要自己。

  李植扫视了九人一眼,说道:“成了亲的,有哪几个?”

  便有六个年纪大些的玉匠站了出来,说他们是成了亲的。李植看了这六人一眼,点了点头,剔除了年纪最大的一人,选中了其他五人。

  这五个玉匠有钱成亲,说明他们目前的收入水平不错,自然是技术不错的匠人。其他三个单身汉没钱成亲,水平就难以估测了。李植一时也检验不了这些玉匠的水平,只能用这种粗糙的办法简单评估。

  五个成了家的玉匠被李植选上,喜上眉梢,暗道这下子收入提高了一半,新东家还提供三餐有肉,这样的好事哪里找?

  李植找到了匠人,立即支付了十五两搬家费,便催促匠人们立即搬家到范家庄,组织老花眼镜的生产。

  崇祯九年一月二十七日,玉匠们把家当行李和磨玉的工具从玉0田搬到了范家庄,开始为李植生产老花镜。

  做老花镜第一步首先是做模压器,李植画好图纸,找来铁匠做了二十个弧度不同的玻璃镜片模压器。玻璃匠人们在这些模压器里面灌入退火后的玻璃热液,压制出凸玻璃片,然后把凸玻镜片交给玉匠处理。

  玉匠们要把粗压出来的玻璃片打磨成焦点唯一的凸透镜。

  玉匠们打磨玻璃片的这个操作,在玉器制作上叫做磨碢。匠人们利用“磨碢”这种工具细磨玻璃的表面。具体操作时候玉工用左手托拿着玻璃,抵住正在旋转的钢盘的刃边。桌子的一端放着一个盛了水和红沙的盆子,玉工就用右手去舀沙,浇在玻璃上。坚硬的解玉沙,配上旋转而锋利的扎边刃,可以把玻璃上不被需要的部分磨掉。

  开始时候,匠人们还不知道怎样磨才能让镜片焦点集中,李植让他们对着太阳光检验焦点,多试验几次各种磨法。匠人们反复试验,互相交流,最后花了半个月摸索出集中焦点的诀窍,磨出了二十片焦距不同焦点集中的凸透镜。

  磨出了镜片不算完,还要抛光。

  抛光分为木碢和皮碢两步。

  木碢一般是用葫芦瓤做的。操作时候使用的工具结构是登板连系着木轴,带动圆形的木碢旋转,在石沙的帮助下抛光镜片。这步骤配用的石沙硬度比较低,一般是用石英沙。

  然后还要皮碢:皮碢时候用牛皮做成的圆碢旋转摩擦镜片,将镜片磨成光滑透亮的玻璃镜片。

  抛光结束后,老花镜片就算做好了。李植让匠人们把镜片装进木头框架内,便成了老花镜。

  老花镜的度数是以焦距的长度为标准的。李植从自己的身高倒推出一米的大概长度,做了一把铁米尺,然后以各个镜片的焦距的倒数乘一百,得到各个镜片的度数。

  这第一次做出来的镜片,从一百度到八百度都有。

  李植找来几个识字的老头来做试验,让他们试戴各种度数的老花镜。这些老人戴上了度数合适的老花镜后,发现自己可以在近距离看清楚文书文字了,一个个大呼神奇。

  这操守大人发明的东西,总是这么不可思议。

  ——————

  感谢鬼贺的500打赏,感谢!感谢小小锦衣风雨夜行的100。

  

第一百一十一章 玻璃作坊的秘密

  李植确认好各个镜片的度数后,又重新做模压器,以二十五度为一个单位做出二十八个不同度数的镜片模压器。新的镜片经工匠打磨抛光,做出一套标准度数的镜片后,又用这些标准镜片为模子做精细的模压器,降低打磨的工作量。

  最后二月十五日标准模压器做好后,每个玉匠每个时辰可以磨出一副镜片,五人每天可以做三十副眼镜。

  产品做出来了,李植就开始销售了。李植在天0津卫城的李家店铺里,以十两一副的价格出售老花镜。

  李植把老花镜定在这个价格,一来是为了阻止其他人仿制。毕竟老花镜的仿制是比较容易的,一副老花镜使用的玻璃只有一套玻璃茶具的二十分之一,价格太高了就会有人用西洋玻璃来磨取仿制品,仿制品就无可抵挡,所以不能定价太高;二来李植也是希望更多的人来买老花镜,扩大利润。十两说多不多,殷富人家的家主都出得起这个价钱。以这个价格出售,大明朝能买得起眼镜的人家很多,老花镜的销量就会上去。

  产品保密方面,李植通过控制镜片的原材料保密。

  市场上的无色玻璃基本上都是李家生产的。玻璃酒具的酒杯比较小,不可能用来磨玻璃镜片。玻璃茶具的杯底可以磨成玻璃镜片,倒是不利于眼镜产业的保密。好在茶具销量本来就不太好,李植干脆不再生产这种玻璃茶具了,从原材料上切断其他工匠仿制玻璃镜片的可能。

  至于西方人跨越重洋运来的大件无色玻璃,那就价值昂贵了,用大件西方玻璃器皿来磨成十两一副的老花镜显然是不划算的。不把眼镜卖到二十两、三十两的高价,成本都收不回来。

  通过控制原材料,李植阻断了其他人仿造老花镜的可能。

  李家在天0津的商铺早已经扩大了。如今店铺两边的其他两间店铺也被李植买了下来,豪华装修后看上去十分体面。李植在最东边的一间店铺卖肥皂,在最西面一间装修最高档的店面卖老花镜。

  所谓万事开头难,新产品最初的客户总是很少的。李植在店铺上面挂上大大的“包治老花眼”的锦旗,希望能吸引到最初的一批客户。李植现在能做的,就是等着这个产品慢慢发酵,为自己带来利润了。

  ####

  丁有弟他爹希望还生个儿子,所以给他取了这样一个傻名字。然而他后来真的有了一个弟弟,这让他怀疑自己名字是不是真的有用。

  他本是范家庄西边六十里丁家村的农户,崇祯八年四月,听说范家庄招人,他便来应募工人。他十分幸运地通过了操守大人叔叔李道的面试,进入了范家庄玻璃作坊做事。一开始他干的是点柴烧火,后来操守大人,那时候还是防守大人,让他干采购,专门跑城西薛员外的店铺买碱面,然后每烧一炉玻璃时候他就把碱面倒到坩埚里,每锅九斤。

  他就干这简单轻松的活儿。

  玻璃作坊第一座玻璃窑正式运转后有十七名员工,窑头蔡怀水带着三个人负责烧热炉子,三个人,包括丁有弟,分别采购货物并且往坩埚里面加货物,一个员工负责往沸腾的坩埚里加硝石,两个员工负责往坩埚里加食盐并且搅拌融液,一个人负责退火,四个人负责模压成型。

  按操守大人的规矩:每个员工都只负责自己的业务,没有人知道别人买的使用的材料是什么,也不知道别人的材料要多少分量。员工不许和其他员工议论自己的工序,更不能把工序细节泄露到外面去。

  窑头蔡怀水负责秩序的执行,弹压违反纪律的员工。

  蔡怀水是个简单负责的窑头,他在这里管事的时候,整个窑子运转得十分平稳,员工们大多遵守纪律,没有人议论别人的工序。丁有弟十分感激操守大人给他这样一份工作,一个月二两银子月钱,三餐有肉,又轻松又简单。

  丁有弟在城北的鹤鸣街租了一间别墅屋子,一个月租金只有七十文。在范家庄吃喝不要钱,顿顿有荤菜,半年下来丁有弟觉得自己长壮了不少,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