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留在檀州、蓟州等地收购土产的伙计们,也纷纷赶着车马前来汇合。商队越往南走,规模日渐壮大,里边的货物种类也越聚越多。待商队抵达幽都,也就是辽国的陪都南京附近时,已经看不出任何破绽,包括各类通关手续,都早已通过南枢密院下属的衙门,办得一应俱全。
再一次到了自己家门口儿,韩晶心里好生为难。想要回家与父母一聚,却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赵大哥。想着与赵匡胤双双南归,却既舍不得父母,又不知道自己这一路上死缠烂打,会不会被未来的公公婆婆看轻贱了,从此永远冷眼相待。整日间,瞻前顾后,左右为难,比胳膊上又还了一刀,看起来还要楚楚可怜。
柴荣是过来人,岂能察觉不出韩晶的情绪变化?找了机会,把兄妹四人聚在一起,笑着提议,“二弟,晶娘,你们两个别嫌我这做哥哥的多嘴。这一路上千里相送,又千里相随,瞎子都能看出来你们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不如干脆就捅破这层窗户纸,彼此给个痛快话。汉辽虽为敌国,可国事和家事却没必要混为一谈。抛开国事,汴梁赵家和幽州韩家,却也算得上门当户对!”
话音未落,韩晶已经羞得掩面而逃。双腿却忽然没了力气跑得太远,躲在一棵只有手臂粗细的柳树后,竖着耳朵偷听赵匡胤的答案。
“不瞒大哥,我这几天,一直琢磨着怎么跟晶娘说!”赵匡胤虽然自诩粗豪,却也弄了个面红耳赤。拱了拱手,大声道:“我,我在像子明这么大时,家里,家里已经给安排了一门亲事。姓贺,其父与家父乃生死之交。虽然,虽然贺氏不太合我的意,可,可她过门之后,也,也能做到孝敬公婆,持家有方。所以,所以若是,若是再贪心,恐怕,恐怕就会让晶娘受许多委屈!”
“你……”柴荣闻听,立刻开始呲牙,“你怎么不早说!”。
怪不得自家二弟做什么事情都干脆果决,唯独在晶娘身上拖拖拉拉。原来二人之间,还隔着如此大的一座高山。
这年头,战事频繁,活下来的成年女子是男子的数倍。所以一妻多妾,在民间也非常普遍。但以韩晶的家世身份,肯定不能委屈了做妾。而赵匡胤若是无缘无故休了先前娶的妻子,跟岳父家无法交代不说,其本人的名誉,也会瞬间臭不可闻。
“小弟,小弟一直心里为难,所以,所以也拖延至今!”赵匡胤也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有些对不起人。偷偷朝晶娘藏身的柳树后扫了一眼,咬着牙补充:“停妻再娶的事情,小弟无论如何都不敢做。所以,所以才打算回到中原后,立刻跟着大哥去军中效力。只要马上博取了功名,便有资格并嫡,只是,只是,只是又要委屈晶娘久等!”
这几乎是唯一的办法,按照中唐以来的习俗,只要地位足够,即便不是王侯,也可以同时娶多个妻子。官方称之为并嫡,妻子之间彼此不分大小,生下来的孩子也可以都被视为嫡出,有平等继承家业的权力。(注1)
柴荣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当然明白,赵匡胤的想法大有可行之处。看了看已经满头是汗的自家二弟,再看看躲在树后不肯露头的韩晶,微微一笑,故意板起脸呵斥道:“你想得倒是美,晶娘又不是上辈子欠了你的,凭什么要眼巴巴地等着你去博取功名?我看,这事儿还是算了吧,你们两个长痛不如短痛……”
“谁说我不愿等了?”一句话没有说完,韩晶已经从树后飞身跳出。三步并作两步“飞”到柴荣面前,指着他的鼻子尖叫,“你又不是他亲哥哥,凭什么给他做主?只要他不负我,我这辈子就跟定了他。甭说等上三年五年,就是等上一辈子,也心甘情愿!”
注1:并嫡,是唐代中晚期盛行的一种多妻风俗。不同于传统的一妻多妾,底层官吏和地方大户,豪商,也可以像王侯一样娶多个妻子。近代发现的敦煌唐户籍中,一男注籍领二妻现象很普遍。已经从贵族蔓延到民间。
第五章 逝水(五)
“此话当真?别遇上些麻烦,就哭天跄地!”柴荣心中暗笑,话却说得愈发声色俱厉。
“哭天跄地我心甘情愿!我这辈子就跟定他了,姓柴的,你休想……”韩晶跺了下脚,尖声叫嚷。话吼出了一半儿,忽然察觉到对方的脸色怪异,瞬间羞得无地自容,双手捂住脸,飞一般远遁。
“还不去追!”柴荣抬脚轻轻踹了正准备过来道歉的赵匡胤一下,大笑着提醒,“这么点儿小事儿都搞不定,我都替你着急!”
“多谢大哥成全!”赵匡胤也恍然大悟,丢下一句话,拔腿追了下去,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费劲!”柴荣朝着二人的背影摇头而笑,心中好生为成全了一段姻缘而得意。转过身看见脸上带着几分羡慕的宁子明,想了想,又笑着打趣,“看什么看?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你可有了心仪的女人,如果有的话,哥哥我回头也去替你做一回媒!”
宁子明眼前飞快地闪过一个淡绿色的身影,脸色微红,笑着摇头:“多谢大哥!不过我的事情,还是过两年再说吧!好歹自己先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否则任何事情都是空想!”
柴荣年龄比他大一轮有余,又常年走南闯北,因此用眼睛微微一扫,就猜到前一段时间某些在诸侯之间的传言恐怕并非空穴来风。想了想,笑着补充“这话,听起来好像也有几分道理!但不完全正确。有道是,花开堪折直须折……”
“那也得有地方安置花枝才行!”宁子明轻轻叹了口气,说出了一句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话,老气横秋。
这一路上,看着二哥赵匡胤和晶娘两个人比翼双飞,眉目传情,他又何尝不羡慕?可羡慕归羡慕,现实却不准许他有任何奢想。常思当初问得好:即便老夫肯让女儿下嫁,你有如何保证她此生衣食无忧?
“那可未必!”柴荣刚刚成全了赵匡胤的好事,话有点儿多,笑着摇了摇头,低声开解,“刘氏的皇位日渐安稳,你的前朝皇子身份对他已经没任何威胁。只要不叫石延宝,凭你这身本事,安身立命轻而易举。”
“那时,在别人眼里,我也就成了个大头兵!”宁子明耸耸肩,苦笑着感慨。
前朝二皇子身份,的确给他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但是在这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没了前朝二皇子身份之后,他与常婉莹之间,就出现了一条几乎无法逾越的鸿沟。想要如愿走在一起,依旧难比登天。
“大头兵怎么了?我姑父、史枢密,还有已故的汉帝,当年可都是大头兵!常节度出身稍好些,也不过是个豪商而已。”不知道被触动了心中哪根弦,柴荣看了他一眼,郑重反驳。
知道自家三弟此刻心事颇重,不待宁子明解释,他又低声补充,“我姑母曾经是李存勖的妃子,当年从宫里出来之后,不知道有多少公子王孙想要娶她回家,沾沾皇气!可我姑母却偏偏就选中了我姑父这个大头兵。”
“当时柴家上下,几乎没人看好这段姻缘。可我姑母却说,男人只要有情义,有担当,有本事,其他什么荣华富贵,不过是身外浮云。事实也证明,我姑母的选择无比正确。昔日的王孙公子如今个个不见踪影,我姑父却从一个大头兵,成为大汉国的柱石!”
他对养父郭威和养母柴氏都极为佩服,因此说起这段往事来,整个人从头到脚都写满了自豪。宁子明听了,情绪大受鼓舞,沉吟了片刻,笑着感慨:“郭枢密乃一代人杰,又怎么是小弟能比?不过若是换了小弟与他易地而处,恐怕从此也要加倍努力,不敢辜负了你养母的这份真情!”
柴荣微微一愣,笑容瞬间涌了满脸“你这话,角度倒也新鲜。若是被我姑父听到,恐怕又要大醉一场!”(注1)
其养父郭威发愤读书的时间,恰恰在当年成亲前后。如今世人纷纷赞叹其柴氏有旺夫之相,眼光独到,谁曾看见,郭威为了不愿辜负柴氏这份深情,半夜挑灯苦读,硬是从大字不识几个,变成了满腹经纶?
想到这儿,他心中成人之美的愿望愈发强烈。抬手拍了宁子明一巴掌,笑着鼓励,“喜欢谁,你尽管去信明说!哪怕那姑娘的家人看你不上,至少姑娘自己能明白了你的心意。别让人家姑娘猜,也别让人家等得太久,俗话说,美人如花,真正盛开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天儿!”
“好歹也得先过了拒马河!”宁子明知道大哥是出于一片好心,笑着敷衍。
“你年龄分明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