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随禀告道:“陆长史说,要改变眼前的局面,唯有明年开春后凿渠,利用水运!”
“凿渠,凿渠……”籍戡听了心中翟然一惊,怒道:“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千里沟渠说凿就能凿出来的吗?
籍戡怔了半晌,籍戡怒喝道:“给本将军传句话张屠苏固,这大魏的臣子,他们不想当了吗?还想学张遇、吕护、周成之流作背主二臣不成?”
亲随退后,籍戡眼珠一转,顿时有了主意。
……
让冉裕替代高敬宗,这件事情可不算是小事,而是一件变天的大事。崔逞惊讶的发现,北府军军中冉魏一派的势力太大了,大到已经可以动摇到高敬宗绝对领导地位的地步。这可算是要命的大事,作为士族门阀子弟,尽管崔逞家道中落,却也清楚政治斗争的残酷和血腥,一旦冉魏派推冉裕上位成功,作为高敬宗心腹的他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片刻功夫,徐敬宣和陈应就到了。
陈应有点失神落魄,徐敬宣则满脸不忿。
“崔相,这是敬宣刚刚收到的消息!”徐敬宣兴冲冲地跑进书房,扬起眉来道:“籍大将军曾派人联系胡光、张屠、苏固、封雷、聂彦适和刘孟,只有封、刘、聂三人表示支持冉裕,胡光、张屠和苏固态度不明!”
崔逞道:“怎么,他们三人倒是想骑墙看风向?”
“却是不全是!”徐敬宣道:“张屠与冉裕交恶,自然不想让冉裕上位,至于胡光和苏固,值得让人思考了。”
崔逞冲陈应道:“一应物资和财货都掌握在你手中,对了,还有那批冉魏宝藏,一定不能落入籍戡手中,没有钱财,我倒要看看他籍戡拿什么去收买人心!”
陈应哭丧着脸道:“那批财宝,都在封帅派出的军队看管中,恐怕我们现在还动不了。”
崔逞一怔,脸色顿时就冷了下来。
徐敬宣冷哼道:“我不相信他们真敢反,崔相可以以内阁的名义,将这以批财宝作为军饷发下去,这个人心咱们替君上收买!”
陈应期期艾艾的道:“这样恐怕不好吧?”
“没什么不好的!”崔逞道:“就这么办了,我倒要看看籍戡的胆子到底有多大!”
第294章 驿站夜话(上)
东晋建康皇宫显阳殿,皇帝司马聃依旧是一副病怏怏半死不活的样子,众臣早已习惯了这个样子。褚蒜子代理司马聃行使监国之权。面对堂下众臣褚蒜子侃侃而谈:“官仓粮食储备还能坚持多久?”
“回禀太后,回禀陛下!”时任东晋度支尚书(既户部)韩康伯(既韩伯)道:“原本官仓的粮食足够支撑到明年夏收(江南有两季稻),只是近来百姓疯狂抢购,官仓方面还真有些吃不住劲儿,纵然提价四成,依然疯抢。”
韩伯是殷浩的外甥,字康伯。众所周知,两晋时的官风,是相当腐败的。何曾父子日食万钱,石崇与王恺比阔斗富这类丑闻,都是发生在那个时代。在那种环境和条件之下,能够清廉自守的官员比外星人还要罕见,但是韩康伯不贪不贿,着实难能可贵。
“官仓乃朝廷命脉所在,尤其此时,尤为重要,万万不可出现错失。”褚蒜子道:“临近牛年关,百姓也需囤粮过年,若是引起百姓恐慌,恐非社稷之福,必须稳定粮价,稳定人心……这样啊,本宫给各家送个信,各家都要出点力,共渡难关,过个好年!”
尚书令王述道:“如今粮市供不应求,似乎是北地人前来抢购,放多少粮食他们就吃多少粮食,一月之间,粮价已经涨了近一部,如今上好的米粮已经接受千钱一石……这……恐怕各家都想牟利,不会体谅朝廷难处。”
秦及汉初﹐尚书是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身边任事的小臣﹐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六尚﹐因其在殿中主管收发(或启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今朝尚书总揽政务﹐而别置中书﹑门下二省以分其权。然尚书令﹑仆射(音页)仍是全国行政部门的首脑﹐称为端右﹑端副﹐地位在中书监﹑令和侍中之上,事实上东晋的尚书令就是无名丞相,当然因为有中书、门下分权,这个尚书令远没有丞相权力大。
“这个…”褚蒜子道:“本宫替谢氏作主,谢氏拿出五万石,褚氏拿出三万石,陆卿,你们陆氏可以拿出多少粮食应急?”
陆纳一看这个情况,知道躲不过去了,就道:“陆氏田产虽然多于谢氏,然而家中子弟亦比谢氏多,耗费巨大,陆氏愿拿出六万石。”
褚蒜子点点头道,突然道:“王坦之宣使功成,夏王不日将赴京谢恩,有功当赏本宫拟升王坦之为中书舍人,而秘书省秘书郎则出缺,不知陆卿有没有好的人选举荐一二……”
政治,说穿了就是一个利益交换。陆纳用六万石粮食去稳定粮价,褚蒜子投桃报李,马上拿出秘书郎的官职作为交换。秘书郎虽然只是一个小官,却是一个清贵的要职,向来为士族子弟最好的晋身之道。陆纳也不矫情:“有道是举贤不避亲,臣以为犬子长生可迁之!”
褚蒜子又道:“王卿,你们琅琊王氏呢?”
中书令王洽道:“我们王氏家大业大,可捐二十万石……”
褚蒜子点点头道:“甚好!”
随着朝廷上的各家代表纷纷表态,二百万石粮食出现在了度支部的帐面上。历史上的九品中正制,士族门阀政治,也非全无可取之处。能形成门阀政治生存的土壤,主要还是因为天下动荡不安,朝廷所建太学、国子监等国学因经费问题,陷入停顿,国家人才培养机制崩溃,自然让士族门阀族学大行其道。而各大士族门阀培养出来的士子,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利益,而是家族利益,就让国家统治变得四分五裂,从而加剧这种动荡。
这样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在这个时代要说统一天下,中央集权,几乎是痴人说梦。中央想向地方上派遣官吏倒也不是不行,只不过东晋朝廷可以直接影响的不过是区区徐扬八郡七十二县,像湘、广、交、宁,荆襄、梁益朝廷兵力不足,政令自然不能通行。
表面上东晋拥有实际控制的区域是豫、徐、扬、江、湘、宁、交、广、梁、益、荆十一州之地七百五十四县,事实上桓氏直接控制着江、荆、益三州,间接控制着梁州。而郗氏则控制着徐州与青州(侨)和扬州一部,而谢氏则是控制着豫州,影响荆襄。强干弱枝现在却截然相反,本末倒挂。
朝廷此刻控制力有限,州县位置却变得炽手可热。随着桓温代表的谯郡桓氏崛起,一步一步控制着地方大权,虽然成汉被东晋帝国消灭,东晋的版图也新增三州(大汉十三州之益一分为三,北部汉中改为梁州,中间成都仍是益州,而南部与荆州南部广西贵州云南改为宁州。)事实上朝廷并没有得到半点好处,反而让桓氏势力持续做大做强,这样也让朝廷对于北伐是敷衍了事。
如今东晋朝廷其实就是一个空架子,所有的财力和物资都掌握在各大门阀手中,褚蒜子就是各大门阀推出来的调解人。
“民心伞为天,国以民为本,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啊,哈哈,希望诸位大臣能分得出轻重缓急,能不循私枉法就好。”褚蒜子笑声忽然一敛,沉吟片刻道:“你们说………这夏王就敢赴京谢恩吗?不会耍什么花招吧?”
陆纳毕恭毕敬地道:“启禀太后,夏王南下速度并未耽搁,一路速度急快,如今恐怕已经渡过淮水了!”
“如此甚好!”褚蒜子其实并不介意高敬宗是否真心实意,褚蒜子只在乎高敬宗能不能医治好司马聃的病,如果能救好司马聃,她甚至不介意高敬宗独立面南称孤道寡。
“喔………,……”褚蒜子站起身来,在殿中来回踱了几步…忽然驻足说道:“淮水之南,似乎有些不靖,武陵王!”
“臣在!”武陵王司马晞出列道。
“本宫命你全程保护夏王入京!”褚蒜子着重语气:“一定要确保夏王的安全!”
……
高敬宗一行速度很快,在高敬宗率领军队北伐的同时,高敬宗沿途建立了完备的驿站体系。驿站体系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动脉,如果失去驿站,就等于失去了输血功能,各地官府就会慢慢因为失去输血功能而慢慢坏死。
第295章 驿站夜话(下)
偏偏后世大明末代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