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小故事吧。”
公主一听有故事要听,立刻高兴起来,睁着眼睛看着张三,张三感叹毕竟还只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当下开始说道:“从前有一对和尚师徒,路上老和尚都在跟年轻和尚讲要如何遵守清规戒律,否则佛祖怪罪什么的,年轻和尚用心记下,两人来到一条河边要涉水而过,这时岸边站着一个要过河的年轻女子,女子请求和尚背自己过河,年轻和尚摇头不愿意,并说出家人不进女色,背了佛祖会怪罪,老和尚确没有说什么,背着女的就涉水而过了。过河之后年轻和尚一直在老和尚身边说,老和尚不应该背女子,这样是不守清规,破戒等等话,一直说了一路,老和尚一直微笑不语。直到到了庙门前,老和尚转身说道“我早已放下,你为何没有放下”。”
公主一开始没有听明白张三在讲什么,直到最后一句才知道,原来张三是要自己放下,这个故事很有禅意,公主听过觉得自己想通了很多东西。
这时翠竹已经回来,手里捧着纸,身后两个侍女捧着笔墨砚台,翠竹把纸在张三面前摊开,动手帮张三磨墨。张三提起笔才想起自己这么土的名字怎么拿的的出手,微微思考了一下在坐下脚提上中隐居士的名字,都题好后翠竹把两篇诗词分别呈给公主。
公主看着张三的题字自然知道中隐居士的意思,如今朝堂上党同伐异,失意者颇多,公主也不想太多参与国事。见已经有了张三的题字,在读张三的词竟然有种不一样的味道。
公主收好纸说道:“昨日我一个姐妹回京看我,给我带来她收集的汉瓦制的砚台,还有一副她画的长乐未央图。只是一时没有合适的诗词。今日想问问三公子可有佳作。”
公主又示意,翠竹又退下去取,公主就接着说道:“我那姐姐最好金石,远赴长安本为收集长安各处汉碑文,偶然听闻汉未央宫遗址。前去凭吊,那里已是一片土堆瓦砾,我那姐姐就作了一副长乐未央图想再现大汉长乐未央盛况。”
公主正和张三聊着不一会,翠竹抱着画卷,展开后张三看到一副在群上环抱之下,宫殿巍峨华美的图像,心中思索了一阵确实想到了有一首词比较合适,只是不知道公主是否会喜欢。
张三见公主一直期待的看着他,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公主殿下,小人有一首词,只是……。”
公主奇怪的问道:“只是什么?”
张三说道:“只是不知是否合适。”
公主微笑着说:“张公子的诗词必然都是佳作,你尽管写就是。”
张三暗道一声你敢死我就敢埋,大笔一挥就把山坡羊潼关怀古改成长安怀古写了上去。
当张三写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之后题上自己新起的名号,算是顺利交差。
公主见张三写完,示意翠竹把画拿来,只见画上写着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公主看着画又看了看张三说道:“公子好一副忧国忧民的热心肠,只是为何要做那隐士,不如……。”
张三听了拜道:“谢公主厚爱,只是小民愚鲁,懒散贯了有些小聪明,于国于民没有半点作用。”
………………………………
第一百零八章 这就是差距
公主得了这首诗也算得偿所愿,张三在告辞时公主殿下就没有在拦着了,只是走的时候让翠竹又送了他一个名帖欢迎他下次再来。张三拿着名帖,觉得自己来一趟好像没有亏什么呀。
张三走后,公主对着帘子里说道:“姐姐可放心了,你家三郎不会出家当和尚的。”
双儿从帘子里走出来微微一福说道:“民女谢过公主殿下。”
公主拉住双儿的手说,早跟你说让你不要客气,你快来看,这是你家三郎的新作,我给你念念。
双儿被公主你家三郎你家三郎的说的有些不好意思,看着张三写的字,听着公主念给她听,给她讲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只觉得比夸自己还开心。
突然双儿说道:“公主殿下,认字真好啊。”
公主听罢微微一笑说道:“这有何难,我们今天就开始学,就先从这首词开始……。”
翠竹回来后,公主写了一封信让她去给李清照送去,告诉她她的画自己已经找人配好了词,并把这首词抄给她。
张三和李四出了公主府,想到既然事情有了结果就应该去御拳馆那边跟他们说说,免得他们担心。
张三再转到御拳馆的时候,这边除了周侗师徒四人其他人都已经走了,见天色已晚张三在门口把事情跟他们说了一遍,就告辞回去了。
今天又是发钱的日子所以张三离开御拳馆之后并没有急着出城,先来到显宁寺那边租的房子,杨泰张元霸等人早已压着钱过来了。
张三照例给每人发放工钱,然后是奖金等,最后各个兄弟的分成收入,都发完之后,张三安排这些兄弟开始试着把义兴和记两边的宅子都租下来。为下一步的扩张做准备。
大家自然明白摊子越大越能挣钱的道理,纷纷点头说着保证完成。自从这边张三放手给他们之后,他们中有些人的性子确是收敛了很多,开始学着经营。张三现在只往里边派了一个账房,给他们提出战略性的意见,其他的都交给随他们自己折腾了。
这些兄弟们都是老混混了,别的可能不行,但是要论吃喝玩乐个个都是行家,所以现在义兴和记的生意可谓是蒸蒸日上。
安排完之后,张三就带着大家回家了。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去睡觉了。
第二日,正吃着早饭,张铁匠来跟张三说那铁范的防止黏连的涂层材料已经研究出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张三立刻让李四安排人开始准备生产材料。
现在万事具备只欠炉芯的烧制了,窑厂那边的人表示今天就可以入窑第一批,最快明天下午就能看到成品。张三对这个进度当然很满意啦。
原本张三还以为这是多高深的技术,因为张三记得很多历史小说上都说铁范铸炮是清朝才发明出来的,张三还以为使用铁范也是清朝才发明。谁知道早就有了。
这边万事具备,那边的十六香销售确遇到了瓶颈,京城就算酒店再多那也总有个限度,都跑过一遍之后,开拓市场就变得很困难了。
不过还好有整个大宋可以开发,张三已经开始让他们往郊县去推销,他们也把京城的后续生意交给自己信任的人经营。自己安心去开拓新的市场了。
这边建设棚子的进度还是很快的,今天已经到了收尾,只是垒新院墙还需要明天才能完成。新的院子是为更大规模的生产十六香准备的,而且调料中还有五香粉和十三香,卤料等等许多配方可是生产,张三始终觉得既然别人能做我就也能做。
只不过这些百姓常用调料利润没有十六香大就是了,有利就行,现在又不缺人手,张三希望自己手里的钱越多越好,手下的人越多越好,这样自己就更能从中找出人才来了。
既然煤球即将成功张三就开始准备搞下一个项目了,选来选取张三最后还是决定搞榨油,因为油料的丰富是做肥皂的基础,依靠动物油脂那是跟人挣吃的,张三就记得小时候的人最爱吃的是肥肉,现在的宋人也是如此,所以哪来的动物油?
张三小时候在老家见过那种土制的榨油机,虽然比现在的先进不了多少,但是这种大宗贸易,每增加一个点都意味着巨额的利润。
张三叫来木匠兄弟,跟他们说了自己的要求,让他们去买木头试试,张三突然想起那个叫钱进的似乎以前是卖木头的,不过好像去北边的州城了,好在木匠兄弟最近也没少打制家具,加上家里用的木材购买,也有了自己的渠道,张三就让他们先试着制作一台看看效果。
安排完这些之后张三算是闲了些,看到正在院子里做游戏的孩子们,他又想起让猴子打听的事情,只是这个事情就比较棘手了。
京城中恶人比自己想象的要多的多,但是现在社会安定,又是天子脚下,并没有那么容易去惩治,这些人游走在城市的阴暗面,恶行令人发指。有些更是死不足惜。
但是一旦牵扯到命案开封府必然追办,万一有了疏漏,自己只好亡命天涯了。
张三一上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