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歌作为最早跟着自己的一批人,现在一直负责着义学的教学工作。虽然只是个秀才出身,但是经过这几个月的历练现在已经把义学搭理的井井有条,日常教学工作也是安排的妥妥当当。

    胡歌的忠心倒是够了,能力也是不错,但是性格确太过内向,平时不爱说话,既使是平时聚餐开会他也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张三觉得他未必干得了这个工作。

    而且张三还打算调胡歌去杭州那边主持杭州的庆余堂和水手学校,要是安排他到报社当主编,那么杭州那边又用谁来负责?

    张三考虑了一番发现自己确实无人可用,想想水浒中还有谁适合干这个工作,张三觉得要说一百单八将里面还只有吴用最适合干主编的工作。

    首先就是这个家伙够无耻!八面玲珑,又有不少小聪明,还读过书,这样的人在主编的岗位上一定能够按照张三的要求处理好各种事情。

    可惜张三用谁也不会用他,这家伙要是获得这个位置,只要高俅等人扔根骨头,搞不好转身他就把张三给卖了,想想晁盖的结局,张三就忍住了这个想法。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神机军师朱武了,此人到底水平怎么样后世评价不一,估计水平也就是和吴用一个档次而已吧,这个人张三还真请不来,人家现在可是在少华山组织社团,而且比现在梁山的社团规模应该大不少。

    张三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用个现在还没有出名的奸臣,但是奸臣虽然懂得曲意逢迎之道,但是确没有什么忠心可言,张三最后才发现,自己尽管现身边已经有一万多人,但是还是缺少人才啊。

    无奈之下,张三最终还是决定选择胡歌,能力什么的都不重要,关键就是放心,这份报纸张三也没有想过要办的多么出彩,作为大宋官方报纸,要求很简单只要和官方的口径保持一致就好。

    双儿看着张三聊着聊着有陷入了沉思,就没在打扰,退出了房间,张三又在那发了一会愣,直到猛然惊醒看到屋里没有人了,这才一拍脑袋说了声该死。回去睡觉了。

    躺在床上张三想起公主说明天圣旨就会送来,到时自己就可以开始招募报社的团队了,正好借着大量书生涌入京城的机会,张三估计自己很快就能招募到一大批读书人。

    只可以张三手里没有什么官员的位置,而读书中举的这些人又不屑为吏,有道是一日为吏终生为吏,古代官和吏有着本质的差别,所以张三只希望招一批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先用着,然后等考试结束在用高薪留下一批人。

    等到殿试结束,估计都到年底了,张三手里估计又有一批认识字的孩子可以出师了,两相搭配这应该能弥补人手的不足。

    张三打算把大宋日报分为八个板面,头版自然是朝廷里的施政消息,第二版则是朝廷的施政解读,第三版则是近期的书法词赋,第四搬则是大儒文章,第五版则是近期优秀诗词,第六则是京城百态,第七版则是地方消息,第八版则是杂事。

    张三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古代新闻工作又不是现代,首先娱乐八卦消息不适合出现在大宋日报这种报纸上,而后世的财经板块现在更是末流的东西,张三要是敢写估计会被骂死。

    军事类的消息更是不能报道,这个很容易被安上一个泄露大宋机密的帽子,苏辙曾经在出使辽国后看到大宋的很多书籍在辽国都能买到,甚至汴梁上月流行的诗词下个月就已经出现在辽国市井。

    所以苏辙就上书要求测查书籍出口和印刷,国子监更是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管理这个事情,禁止所有民间刊印关于军事、兵法和大宋山水的书籍。所以要是搞军事板块很容易被政敌打击不是。

    至于什么体育现在更是没有,不过张三还是留下了第八版的杂事,万一有个什么万国蹴鞠大赛之类的事件也可以报道报道,平时这个版块主要就是写一些皇帝喜欢的东西。

    没错!张三就是这么没节操,而且不仅如此,张三所主持的大宋日报还会配合童贯蔡京等人吹捧大宋的盛世繁华,丰亨豫大,反正就是要这么无耻。

    这样才能让张三发明的报纸对宋徽宗的影响降到最低,初期的吹捧可能会真的有百姓赞扬,但是只要张三放弃节操极力吹捧,那么估计大宋日报上说的话就没有人会信了。至于什么报纸的权威性和销量,张三还真的不在意。

    张三可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宋变得越来越好,最后走出泥潭站了起来,那么自己怎么办?张三也不觉得凭借一份报纸就能扭转大宋的沉沦。

    北宋的灭亡固然有宋徽宗这个作死小能手的不懈努力,也有人口压力增大人多地少,社会矛盾尖锐,而且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南下,这些都是历史的必然,宋徽宗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张三想着这些事情,迷迷糊糊的睡下,第二天上午,张三哪里也没有去,安心的待在家里等着圣旨上门,期间安排杨大嫂准备买房子的钱款。

    一箱半白银加上几麻袋铜钱,用一辆马车装上,这辆送钱的马车是特制的,不仅木料用的很足,而且内部还加了很多钢棍,张三原本想打造一辆铁车,可惜一匹马拉不动。两匹又太招摇。

    张三正在前厅坐着写航海教材,院子外猴子猛然窜回来,气喘吁吁的说道:“三哥,钦差到门口了。”

    张三点点头,收起纸笔,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往院子里走去。并没有想象中的鸣锣开道,这京城内传旨感觉要比江南那次的规格要低的多了。

    四个禁军打扮的士兵簇拥着一顶小轿,两个轿夫吭吭哧哧的抬着往张三的庄子上走来,张三站在门口不禁感叹,真他么晦气,这架势估计又要跪下吧?


………………………………

第三百二十三章开封府的焦虑

    张三拿着自己的官凭和大印,边上是一套官服,张三玩味的看了一眼远去的宣旨太监,很多事情并不是和电视上演的那样,例如两次圣旨张三都没有听到那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还有就是张三觉得以后自己是不是要改称本官了?把这些都抛开,张三现在拿着官凭和大印穿上官服,然后叫上石宝和胡歌坐着马车往进奏院而去,马车上除了张三还有价值三万多贯的银子和铜钱。

    张三先去进奏院晃了一圈,院早已没有主官,而且也没有什么活干,所以基本上就是放养状态,转了一圈,只看到三个半老的学究在那摇头晃脑的读书。

    这些人丝毫没有对张三的敬畏,来到这里又混不了什么资历,而且他们也不怕领导惦记,在差还能差到哪去?东京还有比进奏院更差的衙门么?

    至于给事中科调来的人,大宋人员调职要求一个月内到达即可,虽然只相隔了两条街,但是谁愿意多干活?反正都被发配了,不如多休息休息。

    张三看到院子里半膝盖深的杂草,泛黄的窗纸,还有大块脱漏的油漆,心里不免有点萧瑟之感,张三转了一圈,见没人搭理自己,就又出去了。

    张三决定先不管其它,把报纸办好才是正经事,赶着马车来到钱家宅子门口,那大嫂看着有人来了,还穿着官服,先是一愣才看清是昨天要买宅子的那位公子,不对,现在该叫大人了。

    尽管张三穿着官服,但是那个大婶并没有畏惧,七品官在京城算个蛋!张三招呼他开侧门把马车赶到院子里,然后去请钱家老妇人,不一会钱老夫人和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书生装扮的人出现在前厅。

    张三也不跟他们废话,按照谈好的价钱,请他们出示地契,然后去请保人还有衙门里的人前来见证,张三等了一个小时左右,坊长和开封府的一个押司过来。

    张三认得此人,两人还一起吃过饭呢,打了个招呼,钱家开始清点银两,为防止银子有诈钱家人都很小心,一箱银子反复数了两遍看了两遍才确认,铜钱确不用一枚一枚的数,只需要一贯一贯的点一遍就行了。

    然后钱家请来了四邻做个见证,也算是问过他们,两边确认无误,写下契约,坊长和开封府的押司用了印,这个买卖就算合理合法了。

    宅子到手,张三本打算请开封府的押司吃顿饭表示表示,但是押司推脱说还有公务,不愿打扰张三,张三也没有强求,钱家表示自己今天开始收拾,三天内就可以搬出宅子。

    张三对此没有什么意见,反正只是推迟几天而已,期间钱夫人身边的书生,没有说一句话,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