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是什么元符二年的,张三也不知道怎么换算成公元纪年,也不知道这年号代表着哪个皇帝。
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汴京酸枣门外大相国寺菜园东边。菜园巷。自己父亲是吕公著亲随,后来留在汴京,张山也不知道吕公著是谁。
张三问起自己家是否有房屋田地,得知这两年赌博手气不佳将父亲留的一亩菜园输了精光,只余下石碑旁边的四分地还有这个宅院。
张三立刻高兴的笑了起来,没想到自己还是个京城原住民。算算四分地有二百多平方,自己这个小院也有八十个平方,合着自己有二三百平方的土地,这又是在京城,瞬间就坐拥千万资产啊。
张三又问起自己平时以何维持生计。李四说道:“我等平时给人帮闲,或者,或者到菜园拾些菜卖。”
张三想着,原来还有菜园,可是自己又不会种菜,以后看来要多多学习了。只是刚刚李四不是说自己就剩石碑边上一点地了么,能种多少菜,莫非别处还有菜园?
张三奇怪就向李四问起此事,李四吭吭哧哧道:“大相国寺的菜园大执事是个心善的人,念我等穷苦衣食无着,允我们每日到园中拾些菜卖,好贴补度日。”
张三想到还有这样的人,看来宋朝出家人还是不坏的嘛,又说了一些话,张三因为头部受创有些昏沉,李四就回去了。
李四走后,张三把屋子翻翻,发现自己竟然是家徒四壁,屋里别说像样的家具,就是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床头的大箱子里只有几件缝针补丁的衣服,都是灰尘看来好久没有收拾过了,床上也只有一张薄被。
厨房里竟然连个锅都没有,水缸里也积满灰尘。厨房只有一副扁担两个箩筐。想来是自己卖菜所用。
翻找一遍,除了身上的钱,竟然没有一点结余,屋里也没有度日口粮。张三顿时头大,这也不知道以前的自己是怎么生活的。
张三也是看过很多网文,十足的历史类小说爱好者。混过一些贴吧,也大概知道,北宋物价斗米一两百文,身上这些钱顶多买六十斤粮食。六十斤还不够一月吃用。
张三感觉一阵头痛昏昏的就睡下了。
张三半夜睡得正香,忽听得一阵砸门呼喝声,只听得外边说道:“张三哥可起来了,莫要再贪睡,晚了就错过早市了。”
张三听着是李四的声音,爬起来去开门,只见李四身后跟着十多个汉子,每人挑一个扁担,围在门口等着自己。
李四见张三开门就问道:“三哥,可好些了么,要不今日歇息一天?”
张三心里正在碎碎念。知道我有病还来叫我。
他哪受过这个苦,看这天色,也不过是半夜三四点的样子。张山何时也没起过如此之早。本想称病不去,但是想起自己家中情况,又不得不挑了自己的扁担箩筐,跟着大家一起出门。
一路上大家也不说话,只管往前走,张三觉得大家根本不是再走,而是一路小跑,但是张三跟着没觉得一点吃力,想来这幅身体已经习惯了这个步伐。
众人一路来到一处篱笆圈起的菜地,天黑也看不清多大,张三跟着众人沿着篱笆来到一处,前边李四轻轻拉开篱笆,张三等人鱼贯而入。
到了园中,大家也不吭声,只管低头摘菜,张三也跟着大家一起忙活,大家都是熟手,不到半个小时就摘满一筐。
张三摸索着摘,手上虽有经验,但是心里早已忘了,所以人家摘满一筐,张三也只摘了大半筐而已。
李四先摘够两筐,看到张三还没有摘一筐半,就上去帮忙,等大家都摘够了大家就挑着扁担开始沿着原路返回,离篱笆还有十多米时,听得远处传来人声:“你们这群腌臜泼才,整日来偷菜,若让我捉住你们,定要再扭你们到开封府,吃上一顿脊杖。”
这边就听得李四说道:“快走!”
众人立刻加快了脚步,张三大惊,不是说是拾菜么?不是说是大执事怜悯么?
心里想着,脚下确不敢停,跟着众人挑着八十多斤的菜担子慌忙逃窜而出,跑了几百米看那边没人追出来,就停下开始歇息。
其中一人边喘边笑道:“每日都这般说,也不嫌烦,张三哥,不若明日我等再去整治整治他们,让他们长长记性。”
其他人也都点头说好,张三只是呐呐不言。
张三再想,这些似乎是一个熟悉的场景,张三、李四、大相国寺菜园、北宋、偷菜的泼皮。
突然张三脑中一道惊雷闪过,这是水浒传!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我说怎么张三、李四这名字这么耳熟。
………………………………
第三章 逛勾栏!
张三想起游戏里那个叫“我是神”那家伙说要送自己一个礼物,只是自己游戏名字叫做浪子燕青,怎么就变成张三了!说好的燕青呢!
接下来张三一直嘟囔着,跟着众人向南。穿过一座拱桥又走了半个多小时,大家还在埋头赶路,张山奇怪问李四道:“大家这是去哪?”
李四低声解释道:“我们去大相国寺那边卖了菜,正好在那耍耍。”李四说完想起自己跟张三说的拾菜有些尴尬。
张三奇怪道:“我们都走的有十好几里了,城门都看到了两个,怎么还不到?大相国寺不是在菜园附近么?”
李四解释道:“三哥不知,这大相国寺在内城信陵坊那边,大相国寺菜园在酸枣门外岳庙间壁。隔着有二十多里呢。”
张三这才知道,原来大相国寺的菜园并不在寺周围,张三又突然好奇,这时不是北宋么,哪来的岳飞?哪来的岳庙?于是就问道:“岳庙供奉的是谁?”
李四奇怪道:“自然是供奉五岳大帝了。”
张三才知道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这时张三看到远处灯火辉煌,人流穿梭,不禁惊讶的问道:“那是哪里,怎么半夜还如此热闹?”
李四说道:“那是梁门外大街夜市。”
张三远远观看,虽然还是深夜,哪里确有各种叫卖,摆摊,人流穿梭往来络绎不绝。看来书上写的北宋汴京夜市就是这个了。
众人没有停留,又行了半个小时,街上陆续有店铺开始开张做生意。张三随着众人穿过一道城门进了内城,开始向东走,不到半小时来到一个巨大的广场宽估计有一百五十多米,至于长度直通南北,不知多少。张三好奇问道:“这是何处?”
李四回到:“这里是朱雀大街。我等快走,免得冲撞了朝臣御马。”
张三走在北宋御街,心里不禁感叹,这个宽度在后世很难见到啊也就天安门广场有这气势了。
穿过朱雀大街,四周开始热闹起来,张三向街北看去,一个巨大的门楼耸立着,门外一排拴马桩,上马石在左侧,门口挂着巨大的灯笼,张三仔细观看,门楼的牌匾上写着大相国寺四个金色大字。
张三跟着众人过大相国寺在寺东边一个菜集处,寻了一个空地放下担子,张三看到,四周已经有不少菜农或挑着扁担或者赶着驴车来卖菜,街上买菜的人也熙熙攘攘。
不一会就有人前来询问价格,张三等人因为是偷的,没什么本钱,比附近的菜农卖的便宜。时间久了,自然有些老主顾。见他们来了,立刻有人过来买,没多久十多人的菜就销售一空。张三的两筐菜共卖了二百多文钱。
天色已然放亮,大家挑上担子就向北行去,在一个幌子上写着“王家馒头铺”的地方停下。把筐摞起来,放在门边,扁担立在门口,进到店来,七八个人围坐一桌,分两桌而坐。
刚进店李四就大叫:“老板娘,先每桌上二十个炊饼,每人再来碗豆花!”
这时里间一声清脆的喊声传来:“来啦!”
不一会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俊俏佳人,穿着酱红色襦裙淡红色夹袄。端着两大盘炊饼出来,这妇人未说话人先笑:“我当是哪位贵客,声音如此熟悉,原来是张三哥和李四哥来了,今日怎么得闲,来光顾嫂子的小店。”
说着给每桌先上了一盘炊饼,一盘咸菜。大家开始吃着炊饼咸菜也不说话。
张三拿起一个炊饼一看,这个不就是小时候在老家吃的那种粗面馒头么。张三放嘴里咬了一口,味道一般,有点小时候的感觉,张三也是穷苦出身,也没嫌弃,也是昨晚到现在没有吃东西饿了。就着咸菜津津有味的吃着。
不一会老板娘给每人盛了一碗豆花,豆花上浇了一层羊肉汤放了一点咸菜,大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