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陈楚脸上来到了兴致,示意何文容说下去。
“就以苏城长跑来说,除了我们以外,还有二家国内体育品牌和耐耐也投了标。”何文容感叹道:“耐耐的出价可能是最高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很有可能是耐耐最后中标。”
“武侯市的情况也不太妙。”何文容道:“我们按正常的价格投标,但起码有二个品牌出价比我们高。我们推广人员现在在商量着,是不是应该再提高报价。”
陈楚眉头轻轻扬起来。
“看来,还是有品牌看上了跑鞋市场。”陈楚感叹地道。
前世,在陈楚的印象中,就有某个体育品牌向跑鞋转型,成为这次市场转变的最大得利者。而在品牌商的推动下,原本一直十分鸡肋的长跑比赛,却变得热门起来。某些媒体也开始热衷于报道相关信息。
“以后支持这些长跑的品牌,肯定会越来越多。”何文容通过这件事,也感受到风向的变化。
虽然很多品牌还在像蓝球鞋之类的大类目争夺市场,但也有部分品牌看上快速增长的跑鞋市场。未来,相关品牌赞助这样的地推活动,将会变得越来越多。甚至有部分品牌更会直接组织相关赛事。
要是迪亚纳加入到赞助行业大军,肯定会拉高相关方面赞助费用。
“看来,我们要做些赞助比较有新意才行。”陈楚微微一笑,道。
“陈总,您的高见是……”何文容问道。
“还在谋划中,暂时还没有定下来。”陈楚道。
一切仅仅只是陈楚的一个想法罢了。
——分界线——
羊城。
从迪亚纳运营中心回到楚语服饰总部后,陈楚马上拍板,初期投入四千万元成立研发中心开发跑鞋新技术。与此同时,陈楚联系了迪亚纳意大利总公司,就更深层次的技术转让问题沟通。意大利中心得知陈楚花费几百万美元设立研发中心后,向陈楚表示他们之间应该“继续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于是,双方就技术开发合作达成了新协议。国内相关人才相对比较少,陈楚盯上了耐耐公司这方面研发人员。
加强研发是解决跑鞋所面临困境的一个途径,另外一个途径,则是再次加强宣传和推广。
陈楚就这方面征集楚语服饰和迪亚纳有关部门创意。
随后,一份看起来较有创意的文档,摆放到陈楚案头上。
那是一份由冯希凡提交上来的报告,当看到那一份报告时,陈楚由不得感叹“脑洞大开”。
在这份提案中,建议者提到迪亚纳可以组织一次比普通城际马拉松比赛更大的赛事,从而引起更多人关注迪亚纳品牌。比如说,他们可以组织环海南岛跑步赛,设置高额奖金吸纳专业运动员参与,引起媒体关注从而提高作为赞助商的迪亚纳的知名度。
陈楚办公室内。
“楚哥,你觉得这个方案如何?”冯希凡坐着,一脸轻松神态,问道。
“还好。”陈楚给了二个字的评价。
“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开创性。在我们国内,好像没有像这样比较有影响力的跑步比赛吧?”冯希凡笑道:“好像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这样的比赛吧?”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地方的马拉松比赛都有自已的特色,但没有那个地方的马拉松比赛有全球知名度的。”陈楚淡淡地道。
冯希凡轻轻地摸了一下下巴,笑道:“说得也是。”
“他的想法是好的,不过他可能没有想到,想要组织这样一场比赛的难度有多大,还有比赛到底有多少可行性。”陈楚道:“环海南岛,这应该也超过了一千三百公里吧?虽然在这一份策划案中,也有提到赛事以一个月为期。但一个月之内跑一千三百公里,就算是普通运动员也不一定能吃不消吧?”
要是在比赛中出现什么运动员猝死之类的新闻,那就不美了。
“我也觉得他的想法不现实。”冯希凡哈哈笑道:“这样的比赛要是真的持续一个月,我想观众们也会厌倦,他们可没有那么好的耐心关注一项跑步比赛一个月。”
第438章:大计划
“楚哥,要赞助赛事的话,我们直接赞助城市马拉松比赛就可以了。”冯希凡道。
国内不少城市都有马拉松比赛,作为跑鞋品牌,他们最适合的还是赞助这些比赛。
“当然,我们手头上那个‘爱网球,更爱跑步’主题广告,可以加大投放量。再过一段时间,消费者肯定会转变对我们品牌的刻板印象。你看,现在不是有很多消费者认为,我们是一个综合性的体育品牌吗?”
陈楚没有说话。
“赞助马拉松成本太高了。”
陈楚道。
现在,各家有意要进入跑鞋类目的品牌,线下主要推广活动,正是赞助马拉松比赛。要是品牌跟风进行赞助,推广成本定然会很高。
“高吗?”
冯希凡对此倒不以为意。
“楚哥,我倒是觉得不高。”冯希凡道:“迪亚纳赞助武侯市马拉松的策划,我已经看过了。每年武侯市的马拉松比赛有超过九千人参与,助阵观战的观众,人数超过四十万人,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带来的关注度,楚哥,我倒觉得赞助马拉松,是件再划算不过的事情。”
“某些主办方或者是赞助商公关能力要是比较好,能引起朝廷五台报道甚至直播能引起全国过千万人口的关注,赞助效应将会更好!”
“现在已经有品牌开始关注跑鞋市场,未来国内马拉松比赛只会比现在更热。”
冯希凡脸上,带着无比肯定之色,道。
陈楚深深地看一眼冯希凡。
冯希凡的判断,竟然和何文容是一模一样的。
“据说,现在海峡马拉松赛准备进行2011年——2015年招商工作,主办方一下子让出四年赞助权,楚哥,我觉得你要是有意,可以赞助这个马拉松比赛。”冯希凡道。
陈楚微微地点头,道:“这项赛事,我们倒是可以赞助。”
未来几年,马拉松热肯定会更火,到时候赞助费用肯定会更高。
现在以不算太高的价格赞助海峡马拉松比赛,对迪亚纳来说是件好事。
“至于这份计划……”
冯希凡看一眼桌面上那份计划,脸上浮现出一股笑意:“我觉得不附合实际,可以把它直接扔进垃圾桶了。”
“这倒是没有必要。”陈楚道。
从表面上看,面前这份策划案,根本上就不切合实际。但在陈楚看来,这份策划案也有可取之处。
“或者,我们真的可能组织起类似的一项赛事呢。”陈楚微微一笑,道。
“哦?”冯希凡眉头轻轻一挑,心里暗道表哥对这份方案心动了吗?
“这份策划案最不现实的地方,是要运动员在一个月内跑一千三百公里。”陈楚道:“这个路途实在是太长太长了。把一千三百公里压缩到六百公里至七百公里比较好。赛程也可以由原本一个月直接压到二十五天。”
六百公里至七百公里,赛程二十五天,对运动员来说,他们每天只要跑二十公里至二十五公里。
对某些职业运动员来说,这个数字甚至比他们每天的运动量都要低。
冯希凡微微抬起头。
“当然,这仅仅是我的预想罢了。至于可不可行还要等有关方面评估,要是专业团队觉得七百公里太少,我们可以改为八百公里。”
“七百公里,我可以分成好十几个赛段。有些赛段是全程马拉松,有些赛段是半程马拉松……”
陈楚的话还没有说完,就直接为冯希凡所打断:“楚哥,七百公里路程,我想不是职业运动员肯定很难坚持下来吧?要是没有普通观众参与,我觉得这样比赛不一定有普通马拉松有影响力。”
为什么品牌们这么愿意推广马拉松比赛?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不正是因为马拉松比赛参与者众,深入人心吗?
“呵呵……”陈楚笑了起来:“这点你就不用担心了,冯希凡我不是说过我们有把赛事分成十几段吗?”
“没错。”
“赛事报名可以分成某个赛段或者全程赛段报名。普通观众,他们可以参与某个赛段的比赛,完全没有必要叁与全程。只有那些专业运动员,才要跑完全程。”
冯希凡听着陈楚的话,脸上先是浮现出了一种不解神色,但很快那不解就转化为惊喜。
这个策略有着极高的可行度。
陈楚又道:“我们国内普通城市的马拉松比赛,也有很多专业运动员参加。他们参加这样比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资金。我们的七百公里跑步比赛,只不过是城市马拉松比赛的集合版本罢了。”
“每一个赛段,我们都可以设置前三名资金。”
“跑完十几个赛段后,用时最短就是长途赛跑最后冠军。”